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侦查特战齐发力,战略布局定乾坤(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外传之携现代智统乱世天》最新章节。
第155章 侦查特战齐发力,战略布局定乾坤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大明共和国面临着清日联军的军事威胁。作战参谋部早在筹备对清日联军作战计划之初,就敏锐察觉到跨国作战带来的诸多难题。朝鲜半岛局势复杂,不同语言、风俗所带来的沟通障碍,给作战部署造成了极大挑战。
经过反复权衡,我果断从猛虎特战旅抽调两个特战营,编入东征第一集团军,并任命心思细腻、冷静沉着的刘强负责统领。同时,一批朝鲜族士兵被补充进队伍。他们背景多元,有的来自边境地区,自幼便在双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有的凭借对语言的热爱和天赋,在军队中积累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使命担当,他们迅速融入,一场争分夺秒的语言特训在营地展开。
彼时,朝鲜北部盖马高原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这里是被严寒统治的绝境。狂风裹挟着暴雪,如凶猛的野兽在旷野上肆虐咆哮,积雪厚达数尺,一脚踩下去,人几乎会被吞没。在这样的极寒下,暴露在外的皮肤只需短短几分钟就会被冻伤,呼吸时,鼻腔里的水汽瞬间凝结成冰碴,每一口空气都像锋利的刀刃划过喉咙。
天还未亮,训练场上已回荡着战士们练习朝鲜语的声音。朝鲜族班长金宇,双手被冻得青紫,仍紧紧握着小树枝,在雪地上仔细比划着发音口型和气流走向。“这个音要把舌头抵住上颚,再轻轻送气。”他的声音因寒冷微微颤抖,但语气格外坚定。战士们一遍又一遍跟读练习,寒风吹得脸颊生疼,汗水浸湿衣衫后瞬间就被冻成冰甲。尽管条件恶劣,战士们心中对胜利的渴望却熊熊燃烧,从未熄灭。从日常问候“?????(你好)”到军事术语“?? ??(发现敌军)”,他们争分夺秒,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为后续作战筑牢语言根基。
随着清日联军完成布防,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如一张无形大网,沉甸甸地笼罩着整个战场。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每一丝风声都像是战争的前奏。在大明共和国南京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有一家名为“悦来茶馆”的铺子,从外面看,它和寻常茶馆并无二致,茶客们进进出出,伙计热情招呼,空气中弥漫着茶香。然而,茶馆内部暗藏玄机,这里是国家至关重要的黑衣人情报机构总部。
茶馆的后堂被一道暗门隔开,里面灯火彻夜通明,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情报地图与密电记录。发报机被巧妙地藏在隐蔽的暗格中,只有内部人员知晓机关所在。通讯员们在这个隐秘空间里忙碌,手指飞速跳动,发报机的滴答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着战前的序曲。
苏瑶站在巨大的情报桌前,神情专注而严肃,手中最新的情报被她的指尖微微攥皱,这是她和情报团队历经艰辛,通过秘密渠道与潜伏人员的电报往来才获取的关键线索。苏瑶自幼便对情报工作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她思维敏捷,心思缜密,总能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梳理出关键线索。“清日联军虽然看似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清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如同一盘散沙;日军又对清军心存戒备,貌合神离,这给了我们可乘之机。”苏瑶低声而急促地向身旁的通讯员赵阳交代着,声音小到只有两人能听见。赵阳迅速将情报内容转化为电报代码,通过加密线路,清晰地将信息传递到远在前线临时指挥部的韩靖手中。她的语气清脆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打破了后堂里短暂的沉默。
此时,韩靖身处前线临时指挥部,指挥部内的电灯发出微弱而昏黄的光,仅能勉强看清地图上的轮廓,这是为防止被敌军发现而特意调暗的。韩靖出身商人世家,早年跟随家人到访过欧洲,思维活跃,见识独特。身旁的通讯员时刻待命,巨大的军事地图在这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影影绰绰,地图上复杂的线条和标记就像此刻他脑海中的战局。他神色凝重,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地图,洞察战场的每一处细节。