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扒扒那些神回复一(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最新章节。
【段子手自古有之,且让我们扒一扒历史上那些神回复】
有人面面相觑,什么段子手?什么神回复?有若有所思的,想到什么,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变来变去,让一旁的好友看的啧啧称奇!自然还有那乐子人,手中折扇轻摇,坐等乐呵!
【一位客人送给王家一头獐和一头鹿,看到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于是问道,“哪一个是獐,哪一个是鹿?”
年幼的王雱并不认识这两种动物,但他机智地回答:“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这个回答让客人大为惊奇。】
还在想怎么回复的人,听到这回答,不禁抚掌,大为震惊,“妙啊,獐边是鹿,鹿边是獐!果真聪慧,生子当如此啊!”
彼时已经失去儿子的王安石心中悲痛,“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一日凤鸟去,千年梁木摧。”
有知晓其人的,面露复杂和惋惜,这位“临川三王”之一的王元泽、王太祝,性敏甚,未冠己着书数万言。工于诗词,诗作清新自然,颇有父风。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等,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足见当年临川王氏家学一斑。
时人称作“小圣人”,但却有人以不实之言污其名讳,以着书尽言诬蔑之辞。
其目的不过于为了使天下后世之人,恶元泽因并恶荆公。后成千载奇冤,不可复解矣。千百年来的巨大冤屈,已经无法再解决了。
【张继先是道教正一派的第三十代天师,曾被宋徽宗召见。宋徽宗开玩笑问他:“在龙虎山,是否见过龙和虎呢?
张继先回答说:“在山上常常见到老虎,今天才见到龙颜。”】
这话让一些人拍案叫绝,不仅化解了宋徽宗的玩笑,还巧妙地恭维了皇帝,果真是九岁便继承了天师之位的人啊!
其中问话虽是玩笑,但暗藏玄机,要说没见过,你这个天师也太一般了吧,连龙虎都没见到,要说见过,你这地方既有龙又有虎,代表着什么,有帝王之气啊,皇帝能放心吗?
宋徽宗多次召见这位张天师,颇受他的青睐!想起自己曾问及长生不老,提到想要跟随天师学成仙的术法。这回复可真是让他刻骨铭心,这位张天师果真有过人之处啊!
天师答:长生不老都是那些乡野村夫,吃饱了没事儿干去鼓捣的,并不适合像您这样九五之尊的人去追求,清静无为、同尧舜帝相媲美,才是您追求的目标啊。赵佶哈哈大笑,自此止了求仙问道的心!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洛阳拜访名士李元礼,一番交谈后,李元礼和宾客们都对孔融的才华十分赞赏。可是也有不识趣的,晚到的陈韪扫兴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结果孔融说了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无言以对。】
无数人大笑起来,这反击何等巧妙,表面上是对陈韪童年智慧的肯定,实际上是一种讽刺,暗示陈韪现在并无显着成就!果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孔文举啊!
有素来仰慕这位孔北海的,向周围之人说起“一门之争”的故事!
彼年,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逃到孔褒家中,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露,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成为美谈。
自然也有面露惋惜的,人无完人,事无完美,尺有所短,寸有多长,即使是最优秀的人或事物,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位自幼便以“融四岁,能让梨”闻名曲阜的孔文举,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但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未能成功。后被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处死。可叹可悲!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围困,项羽威胁要烹杀刘邦的父亲,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刘邦却回应说: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我们是结义兄弟,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如果你要烹杀他,请分我一杯汤。】
此时正被项羽绑在案板上的刘太公,望着旁边的大锅还有锅下的熊熊烈火,只想呵呵一笑,刘季啊刘季,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啊!
正在西面的刘邦心中自有沟壑,对项羽了解至深,此事并不会成真!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且项羽自况出身贵族,若是行此等之事,定会落人口舌,流有恶名!此等所为被世人所鄙,不得人心,不为人道也,定会被左右相止!
有人对项羽在政治策略上的幼稚和短视鄙视,项羽未能认识到,单纯依靠暴力和恐吓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对手更加坚定地反抗。
而汉王在面对项羽的威胁时,表现出了冷静和机智,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避免了直接对抗项羽的威胁!也只有汉王这般之人,才能将天下收入囊中啊!
李世民在太极宫内与众朝臣相谈,提及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从前汉高祖不过是农家子弟罢了,他提着三尺长剑夺取了天下,进而规划得如此宏大深远,使得恩泽流传给后代子孙,离不开他善于任用贤能之臣,这些贤臣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共同创造了汉朝的繁荣盛世。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嘉谋,致天下于太平耳。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直言鲠议,以实现天下太平啊!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随国,随国质问:我无罪,为何进攻?
楚国霸气地回答:我蛮夷也!
我是流氓,想打谁就打谁,还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