第206章 冲昏了头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最新章节。

更多的消息,陆陆续续从别的生产队传来。

马家沟生产队,连夜组织三百多劳动力,成立“万斤田突击队”,冲刺移苗并丘。

队长马大栓站在打谷场上,扯着嗓子喊:“咱们马家沟不能落后!人家上官屯都上了《农垦报》,咱们也得放个大卫星!”

三百多号人点着火把,在月光下挖土、抬苗、栽种,忙得热火朝天。

刘家堡生产队也不甘示弱。

刘队长带着全队老少,把深翻土和密植结合起来,硬是带着人把试验田挖了五尺深,又填了三尺厚的粪肥,再把三十亩麦田的苗子全挤到了一亩地里,麦穗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他还特意请来了公社的摄影师,拍了几张“麦穗上站娃娃”的照片,登在了县日报上。

这种盲目的亢奋情绪,如同野火般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蔓延开来,所到之处,皆是一片为了高产而不顾一切的狂热景象。各个生产队都在为了放卫星”而绞尽脑汁,争分夺秒,仿佛谁慢一步,谁就会被时代的列车远远抛下。

林川忧心忡忡地坐在家里。

他的面前,堆满了这些天的人民日报,报纸上的铅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却演奏着让他忧心的旋律:

湖北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

福建海星社,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斤;

麻城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斤;

天津东郊新立村,水稻亩产十二万斤;

河南的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六十万斤蔬菜;

保定徐水县,一亩山药地产出一百二十万斤……

他缓缓地把报纸合上,整个人像被抽去了力气一般,疲惫地躺在炕头。

头痛欲裂……

公社的张文书,昨天又来上官屯了。

说要继续扩大移苗并丘的规模,要把两百亩地的麦子,合并到五亩地里。

这他妈的有完没完了!

之前二十亩地的麦子,如果按照去年的收成,即便是不追水肥,那也起码有五千斤的小麦。

如果水肥追够,那妥妥就是万斤的收成啊……

就这么密密麻麻地挤在一亩地里。

满仓中午头还在抱怨,试验田的麦穗蔫了好多。

张文书带着所谓的专家来到现场指导,专家只是轻飘飘地说,是不通风的缘故。

为了这个结论,张文书居然专门从公社调来两台大型鼓风机,对着试验田呼呼地吹风,巨大的风力根本吹不开密密麻麻的麦穗,也根本改变不了它们日渐枯萎的命运。

夜色如同一口巨大的倒扣铁锅,沉甸甸地压在上官屯的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

林川直勾勾地盯着糊墙报纸上的铅字,那油墨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光。

夸张的数字在他眼前不停地跳动、变幻,像是一群疯狂的精灵,肆意地挑衅着他的理智。

突然,这些数字仿佛长出了细密的根须,如同狰狞的触手,张牙舞爪地朝他扑了过来。

“阿川,阿川?”

娜斯塔霞将他轻轻摇醒:“做噩梦了?”

林川苏醒过来,后脖颈的冷汗顺着脊梁往下淌。

“嗯……”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话。

娜斯塔霞的手轻轻摸着他的脸颊:“这几天你一直心神不宁,是不是因为放卫星的事情?”

林川点了点头。

白天的时候,他找陈和平计算过。

上官屯现在只有八百亩熟地,算上新开荒的两百多亩,也不过只有一千亩出头。

这一千亩地,一年的亩产在二十万斤左右。

刨去每年征收的公粮,能剩十六万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