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定鼎中原,扫平蛮夷的最后征程(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在成功统一中原大地后,公孙绣建立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王朝,结束了多年的战乱,百姓们终于迎来了和平与安宁。然而,公孙绣深知,天下虽已大体平定,但周边蛮族时常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若不彻底解决蛮族问题,边境难安,新朝的根基也将受到威胁。

在宏伟的都城宫殿中,公孙绣召集庞统、田丰、马超、魏延、姜维等一众肱股之臣,召开了一场关乎王朝未来的重要会议。巨大的舆图在殿中展开,上面清晰标注着王朝疆土以及周边蛮族的分布区域。公孙绣神色庄重,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诸位,如今中原已定,新朝初立,百姓渴望休养生息。但周边蛮族屡屡犯边,为祸甚烈。我们必须彻底消除这一隐患,让边境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此次行动,关系到我朝的长治久安,大家务必各抒己见,共商破敌之策。”

庞统轻抚羽扇,率先发言:“陛下,蛮族部落众多,分布广泛,且擅长游击作战,居无定所。正面强攻难以奏效,我们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先派遣使者前往各个蛮族部落,宣扬我朝的强盛与仁德,许以通商、互市等好处,争取让部分部落归附。对于冥顽不灵、继续侵扰的部落,则集中兵力,予以痛击。”

田丰微微点头,补充道:“庞军师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要加强情报收集,深入了解各蛮族部落的实力、习性和分布情况。同时,在边境地区修建堡垒、烽火台,加强防御工事,一旦蛮族来犯,能够及时预警,做好防御准备。另外,可挑选熟悉边境地形和蛮族风俗的将领挂帅出征,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局面。”

马超站起身,抱拳道:“陛下,臣愿率领骑兵,作为先锋,征讨蛮族。臣麾下骑兵机动性强,可在广袤的草原和山地迅速出击,给予蛮族有力打击。”

魏延也不甘示弱:“末将愿率领步兵,配合骑兵作战。步兵擅长攻城略地,可协助骑兵巩固占领区域,建立据点。”

姜维沉思片刻后说道:“臣建议在边境地区招募当地精壮之士,组建一支熟悉当地环境的军队,配合大军作战。同时,训练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以应对蛮族在山区的骚扰。”

公孙绣认真听取了众人的建议,心中已有了完整的战略规划。她看向庞统和田丰,说道:“就按两位先生所言,精心筹备情报和外交工作。马超,你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作为先锋,从北方边境出发,威慑蛮族;魏延,你率领两万步兵,随后跟进,负责建立据点和巩固防线;姜维,你负责训练山地作战部队,并在边境地区招募士兵,组建地方武装;我亲自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另外,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前往各蛮族部落,传达我朝的意愿。”

会议结束后,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庞统和田丰组织了大量的情报人员,深入边境地区,收集各蛮族部落的情报。他们详细了解了蛮族的兵力、武器装备、迁徙路线以及内部矛盾等情况。同时,田丰精心安排了使者团队,挑选了熟悉蛮族语言和风俗的人才,带着公孙绣的亲笔书信和丰厚的礼物,前往各个蛮族部落。

马超回到军营,挑选了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他着重训练骑兵在草原和山地的作战能力,练习长途奔袭、快速穿插和包围战术。骑兵们日夜操练,士气高昂,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

魏延则带领步兵进行了艰苦的行军和攻城训练。他们练习在复杂地形下行军,携带沉重的装备穿越山川河流,同时加强了对攻城器械的操作练习,为建立据点做好充分准备。

姜维负责训练山地作战部队,他招募了大量熟悉山地环境的边民,将他们编入军队。在山区,士兵们进行攀爬、追踪、伏击等训练,逐渐成长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山地劲旅。同时,他还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多个招募点,吸引了众多精壮之士加入地方武装。

使者们抵达各个蛮族部落,向蛮族首领们传达了公孙绣的意愿。一些部落看到新朝的强盛和诚意,愿意与新朝通商、交好,不再侵扰边境;但仍有部分蛮族部落,自恃武力强大,不愿归附,甚至扬言要与新朝一决高下。

公孙绣得知后,果断下令出征。马超率领骑兵率先出发,他们如疾风般掠过草原和山地,所到之处,蛮族部落望风而逃。马超抓住时机,对一些顽固抵抗的部落发动攻击,给予他们沉重打击。魏延率领的步兵紧随其后,他们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多个坚固的据点,将这些据点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姜维的山地作战部队则在山区展开行动,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成功伏击了多股骚扰边境的蛮族部队,让蛮族不敢轻易进入山区。同时,地方武装也积极配合大军作战,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为大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支持。

在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打击下,那些原本顽固抵抗的蛮族部落也逐渐认识到新朝的强大,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公孙绣乘胜追击,与归附的蛮族部落签订了和平协议,约定了双方的边界和通商事宜。同时,她还在边境地区设立了郡县,加强对边境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周边蛮族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边境地区恢复了和平与安宁,百姓们安居乐业,新朝的根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公孙绣站在都城的城楼上,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这只是新朝发展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将继续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带领这个新生的王朝走向繁荣昌盛。

随着周边蛮族问题的妥善解决,整个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稳定。百姓们在历经多年战火后,终于能安心地从事生产,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市井街巷热闹非凡。在这样的盛世氛围下,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纷纷恳请公孙绣登基称帝,建立新的纪元。

公孙绣顺应民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都城之中,一片忙碌景象。能工巧匠们精心雕琢着皇冠龙袍,绣娘们日夜赶工,将金丝银线绣成象征皇权的龙纹图案。礼部官员则仔细规划着登基流程,从祭天仪式到登基大典,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力求完美。

登基之日,晴空万里,阳光洒在都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城的主干道被清扫得一尘不染,道路两旁摆满了鲜花,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道路两侧,翘首以盼。公孙绣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璀璨的皇冠,在一众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缓走向祭天台。

祭天仪式庄严肃穆,公孙绣虔诚地向天地神明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礼毕,众人前往皇宫大殿。大殿之上,公孙绣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此时,整个皇宫内外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此起彼伏,这声音不仅是对新皇的尊崇,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登基大典结束后,公孙绣立刻开始着手治理国家。她任命庞统为丞相,总领朝政,协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田丰为太尉,掌管军事,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和军队训练;马超、魏延、姜维等将领则分别驻守边疆要地,保家卫国。

在庞统的建议下,公孙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她完善了官僚制度,选拔贤能之士进入朝廷,摒弃任人唯亲的陋习,确保各级官员都能尽职尽责。同时,她还设立了监察机构,监督官员的行为,打击贪污腐败,一时间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经济上,公孙绣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如疏通河道、开凿运河等,确保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她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降低商税,在各地设立集市,吸引了四方商贾前来交易,国家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文化方面,公孙绣大力提倡儒家思想,设立太学,培养人才。她召集天下学者,整理经典古籍,鼓励学术交流。在她的倡导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领域人才辈出。

在公孙绣的治理下,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关注民生,致力于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她时常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有一次,公孙绣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她看到村民们虽然辛勤劳作,但生活依然困苦。经过询问得知,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运出销售,导致丰收却不增收。公孙绣立刻下令,组织人力物力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条件。道路修通后,农产品得以顺利运往各地,村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还有一次,公孙绣在巡视中发现,一些地方的百姓因为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痛苦不堪。她十分痛心,回宫后立即召集太医,研究如何改善医疗条件。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馆,培养医生,免费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她还鼓励医学研究,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公孙绣的这些举措,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了天下大同的理想。而公孙绣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备受尊崇的贤明君主,她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