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旗袍美人(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最新章节。
亲眼见到裴瑜之前,鲍蓉真没想到她竟然能美到这种程度。
昨晚听安娜说,裴瑜是京海一中的全校第一,在数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鲍蓉一听,心里一开始就产生了刻板印象,她还以为裴瑜肯定是个邋里邋遢、戴着厚镜片眼镜、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四眼丑女。
在鲍蓉的印象里,内陆女学生一般是这样的:光是维持好考试成绩、安稳通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而不被挤下悬崖就已经拼尽全力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和经济实力来捯饬自己?
只能说,鲍蓉对裴瑜一开始的刻板印象有多差,现在的惊艳就有多大。
“裴瑜妹妹,我从安娜那里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你的事情。安娜是我的朋友,你又是安娜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
鲍蓉的兴致高了不少,笑眯眯地挽住了裴瑜的胳膊,上下打量着裴瑜的穿着,“我的朋友怎么能穿得这么朴素呢,跟我来,我给你找件更衬你的礼服穿。”
裴瑜还想推辞,可架不住鲍老爷子也在旁边帮腔,最后硬是被鲍蓉拉出了会客厅。
远远就看见衣帽间的门开在那里了,明明还是大白天,里面的灯也全都打开了,亮堂堂的。往里一看,只见里厢衣架上头挂满了衣裳,长衫短褂样样有,统统拿雪白的龙头细布罩好。
她们一踏进去,就闻到了衣帽间里那股子华国丝绸的味道,甜丝丝里又带着点涩。
鲍蓉轻轻掀开罩在衣架上的白布,里面显出了满满当当一架子旗袍,还配着小毛衣的外搭。旗袍下摆开衩的地方若隐若现地露出里头白绸衬裙的边儿。
裴瑜活了两辈子,头一回见着这么多旗袍,她没想到,鲍蓉说的礼服清一色全都是华国旗袍,这物件在后世早就不时兴了,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华人的日常生活。
鲍蓉随手拨弄着一件织锦缎的旗袍,这是冬天穿的夹旗袍。再往柜子里头看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排高跟鞋,各种质地和图样都有,是专门配旗袍穿的。
鲍家人在港岛和美利坚住的都是洋楼,可骨子里还是老派作风。逢年过节,全家老小必定要穿着地道中装,规规矩矩行华国大礼。
不止鲍家这样,裴瑜翻翻这具身体原主的记忆就能了解到,包括裴家在内的好几家买办,过的都是这种中西合璧式的的日子。
这些大买办家族的小姐太太们,听京戏是必须的,虽说台上唱的净是英文版;穿旗袍也是标配,不过脚上蹬的多半是意大利进口的高跟鞋;中餐照例要吃,就是饭后总得来杯浓咖啡,说是能刮刮肚子里的油水。
这种独特的日常习惯,与买办家宅中连一块铺地砖头都要从国外进口的奢华做派,以及彻头彻尾的西方教育背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极具辨识度的混搭风格,这种风格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这批买办家族的生活理念,塑造了京海市高度国际化的消费模式和商业生态。
鲍蓉饶有兴致地从衣架上拎出一件白底镶金边的旗袍来,冲裴瑜扬了扬下巴,示意她现在就去换上。
裴瑜换下原先的衣服,钻进旗袍里去。旗袍的面料是天鹅绒的,厚重又垂坠,上面毛茸茸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摸上一把。
站到镜子前,裴瑜看到旗袍温柔地贴合着自己的身形,这种美很特别,甚至有点怪异。
旗袍白色的绒面上,织造着隐隐浮现的梅花图样,摸起来能感受到凹凸的纹路,透着股老派的东方韵味。
可是这白色与金色的搭配,又分明是欧洲宫廷那种华丽张扬的巴洛克风格,很像是京海路边那些石门库建筑的混搭风格。
突然,镜子里映出鲍蓉的脸:“嗯,挺合身的。不过这里要放开些,肩膀放松。”她说着,手指轻轻点了点裴瑜的肩胛骨。
裴瑜顺着她的手指调整姿势,顺手把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这一抬手,旗袍立刻绷紧了线条。
鲍蓉拉开抽屉翻找着,递给她一双丝袜,又打开旁边的鞋柜,拿出一双金色的高跟鞋:“丝袜,还有鞋子,一起换上吧。”
裴瑜照着鲍蓉说的,先把玻璃丝袜卷成圈套在脚尖,然后一边往上提一边慢慢展开。丝袜像第二层皮肤似的,轻柔又带着点力道裹住双腿,跟身上的旗袍配得刚刚好,整个人又被收紧了一层。
站在高跟鞋里,裴瑜不自觉地挺直了腰。她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这才有了一点这具身体原先是买办家族里出来的大小姐的感觉,浑身上下都透着繁文缛节。
“真好看!我就知道你穿着准合适,别人都撑不起来。”鲍蓉满意地抚手称赞,“我的眼光果然不赖。等等,还差点东西……”她转头吩咐家里带来的侍从,“去把我那串红珊瑚项链拿来。”
听着鲍蓉一个劲儿地夸她,裴瑜却莫名怀念起了上辈子穿的那套宽松睡衣。现在这一身行头勒得她浑身不自在,束缚感让她感到有些窒息。
也许是为了照顾到鲍老爷子和裴家曾经的情谊,鲍家人特意把午宴地点安排在了裴家长辈,特别是爷爷和叔公年轻时最爱光顾的餐厅里。
这间餐厅的占地和装饰,都丝毫不逊色于华国最顶级的酒店,显然也让服务员们与有荣焉。
裴瑜和鲍蓉还没到门口,就有服务员小跑着迎出来,热情地为她们拉开门,表示欢迎。
进了门,立马又有服务员殷切上前,过来为她们脱下外套,拿走手包。
菜已经上桌了,还是鲍家和裴家老辈人最爱的那几道中式传统菜。还是鲍、裴两家人以前聚餐时,圆桌正中间必定要摆上的那只老式什锦暖锅。
鲍家和裴家的老人,一进餐厅,就能瞧见圆桌中间那口噗噗冒热气的锅子,最上头那层蛤蜊像小金元宝似的张着壳。这是他们做买卖的人家最讲究的好兆头,打小看到大的最亲切的老物件。
等鲍、裴两家人在圆桌旁坐定,裴瑜吃惊地见到,曲永康校长居然也跟着服务员走进了餐厅,向主位上的鲍老爷子和坐一旁的裴瑜的爷爷依次问好。
然后曲校长笑眯眯地朝裴瑜这边指了指,跟鲍老爷子和裴瑜爷爷继续攀谈起来,说着说着,老人家的脸上纷纷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