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吉格勒定律:梦想尺码,决定人生高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生活中的一百个心理学效应》最新章节。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满心迷茫,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或者明明忙忙碌碌,却总觉得生活缺了点冲劲,好像被一层无形的玻璃罩住,怎么也突破不了?要是有,那你可得认识一下“吉格勒定律”,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你打开那层阻碍,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一、吉格勒定律到底是个啥?专业大揭秘

吉格勒定律是由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勒提出的,其核心观点为: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初听时,这或许让人有些费解,打个形象的比方,好比你立志成为一名画家,若你的目标仅仅是“画得比邻居家小孩好”,那你可能稍微学习几天绘画技巧,掌握一些基础的色彩搭配和线条勾勒,便会觉得心满意足;但要是你将目标锁定为“成为像梵高那样用色彩震撼世界的画家”,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你不仅要深入钻研素描、油画、水彩等各类绘画技巧,还要广泛了解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等不同的艺术流派,更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树叶上的光影变化,到夜晚城市街头人们的百态人生,这些都将成为你创作的灵感源泉。在朝着这个高目标奋进的过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实现了巨大的成长和蜕变。

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明确而高远的目标能够有效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样本分析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具备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他们热衷于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且愿意付出不懈的努力去实现它。当我们设定高目标时,大脑会迅速进入“战斗模式”,脑内的神经递质分泌也会发生变化,多巴胺这种能带来愉悦感和动力的神经递质会大量分泌,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更有动力、更加专注。以跑步为例,当你设定的目标是跑5公里时,你可能只是简单地穿上跑鞋,随意地跑上几圈,对速度、呼吸节奏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讲究;但当你设定跑10公里的目标时,你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提前做好热身运动,活动关节、拉伸肌肉,跑步过程中会不断调整呼吸节奏,合理分配体力,跑到中途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心中的目标会驱使你咬牙坚持。最终完成10公里目标时,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跑完的成就感,体能和毅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那些被吉格勒定律改变的人生

故事一:小镇青年的音乐逆袭

阿宇是个从偏远小镇走出来的男孩,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那个信息不太发达的小镇,周围人对音乐的认知还停留在“唱歌好听能当饭吃?”的阶段。可阿宇没有被这些质疑声打倒,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成为一名知名的原创音乐人,站在大型音乐节的舞台上表演。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阿宇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的钱,终于买下了一把二手吉他。刚开始,他跟着网上那些模糊不清、画质粗糙的教学视频自学,由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很多基础的指法和和弦转换都学得磕磕绊绊,手指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茧,破皮流血了,他只是简单地用创可贴包扎一下,便又继续练。

后来,他不满足于单纯的弹奏,开始尝试自己写歌。他把小镇的生活、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写进歌词里。那些歌词里,有夏日午后在稻田边追逐蜻蜓的快乐,有夜晚躺在屋顶看星星时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有被父母误解时的委屈和难过。他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音乐平台,一开始,几乎没有人关注,评论区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嘲笑的声音,有人说他的歌旋律平淡,有人说他的歌词太过稚嫩。但阿宇没有放弃,他把这些负面评论当作前进的动力,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他开始主动参加各种小型音乐比赛,尽管这些比赛的舞台简陋,观众寥寥无几,但他每次都全力以赴。在比赛中,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他还主动向专业音乐人请教,哪怕只是得到一句简单的指点,他都会如获至宝,反复琢磨。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首讲述小镇青年追梦的歌曲在网络上意外走红。那首歌的旋律简单却充满力量,歌词质朴却能直击人心,很多在大城市里拼搏的年轻人都从这首歌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位知名音乐制作人偶然听到了这首歌,被阿宇的才华和坚持所打动,邀请他参与专辑制作。阿宇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在制作过程中,他虚心向团队里的前辈们学习,不断打磨自己的唱功和创作技巧。凭借出色的表现,他逐渐在音乐圈崭露头角。

几年后,他真的站在了大型音乐节的舞台上,台下是无数挥舞着荧光棒、跟着他一起哼唱的歌迷。那一刻,阿宇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阿宇的成功,正是吉格勒定律的生动体现。他没有因为出身小镇、资源匮乏就降低自己的目标,而是凭借着高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大放异彩的逆袭。

故事二:职场新人的华丽转身

晓妍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实习生。刚入职时,周围的同事都在为完成每个月的业绩指标忙碌,很多人满足于做好手头的工作,拿到稳定的薪水。但晓妍却不一样,她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在三年内成为公司的创意总监,带领团队打造出业内知名的广告作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晓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申请参与各种重要项目。公司里很多老员工都觉得她太天真,一个实习生还想着当创意总监,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晓妍没有在意这些冷嘲热讽,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广告创意、市场营销、文案撰写等方面的知识。她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每天下班后,别人都在休闲娱乐,她却坐在书桌前,一本本地研读,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她还经常参加行业研讨会和讲座,每次去都会提前准备好问题,抓住机会向业内的前辈和同行请教。

在项目中,她总是积极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哪怕被多次否定,也从不气馁。有一次,团队讨论一个饮料品牌的广告创意,大家提出的方案都比较常规,晓妍却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意,将饮料瓶的回收再利用与品牌形象相结合。一开始,这个方案遭到了部分同事的质疑,他们觉得这个创意太冒险,与饮料的直接关联不大。但晓妍据理力争,她详细阐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势,还展示了自己提前做好的市场调研数据,证明环保主题在年轻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最终,她的坚持打动了团队,这个创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实施。

还有一次,公司接到一个知名品牌的广告项目,竞争非常激烈。晓妍主动加入项目组,她深入研究品牌的历史、文化和市场定位。为了找到灵感,她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亲自去品牌的线下门店观察消费者的行为,与顾客交流。熬了几个通宵后,她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广告创意方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品牌的魅力。这个方案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觉得这个创意太超前,技术实现难度大,成本也高。但晓妍没有退缩,她四处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与他们商讨如何降低成本、优化方案。最终,她的方案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广告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更多的业务。

凭借这次出色的表现,晓妍在公司的地位逐渐提升,两年后,她成功晋升为创意总监,比自己设定的目标提前了一年。晓妍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有一个高远的目标能让我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实现职业的快速发展。

三、生活中的吉格勒定律:无处不在的成功密码

学习上的“高目标动力”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同学,有的同学目标只是考试及格,有的同学却立志要考年级第一。那些把目标定得高的同学,往往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起背单词、做习题,主动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和竞赛。比如,准备高考的小李,他的目标是考上国内顶尖的学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仅认真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自学大学的先修课程,参加学科竞赛培训。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诵英语单词和语文古诗词,课间休息时也不放过,做几道数学题或者复习一下物理公式。晚上完成作业后,还要学习大学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通过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渠道向老师和专家请教。他还参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竞赛,在备赛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高难度的题目,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高三备考的紧张阶段,模拟考试的成绩起起落落,有时候成绩不理想,他也会感到沮丧和焦虑,但他心中的目标始终支撑着他。他会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以优异的成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相比之下,那些目标只是“考上个普通大学就行”的同学,可能在学习上就缺乏这种冲劲和毅力,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可能会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不愿意主动去拓展知识,遇到难题也容易放弃,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也相对普通。

健身中的“挑战自我”

很多人去健身房,一开始可能只是想随便锻炼一下,减减肥。但如果我们运用吉格勒定律,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比如参加健美比赛或者完成一次马拉松,那我们的训练方式和投入程度就会大不相同。小王原本只是想通过健身改善一下身体状况,后来他看到了一场健美比赛,被选手们完美的身材和自信的风采所吸引,于是给自己定下了参加健美比赛的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