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清穿四福晋68(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快穿,女配有易孕体质》最新章节。
“这丫头现在也知道行礼了。”胤禛脑海里还是宁楚格小时候一团可爱的样子。
“都是大姑娘了,该有的礼仪也应该用起来了。不然万一进宫忘了行礼可就不好了。”
皇家格格自小就有教养嬷嬷帮忙教导礼仪。宁楚格小时候不用进宫,她就没对此做什么硬性规定。
现在人也大了,少不了进宫。她自打开春就让她每日请安。不为别的,就是磨磨她的性子,顺便把礼仪刻进骨子里。
胤禛默认了胡清雅的安排。又提起乌希哈道:“爷本打算等春种完了再向汗阿玛请旨册封。没想到汗阿玛动作这么快,还一下子就册封了亲王嫡女才有的郡主封号。”
这事上次弘晖回府已经跟胡清雅解释过了。胡清雅把他们爷孙当时的对话重复一遍,让他不用担心她。一个和硕格格她还是容得下的。
胤禛拉着胡清雅的手,在自己手中把玩:“爷本打算跟你商量以后再说的。”
“爷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底下的儿女。乌希哈是咱们府上第一个成婚的,有此殊荣也是应当。何况这也能体现妾的宽容大度。”
胤禛被胡清雅的话逗得一笑。“现在春种告一段落,爷接下来没这么忙了,要不要去园子里住段时间?”
乌希哈马上要出阁,期间要过得礼不少。她不想跑来跑去的麻烦,想了下还是拒绝了。“去园子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还是乌希哈的婚礼更重要。”
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步了,最后那一哆嗦,她还是想要走好的。
胤禛在府里待了没几天,又开始了去各个村庄巡视。先前种下的红薯都已经出苗了,他要去看看种植情况,出苗率怎么样。
因为红薯的特性,他们选的不是多好的农田。要看看跟他当初在庄子里种的,在园子里种的,差别有多大。
胡清雅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管在后面给四爷加油助威。欢天喜地的把人给送走了。
今年六月,册封乌希哈的圣旨下了不久,老爷子就又带着太子去巡幸塞外了。
八月,保胎保了七个月的年氏还是早产了。
郭络罗氏自从年氏有孕,对胤禩就没有好脸色。一开始胤禩还会拉下架子哄她。哄了几次没有成效,胤禩在孝期又不能对她采取特殊手段,两个人之间就冷了下来。
现在郭络罗氏听说年氏发动了,也只是冷笑了两声。就让嬷嬷退下来。
“福晋,你跟爷这样也不是办法。年氏这一胎你主动点,也正好给爷一个台阶下。”嬷嬷苦口婆心道。
郭络罗氏起初只是有些生气。她已经容下了弘旺跟胤禩的长女,不至于容不下年氏肚子里这一胎。
只是胤禩哄人的态度让人心寒,她们夫妻十多载,她终究还是走不进胤禩的心里。
“嬷嬷不用劝我了。有了年氏和他肚子里的孩子,你们爷是再看不到我的。”
“那福晋何不把这一胎养在身下。”
“我连弘旺都不养,又怎么会养年氏的孩子?她可是侧福晋,在入关之前跟我的地位也是不差什么的。”郭络罗氏摇头,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走到这个地步了。明明之前是胤禩对不住她。
郭络罗氏又想到了她们刚成婚时的甜蜜。
她跟宜妃有点拐弯抹角的关系。宜妃心疼她幼年失怙,加上她的外家是安亲王府,对她颇为照顾。在她年幼的时候经常接她入宫小住。
她就是那时候对来找九弟的胤禩一见钟情的。胤禩对她也有些意思。当初惠妃送给他的侍妾格格,因为她不喜欢,后来都被遣散了。
她见胤禩诚意满满,央求着病中的郭罗玛法向皇上求了指婚的圣旨。
她知道皇上对她是有不满的。但那又如何?她终究是嫁给了她心中的少年郎。夫妻二人蜜里调油。
她们是从什么时候渐行渐远的呢?
是她几年未孕,却拒了汗阿玛赐下的格格?还是胤禩起了夺嫡的心思,需要家世高的女人添加助力?
她只记得他们夫妻开始争吵,后来冷战。
四十五年,她终于松口给他纳妾,他迫不及待的把门下奴才的女儿给纳入府里。
四十六年跟四十七年,他先后有了一子一女。
郭络罗氏以为有了孩子,她们夫妻还能回到从前。她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都没有去母留子。还让张格格自己抚养弘旺。
没想到四十九年,他不声不响的就谋划了年氏入府。是知道她会拒绝吗?他们夫妻什么时候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
郭络罗氏越想越伤心,自己一个人躲到被子里流泪。
嬷嬷急得团团转,正值年氏生产,她也不敢去寻爷。
“福晋,您看开些吧。”
郭络罗氏闷声道:“嬷嬷先出去,让我一个人在屋里待会儿。等年氏生了按例赏下去就是了。”
嬷嬷见此,只好吩咐大宫女先去库房寻不容易出错的东西出来,好等年氏的孩子生了以后看赏。
年氏第一次生产,难免心慌。刚发动就让人去寻了胤禩过来。
这孩子安稳在她肚子里待了近九个月,平时伸胳膊伸腿的比较活跃,府医把脉说是个儿子。
等有了儿子,爷跟她之间无形的隔阂应该就会消失了。她以后一定好好教养儿子,为爷分忧。
年氏想了一会有的没的,听到了外面胤禩的声音。
“年氏怎么样了?”
府医已经给年氏把过脉,这会儿躬身道:“爷,年侧福晋保胎到现在已是不易,已经到了分娩的时候。”
胤禩一听,双眼立马就亮了:“就说年氏是足月生产,没有早产。”
年氏身边的养身嬷嬷都是惠妃赐下的,这会儿两人对视一眼,决定回头还是要往宫里汇报一下。
年氏得了胤禩的话,觉得身上最大的污点已经不在了,开始铆足了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