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朝堂圣令筑轨兴,正轩领命拆迁行(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最新章节。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庄严肃穆,大臣们分列两旁。司马睿端坐龙椅,神色威严,缓缓开口:“众爱卿,今日朕要与诸位商议一事。驸马刘正轩所提议的皇商项目,经朕深思熟虑,认为其对我东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朕有意在秦淮河畔建立商业圈,同时筹建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

话刚落音,大将军王敦脸色一沉,率先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气势汹汹,抱拳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秦淮河畔乃我朝命脉之地,贸然拆迁建设商业圈,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破坏风水,动摇国本。况且建立工厂,大量征召民夫,会扰乱民生,实非良策。”王敦手握重兵,坐镇荆州,势力庞大,在朝中极具威慑力。

王敦一开口,其麾下的从事中郎郭舒也紧接着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大将军所言极是。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应休养生息,不宜大兴土木。这商业圈和工厂之事,风险太大,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郭舒作为王敦的亲信,在其幕府中出谋划策,是王敦派系的重要人物。

此时,南蛮校尉魏乂也站出来附和:“陛下,臣以为建设工厂会占用大量物资和人力,导致军队军备不足,边防恐生忧患。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魏乂也是王敦势力中的一员,手握一定军权,其言论在朝堂上也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骠骑将军王导站了出来,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此项目乃是利国利民之举。商业圈建成后,可促进经济繁荣,增加朝廷税收;工厂的建立不仅能保障商业圈建设,日后对国家各项工程都大有裨益。且众王公大臣已同意搬迁,足以证明此项目的可行性,望陛下明察。”

尚书令刁协也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王骠骑所言极是。驸马刘正轩已详细规划,从拆迁安置到材料供应,均有妥善安排,此时不应犹豫。” 南康郡王司马岳、建安王曹茂等一众已同意搬迁的王公大臣纷纷表态,极力赞成项目的推进。

朝堂上一时争论不休,两方各执一词。司马睿眉头微皱,目光在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心中权衡利弊。片刻后,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说道:“此事朕意已决。一是在秦淮河畔建立商业圈,刘正轩全权负责拆迁建造相关事宜;二是建立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工部尚书顾和,你务必带领工部鼎力相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听到皇帝的圣旨,支持项目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领旨,高呼万岁。而王敦派系的官员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跪地,遵旨行事。刘正轩更是激动不已,跪地谢恩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鞠躬尽瘁,早日建成商业圈和工厂,为我东晋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退朝后,刘正轩和顾和旋即开始商讨项目的具体推进计划。他们深知,接下来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有了皇帝的圣旨和众多大臣的支持,他们满怀信心,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为东晋的商业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之前做好的补偿计划,根据司马睿的指示,刘正轩和顾和又对补偿公告进行了完善。

一切准备妥当后,次日清晨,建康城的各个城门、集市以及热闹的街巷,都张贴上了醒目的告示。告示上清晰地写着:“为响应陛下旨意,建设秦淮河畔商业圈,现开展拆迁工作。前五十名搬迁的住户,每户将获得五十两银子的奖励,且在厂区工地招工中优先予以考虑。还建房建成后,将依照搬迁排名顺序,优先选择楼层和房号。” 招工启事特别注明:招工名额有限,招满即止。普通工人一个月月钱 1500 文,而木匠、铁匠等技术工种,一个月月钱高达二十五两银子。一旁还附上了精美的还建房画册,引得过往百姓纷纷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一个月 1500 文?这可比我之前干农活挣得多多了!而且名额有限,得赶紧去报名。” 一个年轻的农夫眼睛瞪得浑圆,兴奋中透着一丝急切。

“可不是嘛,这要是能当上木匠、铁匠,一个月二十五两银子,这日子可就好起来咯!得抓紧,晚了就没机会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捋着胡须,满脸羡慕,同时脚步匆匆地朝着招工点赶去。

与此同时,刘正轩还下令大规模招收当地百姓,用于拆迁、建厂以及后续商业圈的建设工程。如此丰厚的薪资待遇,加上有限的招工名额,让百姓们心急如焚。一时间,招工点前人山人海,大家都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拼命往前挤,期望能在这个大项目中谋得一份差事。人群中不断传来呼喊声:“让我过去,我要报名!”“别挤,我先来的!” 现场热闹异常又秩序略显混乱。

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刘正轩从乐安郡带来的经验丰富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组建了项目部,安排专人维持秩序,有序开展报名登记工作。他们分工明晰,各带领一批招收的工人,分项施工。

负责招募木匠和铁匠的区域,围满了跃跃欲试的手艺人。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铁匠,拍着胸脯说道:“我这手艺,十里八乡都闻名,就盼着能在这大显身手,挣上这二十五两银子!” 不远处,几位年轻的木匠也在热烈探讨着,其中一个说道:“这么高的月钱,咱们可得把本事都使出来,不能丢了手艺。不过得快点报名,这名额可不多。”

拆迁工作正式启动,刘正轩和顾和亲自率领着拆迁队众人,拿着地图和测量工具,来到秦淮河畔规划的拆迁区域。他们顶着烈日,沿着预定的范围,用绳索和木桩圈画出清晰的界限。刘正轩一边指挥,一边向身边的工人讲解着规划的细节:“这里将来会是商贸中心的主街道,那边则是‘耀宸商楼’的所在地,大家一定要标记精确。”

圈画完范围后,众人又开始对拆迁户的房屋进行标记。他们提着红色颜料桶,拿着刷子,在每一户拆迁户的外墙上醒目地画了个圈,并在圈内贴上写有“拆”字的纸张。每到一户,刘正轩和顾和都会耐心地向住户再次阐释拆迁补偿政策和还建房的情况,消除他们的顾虑。一位大娘忧心忡忡地问道:“你们这拆了,真能按时给我们建好还建房吗?” 刘正轩微笑着回答:“大娘,您放心,这都是陛下亲自批准的项目,我们一定会按时按质完成,还建房的质量和环境肯定让您满意。”

完成标记后,拆迁队率先开始行动,他们凭借着简易的工具,有条不紊地与拆迁户沟通,协助他们搬迁,同时小心谨慎地拆除房屋,确保拆迁工作安全、顺利地推进。

在拆迁工作开展的同时,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的建设也同步开启。工地上,普通工人们干劲冲天,搬运材料的两人一组,肩扛手抬着沉重的砖石和木料,一步步艰难迈进;搭建厂房的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默契的配合,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房屋的框架;挖掘地基的壮劳力们,挥舞着锄头和铁锹,一锹一铲地挖出深深的地基。刘正轩每天都会到各个工地巡查,及时解决遭遇的问题。他亲自指挥着从乐安郡带来的工匠,向当地工人传授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确保工程质量。

顾和也未曾停歇,他凭借着在工部的威望和人脉,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材料的供应和运输。他四处奔波,与各地的供应商洽谈,确保水泥、钢铁、石砖等原材料能够按时、足量地运送到工地。运输材料的队伍,有的靠人力推车,有的用骡马驮运,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为工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建设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