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羁旅梦碎?刘顺如折翼飞鸟,被亲情绳索拉回学业歧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冲破枷锁:刘顺的励志岁月》最新章节。

安顿好之后,刘顺想起自己没有本地的手机卡,与人联系不便。于是,找了个空闲时间去办理。然而,办卡的过程并不顺利,手续繁琐复杂得让他头晕目眩。工作人员冷漠的态度与不耐烦的眼神,让他感到无比无助。

“这手续怎么这么麻烦啊?”刘顺忍不住轻声嘟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如同被束缚的小鸟。

工作人员头也不抬,不耐烦地回应:“嫌麻烦别办啊,这是规定,不想办就走人。”工作人员的声音如同冰冷的石头,砸在刘顺的心上。

刘顺咬了咬牙,忍下心中委屈:“能不能通融通融,我刚到这里,真的很需要这张卡。”刘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仿佛在向命运低头。

工作人员终于抬起头,瞥了刘顺一眼,不屑地说:“通融?你以为这是你家啊,人人都通融,我们还怎么工作?”工作人员的眼神如同尖锐的针,刺痛了刘顺的心。

最终,他也没能办下那张渴望已久的手机卡。刘顺的心情如同坠入深渊,失落与无奈充斥着他的内心。

回到住处,刘顺心情低落,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乌云笼罩。无奈打开手机,想看看时间,却被屏幕上显示的未读消息和未接来电惊呆了。那一个个红色数字,像一颗颗燃烧的炸弹,让他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儿。他颤抖着手指点开,父亲那愤怒的责骂如炮弹般袭来:“你这兔崽子在哪,赶紧滚回家!”那声音仿佛要穿透手机,将他生吞活剥。还有姐姐们关切中带着焦急的询问与呼唤,让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的内心如同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交织在一起。

刘顺眼神瞬间变得冷漠,心如坠冰窖,毫无温度。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此刻在他耳中如同噪音,内心毫无波澜,仿佛这些人与他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毫不犹豫地直接关掉手机,不想再被这些烦心事打扰,只想沉浸在自己刚刚找到工作的喜悦中。他的内心在逃避,如同受伤的野兽躲进自己的洞穴。

日子在忙碌中过去了三四天,二姐和父亲依旧不停地打电话。这天,刘顺正在餐馆里忙着给客人上菜,手中的菜盘仿佛有千斤重。手机在口袋里不停地震动,像一只不安分的小兽。他犹豫了一下,放下手中的盘子,小心翼翼地如同捧着一件易碎的珍宝,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接起了二姐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二姐急切而焦虑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弟,你到底在哪里?快告诉姐姐,别让我们担心了!”二姐的声音如同撕裂的布帛,刺痛着刘顺的心。

刘顺沉默片刻,脑海中思绪万千。为了不让家人过于担心,他随口编了个谎言:“姐,我在郸城,挺好的,别找我了。”刘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仿佛在掩饰着什么。

二姐显然不相信,声音提高几个分贝,带着一丝愤怒与焦急:“小弟,你别骗我!到底在哪?”二姐的声音如同尖锐的箭,直射刘顺的内心。

刘顺无奈地叹了口气,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说出了实情:“姐,我在太原。”刘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疲惫,仿佛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又隔了几天,刘顺像往常一样在餐馆里忙碌着。他的脚步如同穿梭在花丛中的蜜蜂,一刻也不停歇。突然,手机铃声响起,那铃声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看到是母亲打来的电话,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那手机变成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接起了电话。

母亲急切的声音立刻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满满的担忧和思念:“儿子,我已经到太原火车站了,你要不来,我就一直在这等你!”母亲的声音如同温暖的怀抱,却又带着一丝焦急,让刘顺的心猛地一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握住。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瞬间涌上心头,让他无法拒绝母亲的要求。他匆忙向老板请了假,一路小跑着赶到火车站。那脚步慌乱而急促,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赶。

在一家价格相对实惠的五十块钱的旅馆里,刘顺和母亲相对而坐。房间虽然简陋,只有一张小小的床和一张破旧的桌子,墙壁上还隐隐散发着潮湿的霉味。但此刻却充满了温暖和爱,仿佛这小小的空间被一层无形的光芒所笼罩。

母亲看着刘顺,眼中满是心疼和无奈。她轻轻抚摸着刘顺的头发,那动作轻柔得如同春风拂过柳枝。缓缓说道:“儿子,要是实在不想在阳水跟你爸待一块,就回老家读初三,接着把书读完。现在在饭馆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你还小,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打着刘顺的心。

