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奇葩募兵处(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民国枭雄的后半生》最新章节。

第二天天没亮,北苑兵营的特务团特务营就已经吃过早饭出发了,他们分成好几路,去了京城最热闹繁华的几个地方。

天桥,“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民初的着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写下了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民国初年,北京天桥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

天桥的繁华,也就吸引了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儿”,所谓“撂地儿”,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员演出的场地,许多艺人就在这里演出谋生。

乔林亲自带着其中一路来到了天桥。

官兵们开始忙碌,乔林以前只听说过天桥的繁华,所以背着手溜达着看热闹,前面一个江湖练家子在表演飞斧绝技,引得不少人观赏,叫好声不绝于耳,他也好奇的凑了过去。

表演结束,这名身怀绝技的青年举着铜锣讨赏,一般看客都是投三两个铜子儿,乔林投了一块大洋、引得壮汉抱拳相谢,乔林正准备离开,却见一个干瘦的“看客”,不仅没赏钱、还伸手拿走了那枚大洋,壮汉却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表情。

“中场休息”。

乔林跟壮汉攀谈起来,得知那个干瘦的“看客”是帮会派来收“保护费”的,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壮汉要讨营生、就不能得罪这些地痞流氓。

细问之下,乔林得知壮汉名叫邢锋,关二爷故里、山西解州人士,自幼拜师学艺,这是第一次行走江湖、虽然是卖艺糊口,主要目的还是遍访国内名家、相互切磋技艺。

乔林不由得心中一动,他让邢锋今天先别卖艺了、再给他一块大洋,只是想听听邢锋给他讲讲江湖故事,邢锋自然答应了,跟他一起到一个募兵处的后面,席地而坐的聊了起来。

这些士兵早早来到天桥,摆设了两张书案、挂起来两张《募兵告示》,很快就有人聚拢过来。

一份是招聘会各种外语之人才的告示,说是为了更好的与外国军队交流,一旦被录用、待遇甚是优渥,这种招兵处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国人文盲率极高,懂外文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懂外语而愿意当兵的自然是少之又少。

奇葩的是旁边那个募兵处,有好事儿的人,正在给不识字的人读《定威军招募艺人告示》:

“定威军贤才招募令:

凡戏曲、说书等各类艺人,自愿从军者,一经录用、皆授予准尉军衔(类比军队之副排长),试用期三个月、月饷4元,期满晋升少尉、月饷6元,望有才艺之贤才踊跃报名。”

“真的假的?”一个说书艺人、巧嘴刘问道,说书的不识字、您可能不信,这可是当时的实情,艺人都是师傅口传心授,靠死记硬背传承技艺的,像关汉卿那样能演戏、会创作的极少。

“当然是真的了!你看看这白纸黑字、定威军关防,还有那儿坐着的军爷,这能假的了么?”读告示的人趾高气昂的说道。

巧嘴刘听完,马上跑到募兵处、一个没人的书案前询问到:

“长官!我会说五段书、能不能报名?”

“这边是招募会洋文的人,艺人招募在那边!”负责招募外语专才的连长不耐烦的说道,与那边里三层外三层、抢着报名的情况不同,这边没来过一个人,好不容易来一个、还是个文盲艺人。

“不好意思!谢谢了您?!”巧嘴刘连鞠了好几个躬,然后转身跑了。

巧嘴刘好容易才挤到报名的书案前,大声讨好的说道:

“长官!我会说六段书、能不能报名?”

“姓名?性别?年龄?从事什么行当?”负责登记的人、机械的问道。

“他们都叫我巧嘴刘,性别?长官别跟我开玩笑了……对对对、对不起!性别男!虚岁23!说书的!”

“都会那几段?”

“分别是万历三大征之平定萧墙之祸的《宁夏之役》,平定杨兴龙造反的《播州之役》,明军远征朝鲜的《抗倭之战》,另外就是很多人都会的《岳家军》、《戚家军》、《杨家将》。”巧嘴刘兴奋的说道,会说万历三大征的艺人极少,他可是尽得师傅真传的。

“把书名说清楚就行了,说那么多做什么?明天天后来看结果,下一位!”

“长官!请您帮我多多美……唉!你们推我做什么?”巧嘴刘被后面的人顶了出来,仍不忘继续大喊:“帮我多多美言两句!”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报名?

每月4元,都不够支付梅兰芳、杨小楼、程砚秋这种名角的每月包车费,可对绝大多数艺人来说、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了,最最重要的是,不仅他本人不再是下九流、任人欺凌的戏子了,家人、后代也可以摆脱“伶人之后”的标签,是社会地位的巨大跃升。

更现实的是,普通艺人在没有获得较高名声的时候,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这、很可能是他们终其一生的常态,因为每年还有大量新人涌进这个行当、抢夺并不算很大的市场,像巧嘴刘这样二十来岁还没出名,没有哪家园子请他常驻,还在天桥露天卖艺的、想出名就更难了,谁让他的师傅就“不着名”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