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凡人神魔》最新章节。

远山黛翠,云腾雾罩。这是大千世界里的一座普通的山,山底下攒聚着一个普通的村落,这村落和山都普通得毫无任何特色。风景还算不错,但并没有名山大川的雄奇险峻之美。这山,当地人叫“笔架山”,因其形似笔架而得名。这个村落也因此被称为“笔架村”。

村里的村民并不算很多,大概只有二三百人。胡峰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胡峰今年十八岁,皮肤黝黑,其貌不扬,个子挺高,有点瘦弱。也难怪他。他刚出生一周岁时,他的娘亲就因病去世了。奶奶也在他三四岁时病逝,留下他和父亲与爷爷过活。虽然爷爷勤劳坚强,但父亲却是个懒惰、暴躁的酒鬼。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爷爷带着胡峰在山间的地里劳作,告诉年幼的他一些做人的道理。而父亲,常常一两个月不知所踪。每每回来时,总是醉醺醺的。有时候还倒在回家的野地里,被村里的人发现,叫了他们爷孙俩去拉起来扶回家。睡上一两天后,醒来的父亲,还经常因为胡峰听爷爷的话,不大听他的话,经常揍他。有一次下雪的夜里,喝醉的父亲在雪地里用树枝抽打他的屁股,那种寒冷和痛,深入骨髓,以至于胡峰好多年后还记忆犹新。父亲还经常欠村里和相距几十里外镇上的店家一些酒食钱,每到年关岁末,那些老板们都会上门来讨债。因此,胡峰对他父亲的印象并不算好。

村里有一间私塾,爷爷没有钱让胡峰进去读书,父亲也不管,所以胡峰到了适学年龄也没有进入私塾就读。但私塾距离胡峰家不远,只翻过几个小土丘就可以到达,在家里还能听得到私塾里的学生娃们朗朗的念书声。胡峰很是羡慕那些可以上学念书的娃娃。可惜爷爷实在拿不出让他可以进私塾的钱。但胡峰对私塾里的生活实在太向往了,没有农活的时候,他就跑到私塾外面,透过窗户看一看听一听,久而久之也认识了很多字,知道了很多古今典故和人文哲理。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到胡峰十六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先是他的父亲在一个醉酒回来的深夜,失足坠入山崖殒了命。不到一年爷爷又生了重病,虽然胡峰特意到集镇上去请了郎中,精心伺候了大半年,可惜病魔无情,还是带走了对他最好的爷爷。就这样,在村里人的帮助下,胡峰接连办了两场丧事,送走了两位他最亲的亲人。

从此,胡峰就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一个人下地,一个人走山路,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听山间的风声,一个人看日升月落、花谢花开。有时候胡峰在地里干完活,看着日头西沉、暮色降临,他却不知道要去哪里,因为回家还是一个人。本来,胡峰在村子里有两三个玩得好的同龄小伙伴,可惜在胡峰十岁时候,他们都搬到县城读书去了。村子里也没有跟胡峰年龄相仿的孩子,从此胡峰就更加孤独了。

一转眼,胡峰过了两年这样孤单的日子。不种地的时候,他还是到私塾外面去偷听课。私塾先生是个爱才之士,早就发现了他,也不驱赶,还叫他进去坐在最后面听。见他还算聪慧,心下愈加喜欢,就借了一些书籍给他回家阅读。这样,胡峰的知识储备愈加丰富起来。可惜私塾先生也是个穷困一生的老书生,也没有多余的财资资助胡峰去镇上就读。即使这样,胡峰已经心怀感激了。

这一日,胡峰在地里干完活,眼见夜幕缓缓拉开,便起身向山下走去。走到半山腰处,夜幕已经轻轻笼罩了整个山野。正行走在一处水潭边,突然见天空中一道亮光闪过,随即噗的一声,好似有什么东西落在了水潭中。胡峰定睛一看,有个圆圆的东西在星光的照耀下忽隐忽现。