刘顺皱着眉头,眼中满是担忧和迷茫,像是迷失在森林中的小鹿。他问道:“妈,那怎么转学呢?这能行吗?我都离开学校这么久了,落下的功课肯定很多,回去也不知道能不能跟上。而且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我在学校本来就没什么朋友,回去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对未知的恐惧,也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母亲紧紧握住刘顺的手,她的手虽然粗糙,却因为饱含着爱而显得无比温暖,仿佛能驱散刘顺心中所有的阴霾。“儿子,妈有个亲戚在教书,他的同学是私立初中的初三老师,可以帮忙。你先辞职跟我回老家,等我把学校的事跑通,你就去上学。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跟上。至于同学们,大家都是同龄人,不会笑话你的,别想太多。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妈妈。”母亲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那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让刘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刘顺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渴望独立,想要摆脱那个让他痛苦的家庭环境,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梦想;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母亲伤心失望,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他深知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他低头看着自己和母亲交握的手,母亲手上的老茧刺痛了他的眼睛,也刺痛了他的心。

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眼神变得更加坚定,语气也更加坚决:“儿子,如果你不回去,妈也不回去,就在太原陪着你,直到你回心转意。你是妈的心头肉,妈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走弯路。现在吃点苦读书,以后的路才好走。你要是一直在外面打工,没有学历,以后会吃更多苦的。”母亲的声音微微颤抖,那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担忧与期望。

刘顺看着母亲那坚定的眼神和略显憔悴的面容,心中一软,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两颗即将坠落的星辰。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妈,我听您的。我知道您都是为我好,我不想让您为难。可是妈,我真的很害怕回去面对那些未知。”他的声音很低,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的呢喃。

母亲轻轻拭去刘顺眼角即将滑落的泪水,微笑着说:“好孩子,别怕,有妈在呢。咱们一起面对,你只要专心读书就好。妈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的。”母亲的笑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刘顺心中黑暗的角落,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

第二天,刘顺怀着愧疚和不安的心情来到餐馆。他低着头,不敢看老板的眼睛,仿佛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走到老板面前,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老板,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家里出了点事,我得跟我妈回老家了,所以不能在您这儿干了。这几天给您添麻烦了。您对我这么好,我却这么突然要走,真的很过意不去。”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老板倒是很通情达理,拍了拍刘顺的肩膀,手掌宽厚而有力,传递着理解与支持。“孩子,没事。家里有事就赶紧回去处理,别耽误了。你这几天干活也挺踏实的,以后有机会再来。人这一辈子,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老板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那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怀。

刘顺觉得是自己的突然离开给老板带来了麻烦,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没好意思要工资:“老板,这几天的工资我就不要了,就当是我对您的感谢吧。实在不好意思,这么突然就走了。您教会了我很多,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那是对自己无奈处境的苦笑。

母亲在一旁也没有提及工资的事,她知道此刻儿子的未来和前途比这点钱重要得多,只是对老板说道:“老板,真是太感谢您了,这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您的恩情我们都记着,以后有机会一定会报答您的。”母亲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那是一个母亲对帮助自己儿子的人的由衷感谢。

随后,他们买了火车票先回到定县。在定县的一家小旅店里,刘顺坐在那张略显破旧的床边,房间里灯光昏黄,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纱,给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朦胧与静谧。窗外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打破这寂静的氛围,却又很快恢复平静。

刘顺的目光呆滞地落在斑驳的墙壁上,思绪却如脱缰的野马般四处驰骋。他一会儿想着即将面临的转学事宜,心中满是担忧与期待。担忧自己是否真的能顺利转学,融入新的班级,跟上学习进度;期待着能够重新开启学业之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一会儿又想起在太原的短暂经历,那些找工作的艰辛、东北菜馆老板的善意,心中五味杂陈。

母亲出门去联系转学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过去一分钟,刘顺的心情就愈发忐忑。他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木地板被踩得嘎吱作响,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安。他时而停下,望向门口,渴望母亲快点回来,带回好消息;时而又坐下,双手抱头,陷入深深的沉思。

“转学之后,真的能如母亲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吗?同学们会不会接纳我?我又该如何面对落下的那些功课?”刘顺在心里反复问自己,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前方的道路模糊不清,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知道,既然已经答应了母亲,就只能勇往直前,无论等待他的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