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东北抗战 之 一寸河山一腔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民国枭雄的后半生》最新章节。

1924年9月21日。

绥中北部战场,由于日军开始利用数架飞机为炮兵校正弹着点,日军155mm和150mm榴弹炮对定威军的威胁大大增加了,一个团上去,日军的炮兵两轮轰炸就能把这一个团打残。

赵聚武手上说起来有三个六个师,现在仅第29师还有一个作为总预备队的旅、目前是完整,另外两个师只拼凑出一个旅,目前在整编、休整,但按照目前的状况、估计中午也会被派上战场,东线战场能不能坚持到天黑,赵聚武心里没底。

赵聚武也算是一员虎将,看着一份又一份的战报上、令人瞠目的伤亡数字,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关于退守山海关的想法,赵聚武之前与任道远商量过,他认可任道远的说法,所谓天险山海关,在现代热兵器的战争中,无非是多消耗日军一些炮弹罢了,定威军的装备不如东北军,不也曾打下了山海关,何况武器装备远远比东北军还强大的日军呢?

只要日军突破山海关防线上的任何一点、整条防线就全守不住了,再往哪里退?

万一山海关不保,不排除日军避实击虚,进逼京津、扩大战事,甚至逼迫北洋政府签订新的城下之盟的可能。

所以,虽然定威军现在采取的战术、就是一个“很蠢”的挨打战术,但军人守土有责,绝不能让战火蔓延到华北去。

国家落后,民国又一直内争不断,正好可以借助这场战争凝聚全国民众,要通过前来劳军的记者们,把战场的残酷告诉国人,让国人知道,中国军人在用血肉之躯抵御外辱:

一寸河山、一腔热血!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只能靠中国军人的热血,构筑起一道血肉长城了。

不能后退,但战场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赵聚武很快就会陷入无兵可派的窘境了。

一直咬牙硬挺的赵聚武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他把绥中战场的现状、部队的伤亡情况,详细汇报给了任道远。

赵聚武并没有提出要援兵,但他知道,任道远一看就会知道绥中战场目前的危机。

赵聚武一直没有让王兆璘所部上战场,只是让他们负责向后方转运轻重伤员,但是运回榆关的伤兵越来越多,王兆璘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他从没见过如此惨烈的防御战,但他看出来定威军已经快拼光了,王兆璘也是条硬汉,他带上自己那个师离开了榆关。

三把火车站。

任道远一眼就看出绥中战场的问题了,日军就是仗着炮火优势,不断的消耗中国军队。

而受绥中地形所限,定威军可以采用的战术有限,身后就是榆关,退无可退。

任道远给陆军部去电,询问全国各地增援东北战场的部队都到哪里了,请他们帮忙把这些部队全部派往绥中战场。

赤峰战场的兵力并不充裕,但比起绥中来,已经好很多了,有利地形,极大的限制了日军的武器优势。

绥中战场虽然牺牲巨大,但目前真正危险的,还是吉林战场。

吉林。

由于那位甘愿牺牲自家利益的脚商、勇敢的回到吉林城报信,让日军的阴谋暴露了,田维勤急调距离吉林最近的井玉泉、立即率部前往堵截,但危机并未解除。

日军常备师团兵力、一般在到人之间,第七师团就足有人,装备也十分恐怖。

井玉泉那个“超级师”武器差太多不说,部队也只有不到两万人,田维勤让他们务必将日军第七师团阻击在姜村以东,并坚持到援军到达。

此时,辽宁北部的西丰、辽源、磐石、吉林城、四平,东北边防军不是已经与日军战成一团,就是两军已经发生接触、大战一触即发。

田维勤此时能调动的,只有吉林城外、张作相手下的保安团,但也不能多抽调,要防止东条英机趁机突围。

田维勤跟张作相商量后,抽调了四个保安团、不到2300人,立即东出寻找有利地形、马上开始修建野战工事。

任道远接到张作相的通报后,知道吉林战事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立即给田维勤发报,将驻防通辽的定威军骑兵旅、划归他指挥。

可一个骑兵旅并不能改变吉林东部战场的实力对此。

就在田维勤发愁手上没有机动兵力可以增援吉林战场时,刚刚得到电台的方铁汉、立即打来一封电报,说奉天抗日联军把日军第八师团挡在西丰县一整天了!

田维勤对这个消息是持怀疑态度的,他手上有兵力,将近是四平南边日军第五师团的两倍,他都没敢主动出击、先歼灭一路日军,而是守在四平的野战工事里、等着日军发动进攻。

方铁汉只有万余人的兵力,怎么可能挡住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

可不信吧,日军第八师团确实迟迟没有出现在四平外围,第五师团也确实因此、没有发动对四平的攻击。

田维勤回电,表面上是询问方铁汉部队伤亡情况,好心提醒他,假如伤亡过大、就撤到吉林来,“顺道”询问了一下奉天抗日联军的战果,说是要为他们请功。

其实,田维勤的内心就是想确认一下,方铁汉有没有把小股日军夸大成一个师团的了。

方铁汉可没那么多心眼儿,既然东北边防军前敌总指挥询问,那就如实报告奉天抗日联军的战绩:

全歼日军一个骑兵大队、一个步兵大队。

重创日军三个步兵大队。

缴获日军卡车13辆、大车35辆,以及车上物资无算。

缴获战马二百余匹、已组建骑兵连一支。

歼灭荣镇部伪军若干,俘虏伪军五千余人,已补充到奉天抗日联军各师。

奉天抗日联军阵亡237人,轻重伤1566人。

这份战报都把田维勤都看傻了,这种战绩、这样的战损比……

合着方铁汉指挥奉天抗日联军与日军第八师团、还有荣镇的伪军激战一日,不仅战果巨大、损失微不足道,他的部队反而还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可你要说方铁汉吹牛,吹牛也不带这么吹的呀!

