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席卷西凉,霸业基石的稳固筑牢(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马超在公孙绣的命令下,率领大军继续在凉州纵横驰骋。此时,凉州剩下的主要据点为天水和武威,拿下这两座城,公孙绣便能彻底平定西凉,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为与曹操的最终对决增添雄厚的资本。
在武威临时搭建的营帐中,马超召集庞德、张郃等将领,以及随军谋士商讨作战计划。营帐中央,巨大的羊皮地图上详细标注着凉州的山川、河流与城池分布,周围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庞。
马超率先开口,声音洪亮且坚定:“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已连下数城,但天水与武威乃凉州重镇,曹操必定重兵把守,不可掉以轻心。诸位有何破敌良策?”
庞德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天水地势险要,城防坚固,正面强攻恐伤亡惨重。我听闻天水守将姜维,年少有为且智谋过人,但其初来乍到,根基未稳。我们可先派间谍入城,散布谣言,扰乱其军心,再寻机攻城。”
张郃点头表示赞同,补充道:“而武威方面,虽已被我们占领过一次,但曹操想必会增派兵力夺回并加固城防。我们可佯装主力进攻天水,实则暗中调遣精锐部队突袭武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马超采纳了两人的建议,迅速开始部署。他先挑选了一批精明能干的间谍,携带重金与伪造的信件潜入天水城。这些间谍在城中四处散布谣言,说曹操对姜维不信任,准备临阵换将,又说公孙绣大军即将血洗天水。一时间,天水城内人心惶惶,士兵们也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马超表面上大张旗鼓地准备进攻天水,调动大量兵马、攻城器械向天水进发。曹操得知消息后,果然将原本增援武威的部队调往天水,加强防守。而马超则暗中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由庞德率领,绕道向武威疾驰而去。
庞德率领骑兵日夜兼程,马蹄声在西北的荒原上回响。他们避开了曹军的巡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武威城下。此时的武威城,因曹操抽调兵力去天水,防守力量大大削弱。庞德一声令下,骑兵们迅速将武威城包围,发起猛烈攻击。
城墙上的曹军守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惊慌失措。他们匆忙组织防御,但因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庞德骑兵的凌厉攻势。庞德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带领士兵们爬上云梯,与城墙上的曹军展开殊死搏斗。经过一番激战,庞德成功攻破武威城,曹军守将战死,残余部队投降。
而在天水这边,马超率领主力部队抵达城下后,并未急于进攻。他观察着城墙上的动静,发现城内士兵果然军心不稳,防守出现漏洞。马超决定趁热打铁,发动总攻。
马超亲自率领骑兵冲锋在前,士兵们推着攻城车,冒着曹军的箭矢和石块,奋勇向前。城墙上,姜维虽然竭力指挥士兵抵抗,但士兵们的士气已经低落,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
就在战斗陷入胶着之时,之前潜入城中的间谍趁机制造混乱,他们在城中四处放火,打开城门。马超见状,立刻率领骑兵冲入城中,与曹军展开巷战。姜维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少数亲信突围而出。
马超占领天水后,并没有追击姜维,而是迅速安抚城中百姓,恢复秩序。他深知姜维是个人才,若能将其收归麾下,必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于是,马超派人四处寻找姜维的下落,并向他传达了公孙绣的诚意。
姜维在突围后,本想前往长安向曹操求援,但途中得知武威已失,自己已无退路。正在他彷徨之际,收到了马超的劝降信。姜维想到自己的抱负,又听闻公孙绣的雄才大略与求贤若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归降。
马超得知姜维归降,大喜过望,亲自出城迎接。姜维见到马超后,单膝跪地,说道:“久闻将军威名,今得遇明主,愿效犬马之劳。”马超连忙扶起姜维,说道:“伯约能来,实乃我军之幸。”
至此,天水和武威皆被公孙绣的军队占领,西凉地区基本平定。公孙绣得知消息后,亲自来到凉州,犒赏三军。她在武威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表彰了马超、庞德、张郃等将领的功绩,同时对新归降的姜维也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公孙绣站在武威城墙上,望着这片刚刚平定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西凉的平定只是统一天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曹操在中原的势力依旧强大,未来的挑战更加艰巨。但她毫不畏惧,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她将继续率领着她的军队和谋士们,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奋勇迈进。
在西凉,公孙绣开始推行一系列治理措施。她任命马超为凉州刺史,负责凉州的军政事务。马超到任后,积极整顿吏治,选拔当地贤才,充实各级官府。同时,他加强了与少数民族部落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在经济方面,公孙绣下令减免百姓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她还在凉州设立了多个集市,促进贸易往来,使得凉州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此时,曹操在许昌得知西凉已被公孙绣平定,震惊之余,更是恼羞成怒。他深知公孙绣的势力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巨大威胁,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曹操紧急召集荀彧、郭嘉等谋士商议对策。
曹操满脸怒容,拍案而起:“公孙绣小儿,竟敢平定西凉!诸位有何良策,助我夺回西凉,消灭公孙绣这逆贼?”
