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战略转折,东西双线的生死博弈(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公孙绣与鲁肃就孙吴联盟事宜的商讨尚未尘埃落定,曹操却已在北方厉兵秣马,对公孙绣新占的益州与中原据点虎视眈眈。而江东孙权,虽有联合抗曹之意,但在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与公孙绣产生分歧,双方关系微妙而紧张。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公孙绣做出了一个大胆且极具风险的战略决策:死守成都,全力抵御曹操的进攻;同时,集中优势兵力,攻灭孙权,彻底解决江东隐患。

在成都的将军府内,一场气氛凝重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巨大的屏风上,挂着天下九州的地图,红蓝标记显示着各方势力的范围与兵力部署。公孙绣身着战甲,站在地图前,目光坚毅,扫视着麾下的谋士与将领,开口道:“诸位,如今局势紧迫。曹操在北方蠢蠢欲动,孙权在江东心怀异志。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破局求生。我意已决,死守成都,确保益州根基稳固;同时,挥师东进,攻灭孙权,整合江东之力,再与曹操一决雌雄。大家可有异议?”

庞统手抚羽扇,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此计虽险,但不失为一条破局之路。成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凭借坚固城防与充足粮草,足以抵挡曹操的进攻。然而,攻灭孙权并非易事。江东水军强大,占据长江天险,我们必须精心筹备,制定周全战略。”

田丰接着补充:“成都防御方面,我们可依托周边山川,构建多重防线,层层阻击曹操。同时,加强城防工事,储备足够的粮草与箭矢,确保城内物资充足。进攻江东则需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训练士兵适应水战。此外,还需联络江东内部对孙权不满的势力,从内部瓦解其防御体系。”

公孙绣微微点头,认可了两人的建议:“就依两位先生所言。成都防御,由我亲自坐镇,庞统先生协助,率领赵云、严颜等将领,坚守城池;进攻江东,派黄忠为主帅,陈到为副将,率领三万精锐陆军,配合新组建的水军,直捣江东。务必在曹操出兵之前,解决江东问题。”

于是,公孙绣迅速组织人手,加固成都城防。她命士兵们在城外挖掘深壕,布置拒马与鹿角,设置多重障碍。同时,在周边山上修建烽火台,构建起严密的预警系统,确保曹操大军来袭时能及时察觉。城内则大力储备粮草、箭矢、兵器等物资,百姓们也在官府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城防建设,士气高涨。

而黄忠与陈到则奔赴江州,着手组建水军。他们招募了大量熟悉水战的渔民与船夫,挑选军中精锐,组成了一支拥有战船五百艘的水军部队。黄忠亲自督练,日夜训练士兵操船、射箭、水战格斗等技能。同时,他还派人深入江东,联络那些对孙权统治不满的势力,为日后的进攻埋下伏笔。

曹操得知公孙绣准备进攻江东,心中暗喜。他认为这是一个削弱公孙绣的绝佳机会,于是集结二十万大军,以曹仁为先锋,夏侯渊为副将,浩浩荡荡向益州进发。曹操企图趁公孙绣主力东进之时,一举攻克成都,夺回失地。

公孙绣得到曹操出兵的消息后,丝毫没有慌乱。她命令庞统坐镇成都,指挥全局;自己则率领赵云、严颜等将领,出城迎击曹军。公孙绣深知曹操的实力,不能正面硬拼,于是采用游击战术,利用益州复杂的地形,不断骚扰曹军。

曹仁率领先锋部队进入益州后,果然遭到公孙绣军队的频繁袭击。赵云率领精锐骑兵,时常在曹军的补给线上出没,烧毁粮草,截杀信使。严颜则凭借对本地地形的熟悉,带领小股部队,在山谷中设伏,打了曹军多次措手不及。曹仁被这些骚扰搞得焦头烂额,行军速度大大减缓。

与此同时,黄忠与陈到率领的东征大军已准备就绪。他们率领陆军沿长江而下,水军则在江面协同作战。大军抵达江东边境后,黄忠先派使者前往江东,向孙权下战书。孙权得知公孙绣居然不顾曹操威胁,率先对自己动手,又惊又怒,立刻召集周瑜、鲁肃等将领,商议对策。

周瑜主张主动出击,利用江东水军的优势,在长江上与公孙绣的水军决战。他对孙权说道:“主公,公孙绣虽来势汹汹,但他们的水军初建,战斗力远不及我们。我们可在长江上迎击,一举将其击败。”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率领五万水军,迎战公孙绣。

双方水军在长江上对峙,一场惊心动魄的水战即将爆发。黄忠深知周瑜的厉害,不敢贸然进攻。他与陈到商议后,决定采用火攻之计。他们挑选了数十艘战船,装满易燃物,伪装成普通商船,趁着夜色,顺流而下,驶向周瑜的水军大营。

周瑜察觉到了异样,立刻下令加强戒备。但黄忠的火船来势汹汹,难以抵挡。火船冲入周瑜的水军大营后,瞬间引发大火,江东水军大乱。黄忠见状,率领主力水军趁乱进攻,一时间,江面上杀声震天,火光映红了江水。

在激烈的战斗中,陈到率领陆军在江边登陆,从侧翼攻击江东水军的营地。江东水军腹背受敌,逐渐抵挡不住。周瑜见势不妙,只好率领残军撤退。

黄忠与陈到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江东数座城池。随着战事的推进,黄忠之前联络的江东内部势力纷纷响应,为公孙绣的军队提供情报、物资,甚至直接加入战斗,江东防线岌岌可危。

