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招人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最新章节。
"向党,你帮我留意今年退伍的兵里有好手。"荞麦对郑向党说,"最好有特长的,愿意跟着干的。"
郑向党早有准备:"我看好几个,等你去见见。这几个小伙子都是好样的。
第二天,郑向党带着几个退伍的战士来见荞麦。一见面荞麦就眼前一亮。这些年轻人精神抖擞,站姿笔直,眼神坚定而明亮,正是她想要的人才。
"这是李强,当过通讯员,嘴皮子特别溜,最会做人。"郑向党介绍道。
一个精瘦的小伙子站出来,笑容灿烂:"嫂子好!我会开车,还会修理各种电器。"
李强二十四岁,山东人,在部队当了五年通讯员,不仅能修理各种通讯设备,还是连队的宣传委员,办黑板报、写稿子都很在行。
"这个是王明,当过文书,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得贼快。"
王明腼腆地点点头:"我还会些简单的会计。"
王明比李强小一岁,湖南人,当过两年文书,处理过大量文件,做事认真细致,从不出错。
"边防军出来的赵军,当过侦察兵,身手特别好。"郑向党又介绍。
赵军身材魁梧,敬了个军礼:"报告嫂子,我还会开大卡车。"
赵军是东北人,在边防部队当了六年兵,身体素质极好,能扛两百斤的货物走一公里不喘气。
后面是两兄弟张虎、张豹,也是侦察兵出身;还有开过坦克的牛大力,修过飞机的周小峰。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且都是即将退伍的军人,正在为未来的工作发愁。
荞麦仔细打量着这些小伙子,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怎么用他们的特长。她笑着说:"先跟着我干一个月试试,每人六十块钱。过几天去趟深市进货,路费我包了。"
年轻人一听这工资,眼睛都亮了。那时一般工人也就二三十块钱一个月,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也不过四五十块。六十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工资了。
"好嫂子!"大家齐声应道,精神十足。
"李强、王明跟我进货,学习怎么谈生意。其他人准备装货卸货,也要保护货物安全。"荞麦安排道。她早已想好了分工。李强会说会道,适合跟人谈生意;王明做过文书,会算账,适合记录交易;其他人身强力壮,适合做体力活和保护货物安全。
看着一群精神抖擞的小伙子,荞麦心里有了底。最近生意扩大,正缺人手。这些退伍兵忠诚可靠,又各有所长,正是她需要的。
郑向党在一旁笑道:"这些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荞麦花了一周时间做准备工作。带着钱联系了郑向党兄弟的运输公司,租了三辆大卡车,准备去深市拉货物。
出发前一天晚上,荞麦召集所有人开会。
"明天我们就出发去深市,"她严肃地说,"这一趟很重要,关系到我们以后的生意。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按分工行动。"
"放心吧嫂子,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李强代表大家表态。
一行人坐火车南下,运输公司的三辆大卡车也出发了。一路上,荞麦向李强和王明讲解她的生意计划。
"现在南方特区的商品丰富,价格便宜,如果我们能从深市批发货物回来,肯定能赚不少钱。"
李强和王明听得认真,不时点头。他们虽然在部队里见多识广,但对商业还是比较陌生的。
到了深市,荞麦直奔批发市场。她之前通过一个朋友打听到了几家靠谱的批发商,现在正是去见识的时候。
"这布料不错,手感好,"荞麦仔细摸着衣料,"这种年轻人最爱穿。"
她对老板说:"这喇叭裤我要三百件,每个尺码都要。能便宜点不?"
老板报价十五块一条。
"太贵了,"荞麦摇头,"我要这么多,十块钱一条,你不亏。"
讨价还价一番,最后十二块成交。这样每条可以省三块钱,三百条就是九百块,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李强,王明,你们看好了,"荞麦对两个小伙子说,"这种款式现在最火,布料结实不褪色,以后就找这家进货。"
两个年轻人连连点头,心里佩服荞麦的眼光和谈判技巧。在部队里,他们习惯了服从命令,没想到在商场上还需要这样的手段。
接着又买了花衬衫、吊带裙。"这裙子漂亮,料子也好,一共三百件。大衣和羽绒服也要,反季节衣服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