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老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文明触须》最新章节。
周以的眼神不自觉的躲闪,“真真?是您女儿吗?哈哈,不认识,要是认识您女儿的话,我早就应该见过您了。”
“周以第一次见您,有点儿紧张,他早就知道您,”我抢过话茬,对老陈解释道,“虽然他不是研究科学的,但是也挺崇拜新的理论和技术什么的。”
周以转过头来一脸迷惑地看着我。
“噢,小周也对物理学感兴趣?”老陈喘了口气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周以,又转向我问道。
“他谈不上感兴趣吧,他是什么也不懂,完全是外行的人,家里一客厅都是乐器啊,颜料啊,画笔什么的。只是喜欢多了解新东西,听个大概,给他自己找找灵感。是吧,周以?”
“啊,对!”周以如梦方醒,见我把话题扯开了,连忙借坡下驴,“陈教授,我们来时的路上发现了这个,您看看,特别漂亮。”
周以拿出了他的照相机包,从里边拿出了路上拍的那个盛满等离子体的圆坑的三张照片。
“这是什么东西?”陈教授接过照片,打开了他的折叠眼镜。
“我们来时的路上看见的,地面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坑,内部几何形状非常规则,是一个地面下凹的球缺。里边似乎是一些温度很低的等离子体,您看,这下面的冰都没受影响。”我解释道。
照片上等离子体的光影似乎在胶片相机成像以后更加发散了一些,显得更加绚烂梦幻,淡紫色和绿色的光环揉搓成了一层层的纱,漂浮在那直径半米不到的小坑里。
“你们是说在来时的路上看见的这个?”老陈反复查看了三张照片,跟我们确认道。
“对啊。”我和周以齐声答道。
“不应该啊,难道地球附近有天然的……”老陈拿着那三张照片自言自语道。
“有天然的什么东西?”我问道。
“励子。”老陈还在端详着那些照片,平静地答道。
“这就是新闻上说的那个励子?”周以有些惊讶,“不是说在什么海神星才有吗?”
“之前确实没有在地球上发现过。另外,这不是励子,是励子激发之后留下的痕迹。”老陈把照片放到了我手里,“你们来时用什么光源了?”
“视线不太好,我就让程一开了激光制导。”周以答道,有些底气不足,像是担心闯了祸。
“波长?”老陈问。
“700纳米,我装的。”我答道。
“那就没错了,”老陈顿了一下,“励子的激发所需的电磁波波长就大概是630到940纳米,基本就是红色可见光波段,肯定是你的激光扫射的时候恰好击中了它。”
“但是,励子不是在海神星才有吗?是您以前和我说的那个海神星吗?”
“是。”
“它不是离地球有120光年吗?”我惊诧道。
“在正常的距离是120光年,如果从暗面来算,它就在太阳系前方。”
“停停停!”周以瞪大了眼睛站在我和陈教授之间,他比我还高一些,但是他此时的表情完全是仰视,“在太阳系前方?宇宙里有前后吗?”
“哎呀,不是真的在前面,”师母端着切好的雪莲果走了过来,“其实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只是在某一个维度上离咱们很近。”
“谢谢师母,”我拿起了一块,咬了一口,冰凉,微甜,爽脆多汁,完全是麻子大楼享受不到的东西,“所以您的星系暗面位置的猜想已经验证了,是吗?”
“哈哈哈,不然天上的那帮傻子怎么能打海神星的主意?120光年,靠轨道基地收集到的这点可怜的太阳能,人类灭绝了也到不了啊。”老陈有点骄傲地笑着说。
周以也拿起了一块雪莲,谢过了师母,又好奇地问道,“陈教授,所以海神星到底在哪?”
“你们俩过来,”老陈往书房走,摆了摆手叫我们俩过去。师母笑着示意我们快去。
老陈把书桌上的棋盘挪开,铺上了一张很大的稿纸,“小周了解过引力坍缩吗?”