胡峰赶忙用锄头把那东西捞在岸边,抓在手中一看,原来是个葫芦。那葫芦大概五寸长大小,晶莹剔透,里面貌似有些什么东西,看不真切,但有一些光点忽明忽暗。胡峰仔细定睛辨别。葫芦!还是个透明的葫芦。真有意思!胡峰小时候就喜欢葫芦,爷爷每年都会在葫芦成熟的季节给他摘一些小葫芦作玩具玩。那些小葫芦给他孤寂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一见这么个罕见的透明葫芦,胡峰心下大喜,正要把葫芦收入袋中,却见那葫芦突然有了异样。一道月光射进了葫芦口,葫芦突然变得有些明亮起来,仿佛有能量要迸发出来似的。紧接着,又有数道星光射进葫芦。葫芦里的亮度暗淡了一些,好似瀑布到了谷底凝成了一潭湖水。但胡峰能感觉得到葫芦里的那股能量还在,只不过不似刚才那般狂烈了。此刻,葫芦里的光点多了一些。接着,又是数道月光和星光接连射入葫芦口。胡峰正感诧异,葫芦口好像振动了数下,貌似又有些什么东西从空中和地下进入了葫芦。紧接着,葫芦里的亮光又多了一些,但这次葫芦里却没有像刚才那样的蠢蠢欲动,反而更加沉静了。胡峰看葫芦没有太大的动静,伸手拿起来正欲装进随身带的布袋里。那葫芦却突然振动了几下,一下子缩成了两寸大小。这下,胡峰被惊得目瞪口呆了。葫芦不光会吸收月光和星光,还会自动变小,太有意思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变大。胡峰用手掌托着小葫芦看了许久,见它没有再变化的意思,只好把它收进口袋,继续下山去。

回到家中,胡峰又把小葫芦拿出来。这下子胡峰更加失望了,那小葫芦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变化了一些,已经不再透明了,已经变成了与普通葫芦一样的颜色。不过,不透明就不透明吧,它的外形依然讨喜可爱,况且这么小的葫芦,恐怕这世间也没有几个人见过,这倒真是一件稀罕的玩意儿。想罢,胡峰再仔细一看,那葫芦口上面原来有个蒂结,蒂结的最顶端有个穿孔。于是胡峰找出一根丝线,想从那孔洞穿过去。谁知胡峰穿线的手指上有一今日干活时新割的小口,稍微用力之下,又出了几滴血,其中一滴恰好流在了葫芦口处。胡峰倒不觉手指疼痛,却心疼小葫芦受污。正欲拿布擦净,却见那晶莹鲜红的血滴疏忽不见了踪影。随即小葫芦立即透明起来,大放异彩,亮了三下,又复归平静。胡峰又等了许久,见小葫芦不再变幻,便把它戴在了脖子上。

从此,那小葫芦就与胡峰形影不离了。几乎每天晚上,胡峰都要把小葫芦拿出来好好欣赏一番。可是白天他却从不敢拿出来,他怕别人眼馋抢去。就这么着,胡峰有了新的朋友,每每有了心里话,胡峰都会对着小葫芦说。那小葫芦仿佛也有灵性,每次听胡峰说话,它都有回应。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回应,既不振动,也不发光,甚至也没有变透明,但胡峰就是觉得小葫芦有回应,也许是心理作用吧。

