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爱情魔咒(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唯有岁月不回头》最新章节。

荣誉墙上贴着十几位校友照片,有领导人、学者和商人,照片上的笑脸,或春风得意,或淡然从容,或志在必得,使得这普通的一面墙,闪耀出成功的光。寒来暑往,一批又一批七中学子入校、苦读、赴考,岁月渐长,总有一天,会再添一两人的照片和他们并排贴在一起。

“从进入七中的第一天起,这墙上的照片和故事就鼓舞着我”,依乔仰着头道,“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照片也会出现在这面墙上,我们的故事也会在这个校园里被称颂。”

若乔也抬头看照片下方的人物简介,那些光鲜亮眼的学历、高不可攀的头衔让她感到遥远。她半开玩笑地说:“一个月前你做的事在七中已经很轰动了,你的大名也早已在这里传播了。”

依乔嗔怪地看了若乔一眼,说:“这些榜样的故事,说起来、写起来,聊聊百字,简单得很。去年,汤瑞学长和圳楠学姐回来的时候,和我们密切地交流,还加了QQ好友,给我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距离他俩也不远。可是,真正要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做到他们那样的成绩,到底还有多少路要走呢?或者说,他们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如同我现在这般吗?我虽然学了文科,可还是要学数学,而现在的我,还有一大堆数学问题搞不懂,我真的有可能变成他们吗?”

若乔打心眼里想逃避这个问题——且不论回归文科后学业风生水起的依乔能不能达到“荣誉校友”的高度,至少目前还没有考进理科前五十名的自己,很难找到照片上墙的希望。

依乔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若乔来说更加沉重,而且空口讨论实在没有意义,便调转话锋,神秘地问:“你消息这么灵,我考考你——听说过我们学校的‘爱情魔咒’吗?”

“当然知道!这谁人不知?”若乔对“花边故事”有兴致,说:“只是没人像你提得这么直接,什么‘魔咒’,宿命论的东西看多了吧!再说,我们这个年纪,配讨论爱情吗?”

依乔腼腆一笑,说:“不配不配,高考工厂里的我们只配做题。快上课去吧!”

二人分手,又是一个紧张、费脑子的下午。

宜田七中向社会输送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实践证明,如果故事里只有读书考试和功成名就,流传度欠佳;而如果故事里融入了情感话题,则会“叫好又叫座”。依乔口中的“爱情魔咒”便出自一个流传度很广的好故事。

十七年前,也就是发大水那一年,宜田的高考在临时安置房里举行。七中学生汤瑞、罗圳楠分别成为全省理科状元、文科探花,七中整体也取得了建校以来最辉煌的高考成绩,从此跻身全国名校之列。汤瑞与罗圳楠的人生就此铺展开来,他们曾经的成绩与日后的发展成为七中师生谈论最多的往事之一。

汤瑞属于“老天赏饭”型。他出身农村,中考时数、理、化三科均为满分,且因完成数学附加题,被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只是汤瑞父母觉得他当时年纪太小,不能直接上大学,于是让汤瑞进入宜田七中,按部就班读书高考。三年后汤瑞不负众望,在高考中拔得头筹。

罗圳楠是稳扎稳打型。她来自宜田市区,中考成绩并不突出,高中三年,成绩稳步提升,高考时创造了七中文科史上最佳成绩,至今无人超越。

汤瑞和罗圳楠一起被水木大学录取,一个学数学,一个学经济学。四年后,两人一同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带着一双儿女回国,定居在国内金融中心东港。如今汤瑞是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财经新闻中。罗圳楠任职于央行。

宜田的学生对基金公司和央行都不熟悉,但因为汤瑞和罗圳楠,这些遥远的名词、陌生的职业总被他们挂在嘴边,似乎他们和这两个人很熟,和这个行业很熟。也许,仅仅与他二人成为校友,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浅浅的荣耀。七中学生说起汤瑞和罗圳楠,就像是在说自己的亲哥亲姐一样。

老师们讲这些故事,出发点是希望用过往的真人真事鼓励当下的少年好好学习,跟随学长学姐的脚步再创辉煌。不过,老师们忘了,十六七岁正是懵懂好奇的年纪——七中有多少学生真正被优秀前辈的事迹激励而发奋学习不得而知,反倒是有心人发现,在汤瑞、罗圳楠之后,每隔一年七中文理科高考第一名都恰好是一男一女,也恰好在后来的人生中成了伴侣——这就是“爱情魔咒”。

(3)

关于“魔咒”,同学们观点不一。

“我不相信,这只是巧合,并不科学。”章晓菀这样评价。

“这是老天爷操纵的一支笔,在严肃的历史中点画一些科学之外的神秘颜色。”沈若乔这样回答。

“那我们且等着吧,我们也正好是被魔咒笼罩的一届。”许楠说。

“什么咒不咒的,不吉利!谁能换个词?”江盛对这个表达似乎有应激反应。

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代入感,希望美妙的事情也可以遵循美妙的规律降临于自己。

沈依乔数了数这一届的同学——她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像她这般“无聊”,在争分夺秒的高三为了这等无用之事浪费时光。她甚至对心中升起的羞耻感视而不见,竟正儿八经地动用了纸笔,列出了一个个可能的名字,再心烦意乱的划掉。

沈依乔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答案,只是她的希冀中总带着一些惶恐,这样的情绪来自对目标和对未知的敬畏。高考的脚步越走越近,她紧张又迫切——紧张于稍纵即逝的时间,紧张于对自身状态的把控,又迫切于隐匿在未知中的精彩,迫切地想要提前看到那悠长又灿烂的未来。她真实地知道,自己希望“爱情魔咒”再次显灵,希望老天的神笔能将美丽的巧合写进她的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