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弃猫效应:被抛弃后,我们都成了小心翼翼的猫(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生活中的一百个心理学效应》最新章节。
第80章 弃猫效应:被抛弃后,我们都成了小心翼翼的猫
在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只被抛弃过的猫,再次被收养时,会表现得格外乖巧、温顺,甚至有些小心翼翼,仿佛生怕再次被抛弃。这种有趣的现象,其实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弃猫效应”。弃猫效应不仅仅适用于猫咪,在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中,也有着广泛的体现。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地来探讨一下这个充满趣味又引人深思的“弃猫效应”。
一、“弃猫效应”大揭秘
(一)概念解读
从专业心理学角度来说,弃猫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在经历被抛弃后,往往会在之后的关系中变得过度依赖、小心翼翼,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模式。就像被抛弃的猫咪,因为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会通过讨好、顺从等方式来试图留住收养它的人。
在人际关系中,弃猫效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的人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恋爱,被恋人抛弃后,在下一段感情中,tA可能会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tA会频繁地向新恋人确认对方是否还爱自己,时刻担心对方会离开。哪怕对方只是正常地加班晚归,没有及时回复消息,tA也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恐慌之中,不断地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对方要抛弃自己了。
(二)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 恐惧与不安全感:当一个人被抛弃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种恐惧就像一颗种子,在之后的关系中生根发芽。大脑中的杏仁核会对这种被抛弃的经历产生深刻的记忆,一旦进入新的关系,类似的情境或信号就会触发杏仁核,让个体重新体验到那种恐惧,从而导致过度敏感和焦虑。
2. 自我认知的改变:被抛弃的经历可能会让个体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认知。tA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所以才会被抛弃。这种低自尊的状态会影响到tA在新关系中的行为。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tA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迎合对方,失去了自我。
二、心理学家怎么看
心理学家们对弃猫效应也进行了诸多研究。着名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就与弃猫效应有着紧密的联系。依恋理论指出,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对其日后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在早期的依恋关系中,婴儿经历了被忽视或抛弃,那么在成年后,tA在亲密关系中就更容易出现焦虑型或回避型的依恋模式,这其实就是弃猫效应的一种体现。
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依恋理论。在实验中,一些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哭泣,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一方面渴望与母亲亲近,另一方面又会因为之前的被抛弃感而表现出抗拒,这种矛盾的行为与弃猫效应中人们在关系中的复杂表现如出一辙。
后续的研究也发现,经历过被抛弃的人,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会受到影响。血清素与情绪调节有关,多巴胺则与奖励和愉悦感相关。当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时,个体就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在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需求和不安。
三、生活中的“弃猫效应”真实故事
(一)小美的爱情困境
小美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她和前男友在一起三年,付出了很多。然而,前男友却突然提出分手,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理由。这对小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分手后的小美,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小李。小李对小美很好,温柔体贴。可是小美却始终无法完全信任小李。
有一次,小李因为工作忙,一整天都没怎么看手机,没有及时回复小美的消息。小美就开始胡思乱想,她觉得小李是不是也厌倦自己了,是不是要像前男友一样抛弃自己。晚上小李下班回家,看到小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不理我?”小李一头雾水,耐心地跟小美解释,可小美还是不依不饶,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
在这段关系中,小美明显受到了弃猫效应的影响。前男友的抛弃让她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全感,所以在面对新的感情时,她总是过度敏感,把一些正常的情况都解读为被抛弃的信号,从而影响了自己和现任男友之间的关系。
(二)职场中的杰克
杰克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一直兢兢业业。然而,公司突然进行大规模裁员,杰克不幸被裁掉。这让杰克深受打击,他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后来,杰克找到了新的工作。在新公司里,他变得格外小心翼翼。每次接到任务,他都会反复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被辞退。哪怕是一些很小的错误,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有一次,杰克在做一份报告时,不小心把一个数据写错了。虽然这个错误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上司也只是轻轻地提醒了他一下。但杰克却为此焦虑了很久,他担心上司会因为这个小错误对他印象不好,甚至会辞退他。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工作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杰克在职场中的这种表现,也是弃猫效应的典型案例。被前公司裁员的经历,让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始终无法摆脱这种被抛弃的阴影,从而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弃猫效应”在生活中的多面体现
(一)友情中的微妙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