周以果断地摇摇头。
“您从头给他讲吧,我负责解释,顺便复习复习。”我拍拍周以的肩膀,对老陈说。
“三个世纪以前,人类就已经发现宇宙似乎在膨胀,时空膨胀的速度在数值上远大于光速,”陈教授在稿纸上随手画了一个大圆,代表整个宇宙,“但是这只是视角受限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宇宙的空间并没有膨胀,而是物质世界在引力作用下不断地坍缩,我们的尺度在不断地缩小。”
“类似于吃了变小药水,我们在一直变小,就感觉房间在一直变大。”我解释道。
“不太严谨,但是为了通俗易懂可以这么说。”陈教授补上了一个黑点和几个箭头,代表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不断缩小,“这件事是通过上个世纪对于暗物质的研究发现的。暗物质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但最早我们对它所知甚少。直到后来我们发现,它其实是引力坍缩效应下明物质——也就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宇宙物质——在时空里留下的轨迹。”
“你知道引力为什么比其他基本力要小那么多吗?”我问周以,但是没有等他回答,因为我知道他不知道,“以前人们就猜到引力是分散到了其他维度,这种说法是对的,引力坍缩效应揭示了一个新的维度,而引力的大小就是在忽视这一维度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
“呃,咱们可以稍微跳过一点这些具体的东西,多讲些类似刚才那个缩小药水的事,还有吗?”周以尴尬地假笑了一下,示意自己后边这些完全没听懂。
“一百年前,借助桥子的转换效应,人类第一次真正观测到了暗物质世界,随后经过观察,人类惊讶地发现,在引力坍缩的过程中,宇宙空间里留下了明物质在引力场中的连续投影,这些投影就是暗物质。”老陈介绍道。
“类似把滚烫的铁球扔在雪地里烫出来的洞,只不过铁球无时无刻不在缩小。”我解释道。
“我……大概还能跟得上。”周以认真地听着,表情有些呆滞。
“这些投影是连续时空的全息投影,过去的每一个瞬间都完美地投射在暗物质轨迹中。在引力的维度上,暗物质的空间就是明物质的时间。”
“就像黑洞事件视界两侧的时空坐标互换。”我补充道。
“咳——”周以清了清嗓子,“什么事件?意思是暗物质跟时间旅行有关系?”
陈教授举起一根手指,“不完全是,”又缓缓放下了手指,按在了稿纸上,点了两下,“但是暗物质确实和时间有关。”
“明物质的时空并不是完整的宇宙,至少按照现在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暗物质存在空间才是更完整的宇宙空间,而明物质的时空是在暗空间里被引力不断拉扯的流体。”陈教授在大圆外边画了一个更大的方框。
“类似于正在排水的泳池里的水,水体暗流涌动,受引力的拉扯而流动,泳池是暗空间,水是明物质?”我试图解释。
“这样比喻还是不太准确,因为明物质还会随着拉扯而坍缩,而水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一般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陈教授纠正道,“随着明物质时空的坍缩,不仅一切空间尺度都在相应坍缩,而且由于坍缩引起的引力场变化,明物质的固有频率也在变化,时间也在坍缩,导致光速相对于时空尺度保持不变,所以我们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坍缩,但是暗物质轨迹完整而精确地记录了这个过程。而且,通过观察暗物质轨迹,我们得以更直观地理解相对论:引力越强劲的地方时空坍缩越剧烈,而刚才我们说了,引力方向维度的轨迹对应着时间,所以引力场强劲的地方,客观时间流逝得更快。”
“客观时间是通过暗物质轨迹标记得出的表述,代表着留下暗物质投影的致密程度,由物质的固有频率和轨迹长度决定;如果从弱引力场向强引力场观察,以观察者的固有时间作为标准,结论就恰恰相反,是更慢,”我对周以说,“相对论你应该知道吧,21世纪有不少由这个理论衍生出来的文艺作品。”
“啊……比如21世纪初的《星际穿越》,21世纪中叶的《印记》,这些电影都把相对论效应融合到了电影的主线里。”周以本来一直皱着眉,这下终于听到了自己了解的东西,一时如数家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