战争时期,为了鼓舞士气、打击敌方信心,在舆论宣传上夸大己方战果、隐瞒己方损失,交战双方都会进行类似宣传。

反正这是方铁汉自己报过来的战报,交给任道远,让报纸宣传一下也无妨。

然后,田维勤又连发两封电报,一封发给他派到西丰的通讯参谋,让他落实一下,方铁汉电报里的水分有多大,这是田维勤制定下一步增援井玉泉他们的依据,他现在能调动的,只剩四平守军了。

三把火车站。

任道远收到田维勤的电报,第一个感觉就是离谱,他也给方铁汉去电,询问具体战斗情况。

方铁汉收到定威军总指挥的电报,知道他这是不信自己的战报,于是把每一场战斗的情况都做了详细汇报,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有夸大冒功、甘受军法处置”。

这让任道远有些犹豫了,邢锋汇报说荣镇败退回去,确实只剩千余人了,说明方铁汉奔袭伪军之战,确实没有谎报,可伪军的战力和战斗意志,能与日军相比么?

所以,任道远还是没有贸然对外宣布,他给邢锋去电,让他想办法侦察一下日军第八师团现在的实际兵力情况。

四平。

通讯参谋很快回电,他与奉天抗日联军基层官兵聊天,确认方铁汉所说确为实情,而且挡住日军第八师团的,还不是奉天抗日联军全部兵力,只有第二、第三两个师,打伪军的是第一师。

日军第八师团被挡在西丰县,仅有一个第五师团在四平,田维勤决定由定威军骑兵旅、在四平协防的四个混成旅组成东援兵团,由张作相做东线前敌总指挥,井玉泉为副总指挥、将第七师团挡在吉林城以东。

田维勤手上的守军仅剩两万余人了,他将四平外围阵地进行了大幅度压缩,很多营连级阵地仅部署了一个排或是一个机枪班,以消耗日军的弹药、迟滞日军的进攻。

同时,田维勤增加了城内守军数量,增建、新修各种巷战工事,准备死守四平城。

西丰县。

日军在南、北两处战场都采取了“特种战”战术。

日军所谓特种战,就是放弃了之前的常用战术、大炮轰完步兵冲,改以“特战小队”规模的突击,希望利用武器、单兵技战术优势,在守军防线上突破一个点后,再实施大部队突破作战。

日军突然改变战术,奉天抗日联军一时适应不了、吃了不小的亏,但这些人都是老兵了,昨天也都缴获了不少三八式步枪,枪法确实不如日军,但抗日联军增加防线上的兵力,几个打一个,渐渐与日军打成了平手。

不过这一天的战斗,奉天抗日联军第二师、第三师的伤亡还要大于昨天不少,日军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他们死的都是军曹、伍长。

三把火车站。

任道远认真研究着吉林战场的态势,虽然四平、磐石、吉林市、辽源这4处战场,暂时都还没开战,单从各处发回来的战报来看,四平、辽源、磐石、还有西丰县,这几处短期坚守、应该问题不大,最危险的还是吉林城方面的战场。

吉林城内有东条英机的5000多日军,井玉泉所部、理论上可以在日军第七师团之前赶到预定战场,但毕竟此时尚未赶到,战场上最忌讳可能、也许、大概这种不明确的说法,因为这预示也许真的不能及时赶到。

东条英机会龟缩在吉林城内、坐等第七师团给他解围?

不会的。

任道远记的十分清楚,日俄战争时期,还只是一名中队长的东条英机,就因为在夜间冒险穿越俄军防线,偷袭俄军炮兵阵地,让俄军误以为后路被切断,连夜全线溃退,要不是日军大部队毫无准备,让俄军顺利部署好新防线,后面的辽阳会战、当时结束了。

张作相的兵力并不雄厚,分守四门、兵力与日军几乎相当,唯一的优势就是城门就那么宽,日军同时出城的兵力有限,张作相部才能在城门处形成兵力的绝对优势。

东条英机已经在城门处吃过大亏了,再次突围、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

这不得不防!

一旦东条英机所部突围成功,必将与第七师团夹击挡在吉林城东面的东北边防军,守军兵力本来就单薄,根本应付不了这种进攻。

一旦吉林城丢掉、后果不堪设想,那将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接下来日军就可以继续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磐石、辽源、西丰、四平会一个接一个的失守。

到那时,整个东三省的主力都被日军消灭,日军一个师团就能横扫吉林、黑龙江,三个师团沿着通辽南下,仅凭赤峰战场现有兵力,无论如何是挡不住日军六个师团夹击的。

被围的日军战车联队、骑兵旅团,也可能因为时间不允许,而被迫放弃原定围歼计划,用炮火将其炸成废铁和烤马肉。

假如定威军西线战场败退,整个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就彻底被日寇占领了,再想夺回来,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牺牲更多的官兵。

决不能让日军阴谋得逞!

若要知道、打个颠倒。

任道远再次站在东条英机的角度思考:

“假如我是凶残的东条英机,我会采用什么样的突围战术,以确保用最小的代价突围成功呢?”

苦思良久,任道远再次回想起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曾经使用过的一种惨无人道的“战法”,虽然由于俄军指挥官的冷血,日军损失惨重的失败了,但中国军队不可能那样狠心。

任道远立即给张作相发去急电,将东条英机可能采取的突围“战法”、详细做了说明,并就重新调整围城部队配置、提出了建议,并将自己想好的破解战术、提出来与张作相探讨。

吉林城外。

张作相收到电报后很感动,不管怎么说、任道远都是定威军总指挥,这又是建议、又是探讨的,算是很给他这张老脸面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