荀彧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公孙绣在西凉根基渐稳,且兵强马壮。此时强攻西凉,胜算不大。我们可先在中原地区加强防御,巩固防线,同时联络各方势力,孤立公孙绣。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全面进攻。”
郭嘉也点头附和:“文若所言极是。此外,我们可派间谍潜入公孙绣领地,制造内乱,扰乱其部署。同时,在外交上,我们可与江东孙权重新修好,共同对抗公孙绣。”
曹操听后,觉得两人所言有理,便开始着手部署。他一方面在中原地区增派兵力,加强城防;另一方面,派遣间谍潜入公孙绣控制的地区,试图制造混乱。同时,他还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盟之事。
公孙绣察觉到曹操的动向,与庞统、田丰等谋士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主公,曹操此举不足为惧。我们只需加强内部防范,识破并粉碎其阴谋。同时,我们也可主动出击,在边境地区对曹操进行骚扰,打乱其部署。在外交上,我们可与孙权保持联系,探听其态度,若曹操与孙权联盟,我们则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公孙绣依计而行,加强了领地内的治安管理,对可疑人员进行严密排查,成功识破并粉碎了曹操的多次阴谋。同时,她派遣赵云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在边境地区对曹操的城池进行骚扰,使得曹操疲于应付。在外交上,公孙绣也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
随着西凉的平定和各项措施的推行,公孙绣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她在西北的统治逐渐稳固,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而曹操与公孙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天下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西凉的局势渐趋稳定后,公孙绣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战略布局。她深知,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寻找时机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应对曹操反扑的准备。
公孙绣命姜维负责整顿西凉的军事力量。姜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西凉地形的熟悉,重新编排军队,根据士兵的特长和战斗风格,组建了不同的作战小队,提升了军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同时,他还在西凉各重要关隘和城池加强防御工事,挖掘深壕、增设箭楼,储备充足的粮草和箭矢,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经济建设方面,田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他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凿渠道,将西凉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农田,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得大片荒地得以开垦,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此外,田丰还鼓励商业发展,在西凉各地设立集市,降低商税,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一时间,西凉的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而在外交方面,公孙绣积极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她亲自接见各部落首领,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实力,承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保护。在公孙绣的努力下,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表示愿意与她结盟,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战马资源,还在战时派遣勇士协助作战,大大增强了公孙绣在西北的影响力。
曹操在许昌得知公孙绣在西凉的一系列举措后,愈发焦虑。他深知,如果任由公孙绣发展下去,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将彻底破灭。于是,曹操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他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西凉进发,试图一举夺回失地。
公孙绣得到曹操出兵的消息后,立刻召集马超、庞德、姜维等将领商议对策。马超摩拳擦掌,率先说道:“主公,曹操此次来犯,正是我们给他迎头痛击的好机会!我愿率领骑兵,正面迎战夏侯惇,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姜维则冷静分析道:“曹操此次来势汹汹,夏侯惇又是一员猛将,不可轻敌。我们可利用西凉的地形优势,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先在边境地区示弱,引诱曹军深入,然后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前后夹击,必能大破曹军。”
公孙绣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命令马超率领骑兵在边境地区佯装败退,引诱夏侯惇追击。马超领命后,故意在战场上表现出慌乱的样子,丢弃大量物资,制造出败逃的假象。夏侯惇果然中计,以为公孙绣的军队不堪一击,便率领大军紧追不舍。
当夏侯惇的大军深入西凉境内,进入一片山谷时,姜维早已率领伏兵在此等候多时。随着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士兵纷纷扔下巨石、射出利箭,曹军顿时大乱。马超见状,立刻率领骑兵回师反击,与姜维前后夹击。夏侯惇虽奋力抵抗,但在公孙绣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
经过一番激战,曹军死伤惨重,夏侯惇身负重伤,在亲信的保护下,狼狈逃窜。公孙绣的军队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士气大振。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公孙绣在西凉的统治,也让曹操不敢再轻易进犯。
然而,公孙绣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深知,曹操虽然此次战败,但实力依旧强大,必然会再次发起进攻。于是,公孙绣继续加强西凉的防御,同时开始谋划对曹操中原地区的反击。她与庞统、田丰等谋士日夜商讨,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曹操致命一击,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迈出更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