而在益州战场,曹操亲自赶到前线,接替曹仁指挥作战。他改变战术,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推进,不再给公孙绣的军队可乘之机。公孙绣与庞统商议后,决定收缩防线,退回成都,凭借坚固城防与曹操周旋。

曹操的大军将成都团团围住,开始了漫长的攻城战。城墙上,公孙绣亲自督战,指挥士兵们用石块、箭矢、热油等击退曹军的一次次进攻。曹操见强攻不下,又采用挖地道、堆土山等战术,但都被公孙绣识破并化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东战场的局势逐渐明朗。黄忠与陈到的军队已经逼近孙权的都城建业。孙权陷入了绝境,他一面组织最后的力量抵抗,一面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此时也陷入两难,若分兵救援孙权,益州战事将功亏一篑;若不救援,孙权一旦灭亡,公孙绣将整合江东之力,实力大增,日后更难对付。

公孙绣在成都城内,密切关注着江东战场的局势。她知道,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等黄忠攻灭孙权,便能回师救援成都,彻底扭转战局。而曹操,也在权衡利弊,试图寻找一个既能击败公孙绣,又能保住孙权,维持三方制衡的办法。三方势力在东西两线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博弈,天下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成都城下,曹操的攻城行动陷入僵局,士兵们士气低落,伤亡惨重。曹操望着高耸坚固的成都城墙,眉头紧锁,心中暗自佩服公孙绣的防御部署。此时,他收到了孙权的求救信,信中言辞恳切,称若曹操不救,江东一旦沦陷,公孙绣势力大增,曹操将再无制衡之力。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郭嘉进言:“主公,如今我军久攻成都不下,士气受损。若此时分兵救援孙权,长途奔袭,恐疲惫之师难敌公孙绣精锐。但不救孙权,公孙绣吞并江东后,实力将远超我军。不如先佯装答应救援,牵制公孙绣兵力,同时寻找成都城防破绽,一举破城。”曹操权衡再三,采纳了郭嘉的建议。

而在江东战场,黄忠和陈到的军队已兵临建业城下。孙权紧急动员城中所有兵力,在周瑜的指挥下,拼死抵抗。建业城高墙厚,且江东士兵为保家园,作战异常勇猛,黄忠一时难以攻克。黄忠与陈到在营帐中商议对策,陈到道:“将军,江东士兵抵抗顽强,正面强攻恐损失巨大。不如效仿之前水战,用火攻之策。”黄忠点头称是,命士兵们收集大量干草、油脂等易燃物,准备对建业城发动火攻。

此时,曹操派出的使者抵达公孙绣营帐,称曹操愿与公孙绣和解,共同瓜分江东。公孙绣一眼识破曹操的计谋,对使者道:“回去告诉曹操,他的心思我一清二楚。想要拖延时间,做梦!”使者灰溜溜地回去复命。公孙绣深知曹操不会轻易放弃,成都的防守压力依然巨大。她召集庞统等人商议,庞统建议:“主公,曹操诡计多端,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城防,另一方面可派小股部队出城骚扰,打乱曹操部署。同时,密切关注江东战局,一旦黄忠攻克建业,便可回师救援。”

于是,公孙绣命令赵云率领一支精锐骑兵,趁夜出城,袭击曹操的粮草辎重部队。赵云领命,带领骑兵悄悄出城,绕过曹军主力,直扑曹军粮草营地。曹军粮草营地防守薄弱,被赵云杀了个措手不及。赵云下令烧毁粮草,一时间火光冲天,曹操得知后,怒不可遏,立刻派出夏侯惇率领大军追击赵云。赵云且战且退,利用地形优势摆脱了夏侯惇的追击。

江东方面,黄忠准备就绪,下令发动火攻。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趁着夜色驶向建业城,到达城下后,点燃战船,火势迅速蔓延,城中大乱。黄忠和陈到趁机率领士兵攻城,孙权见大势已去,准备突围。周瑜苦苦劝阻,孙权无奈之下,只好坚守待援。

就在此时,曹操突然下令从成都撤兵。原来,曹操后方出现叛乱,他不得不回师平叛。公孙绣得知曹操撤兵后,大喜过望,立刻命令成都守军出城追击,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而江东战场上,黄忠和陈到成功攻破建业城。孙权在周瑜等人的保护下,试图突围,但被黄忠的军队重重包围。孙权见已无退路,长叹一声,准备自刎。周瑜连忙阻止:“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如投降,再寻机会。”孙权犹豫片刻,最终放下武器,向黄忠投降。

黄忠将孙权等人押解回成都,公孙绣亲自接见。她看着孙权道:“孙将军,你我本可联手抗曹,无奈你心存疑虑。如今江东已归我,你若归降,我必不亏待你。”孙权思索良久,想到江东百姓,最终点头答应。

公孙绣成功吞并江东后,实力大增。她开始着手整合江东与益州的力量,重新部署军队,加强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扬自己的仁政,收拢人心。曹操得知公孙绣吞并江东,心中忧虑,但此时他忙于平定后方叛乱,无暇顾及。

公孙绣深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曹操实力仍不可小觑,未来的挑战依然巨大。她与庞统、田丰等谋士商议,制定下一步战略。庞统建议:“主公,如今我们占据益州与江东,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同时,派间谍深入曹操领地,收集情报,等待时机,一举北伐。”

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开始在益州和江东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商业。一时间,两地经济迅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而公孙绣,也在积极筹备北伐事宜,等待着与曹操的最终对决,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