这一天,慈祥的私塾老师邀请胡峰到家中去取几本书看,特意让他进入书房去挑选书籍。老塾师的书房藏书并不算特别丰富。胡峰上下翻找了几遍,取了几本四书五经,还拿了几本讲道学、玄学和佛学的书籍。正准备起身时,突然发现最里边的角落里有一本书,上面落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翻动过了。胡峰拿起来吹了吹灰尘,见封面上的字很奇怪,歪歪扭扭,形似行云流水。胡峰仔细看了下书名,貌似是叫《乾坤玄奥诀》,但也不能完全确定。翻开来一看,只见扉页上也用同样字体写着“得此玄奥,成就大道”。往后看了几行,只见开篇几个字好像是“天地阴阳,玄奥之秘,无极而生,太极而立,玄黄溟冥,终有大道”,突然就见一非儒非僧非道的老者出现在眼前。那老者慈眉善目,身形颀长,一副仙风道骨之相,面朝胡峰而立,口里不紧不慢说着一些话语。令人奇怪的是,那些话语清晰可见,如同朵朵莲花似的带着清香从老者口里徐徐而出,犹如过江之鲫般不断争先恐后地进入胡峰耳中。胡峰顿觉从小腹丹田之处出现一丝热流,继而热流丝越来越多,汇聚成一股较强的热流团。随着老者口中散发的莲花越来越多,热流团越来越强,最终又化为多股热流,分别从胡峰丹田处向身体其他地方奔流而去。这些热流以跟老者所说话语同等的速度在胡峰体内运转,不久就将胡峰体内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全都游走了一遍,又归于丹田。老者微微而笑,又说了一些话语,那些话语突然又变成了紫荆花,阵阵芳香不断袭入胡峰鼻中。胡峰突觉丹田之处的热流又蠢蠢欲动,意识处刚一微动,热流又沿着刚才的路径把所有的经络全都逆行了一遍。此时胡峰觉得身上微微出了些汗,体内阳气旺盛,感觉周身充满了力量。胡峰正欲继续听老者的话语时,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塾师走了进来。胡峰只好合书起身,老者也消失不见。

一看到胡峰,老塾师微微吃惊,旋即笑道:“没想到,让你找几本书却让你受了累,额头上都出了汗。”胡峰一扬手中的《乾坤玄奥诀》道:“没有,是这本书特别有趣。”正想再进一步跟老塾师说书里的字句和出现的老者时,老塾师却大吃一惊:“你,你,你看得懂这本书?!”胡峰没想到老塾师反应这么大,到了嘴边的话不自觉地咽了回去,只本能地答道:“还没看多少……”老塾师却瞪大了双眼,紧紧盯着胡峰问道:“你真的看得懂?!”胡峰道:“刚看了开头,觉得挺有趣……”老塾师却一拍大腿,失声叫道:“真是怪哉,怪哉!”不等胡峰回应,又兀自说道:“这本书是我家祖上流传下来的,据说是先祖从一游方道士身上所得。那游方道士说他已得道,时辰一到就将飞升成仙,这本书留着也没多大用途,与我先祖投缘,就遗赠此书,希望先祖能好好研读揣摩,勤加修炼,也能早日得道。据说先祖后来日夜习读,大有收获。忽一日,先祖说要寻访同道,把这本书留给未成年的儿子,希望子孙代代研习,家族中多出几个得道之士。后先祖杳然不知所踪,但临走前先祖又留下一句吩咐,说是若族中无人懂得此书,也可赠予能读得懂的有缘之人。结果几百年下来,我家族中并无一人识得半个字。连我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读书人,也只认得这本书是用类似篆体的字体写就,根本就无法通读其大义,只好束之高阁,任其蒙尘。据饱学之士判断,这本书上的字体是上古文字,不知何年何人所创。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你却能读得懂!也罢,也罢,几百年了,我家族中人除了先祖,也无人识得此书。也是缘分,按照先祖遗训,你且拿了去吧,不必还了。”说完,老塾师满含深情地摩挲了几遍那本书,随即头也不回地立刻起身出门而去,步伐决然,毫不迟疑,仿佛生怕自己反悔似的。

拿了书的胡峰返回家中,自此终于找到了一项可以消磨时间的差事。白天上山种地,夜晚在家中研读那本名字好像叫《乾坤玄奥诀》的奇书,有时在山间种地的间隙也会打开书研读。只要一打开那本书,胡峰就会先看到书上的上古篆体字,然后那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又会出现,不疾不徐地口吐梵音般的话语,话语又会变成莲花或紫荆花争先恐后地奔入胡峰耳中。胡峰丹田处又会随着老者的话语出现热流,先是成丝,继而凝结为团,后又有灵性般的分别各归其道,沿着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顺逆流各运转三遍。三遍运转完,胡峰感到体内立时充盈着无数喷薄的阳气。那些阳气先是漫无目的地做着熵运动,随即又分别流向头顶的百会穴、肩后的天宗穴和脚底的涌泉穴。此三处穴位随即热源滚滚,好不舒服。不过也会遇到一些怪事,有时明明与往常一样认真阅读听讲,但丹田的热流却现而复散,始终凝结不起来。胡峰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甚至一整天尝试许多次,都无法体会到阳气四溢的感觉。胡峰只好打开从老塾师那里借来的其他书籍阅读,不久就把那些书读得滚瓜烂熟,又增长了不少学识。

后来胡峰又把所有环节全都思索了数遍,终于找到了原因,每次出现丹田无法凝结出热流的时候,都是胡峰脑海中正想着别的事。原来阅读这本书时,不能有任何杂念。一有杂念出现,便会扰乱心神,难以做到心与意合,神与气合。找到了原因,胡峰便加以修正,很快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

过了一些时日,胡峰把借来的书籍还给老塾师。老塾师见到胡峰吃了一惊,上下打量道:“没想到一些时日不见,你变化不小。精气神看起来与以前不一样了,身体也稍微精壮了些,皮肤似乎也白了些。”胡峰不明就里,心想我吃喝与以前无异啊,也没啥特别好的东西改善生活。

老塾师还向胡峰问了有关《乾坤玄奥诀》的阅读情况。胡峰不敢隐瞒,就把所有情况全都告诉了老塾师。老塾师听了后,惊得半天都合不拢嘴,连忙打开那本书,可仍旧丝毫不认得那些字,也未见胡峰说的老者出现。遂连忙让胡峰逐字逐句解释,可听了许久,仍旧云里雾里,丝毫不得要领,良久叹道:“罢,罢,看来此书真是有缘人才能阅得。”

末了,老塾师告诉胡峰,前些日子,他写了封信给镇上的同门师兄,托师兄收留胡峰在师兄的私塾里免费读书。他师兄也是爱才之人,也就应允了。胡峰顿感一股暖流自心底升起,遂再三感谢老塾师。

回去后,胡峰仔细收拾了数日。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他家家徒四壁,破旧的茅草屋里没有一件贵重的物品。只是有些东西需要作些安排。他把山里自家开采的几亩荒地托付给了村里人照料,又把一些种地用的简单家什也送了人。衣物本来也不多,随便一个包袱也就装好了。其他的似乎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了。可胡峰就是山上山下、屋前屋后地跑了几天,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生怕有什么遗漏了,没有托付好、交待好。

到了约定好的离开的日子,胡峰出了门又回头看看那所破旧的茅草屋,掩上门,扭头走了几步。突然一阵不可名状的情感又涌上心头,他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扯着,又控制不住地回头跑回来,打开屋门,进入家中,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打量了又打量。胡峰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这座茅草屋虽然破旧,可它毕竟是胡峰的家啊,是他从出生以来一直居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胡峰有许多回忆,有些不够美好,但更多的是美好温馨的回忆。这是天底下最能包容他,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地方。这是他心灵的港湾。

到了老塾师家里,拿了塾师的手信,拜别了塾师,胡峰便下山往镇上走去。有几个村民来送行,还带了些干粮给胡峰。胡峰一一道谢。到了山脚,胡峰忍不住回头望了望笔架山。别了,大山;别了,我的家。从此以后,我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了。这一去,不知是何结局,也许我会学有所成、功成名就,也许截然相反。也许我会很快回来,也许不知何年方能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