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关乎着国家战略崛起、变得更加强大的进程,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决心,如同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我们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侦察部队和特战营即刻出发,深入敌后,摸清敌人的虚实。”韩靖低声而有力地说道,通讯员立刻敲击发报机,将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作战人员,电报声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一声令下,侦察部队迅速行动起来。队伍里,编入的朝鲜族士兵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和战友们乔装成普通的朝鲜百姓,身着多层厚实棉衣,外裹着破旧的兽皮,背着破旧简单的行囊,凭借着流利的朝鲜语,更加自然地混入了清日联军控制的区域。每个人的腰间都藏着简易望远镜,这小小的物件,此刻却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使命,是他们侦查敌情的关键装备。
他们三两成群,或在冰天雪地的路边帮着居民搬运柴薪,或在避风处缩成一团休憩,与当地民众交流毫无障碍,看似普通的朝鲜民众,眼神却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其中,身为侦察小队队长的梁家超伪装成卖货郎,身旁就有一位朝鲜族战友朴成协助。他们挑着担子在联军营地附近徘徊,营地门口挂着的灯笼散发着微弱的光,梁家超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吆喝着简单的叫卖声,趁人不注意,用简易望远镜快速观察着营地内的情况。他将看到的火炮数量、军队驻扎位置等关键信息,默默记在心里,等到寻得安全时机,便找到隐藏好的小型发报机,迅速将情报发回总部。有一次,他们在侦查时,突然遇到了一队联军的巡逻兵,梁家超心里一紧,但身旁的朴成镇定自若,用流利的朝鲜语和巡逻兵攀谈起来,巧妙地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让梁家超得以顺利完成观察任务。而在归途中,一名队员因衣物被风雪打湿,体温急剧下降,最终倒在了雪地里,生命消逝在这无尽的严寒之中。
与此同时,现属东征第一集团军特战营的成员陈风、赵俊等人也踏上了危险的征程。陈风作为狙击小队队长,是队里出了名的神枪手,他枪法精准,心理素质极强;赵俊担任突击小队队长,擅长近身格斗,身手敏捷。特战营里的朝鲜族士兵同样成为队伍的沟通桥梁。他们身着黑色夜行衣,外覆白色伪装披风,在夜色与白雪的双重掩护下,如同一群鬼魅,悄然潜伏在联军营地附近。营地内,几盏烛火在夜风中摇曳,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着周围。陈风身形矫健,每一步都轻盈而敏捷,如一只敏捷的猎豹,悄无声息地避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巡逻队,终于来到了一座烛火微微透出光亮的帐篷附近。帐篷内,几名联军军官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作战计划,声音透过薄薄的帐篷传了出来。
陈风小心翼翼地靠近,他屏住呼吸,缓缓蹲下,竖起耳朵,不放过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语调变化。赵俊则在一旁负责警戒,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在黑暗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队伍里的朝鲜族士兵凭借语言天赋,还能敏锐分辨出巡逻队交流中的关键信息,提前为队友示警。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有节奏的脚步声,赵俊的心猛地一紧,他迅速发出暗号,那是他们之间默契的交流方式。陈风听到暗号,如同一道黑色的影子,迅速躲到了阴影之中,呼吸都放得极轻。巡逻队的脚步声渐渐靠近,又渐渐远去,陈风这才松了口气,又继续小心翼翼地靠近帐篷,继续窃听。待获取联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的关键信息后,他们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用随身携带的微型发报机将情报发送出去。撤离途中,又一名特战队员因在雪地里潜伏过久,双脚被严重冻伤,失去了行走能力,只能被战友艰难地搀扶着前行。
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侦查,侦察部队和特战营陆续返回,将收集到的情报汇总。这些情报通过加密电报迅速传至韩靖手中。韩靖与李猛等将领围坐在地图前,地图上被各种符号和标记密密麻麻地覆盖着。李猛性格豪爽,作战经验丰富,是韩靖的得力助手。他们仔细研究着这些珍贵的情报,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仿佛在与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博弈。“根据侦查结果,清日联军在龟城、云山、熙川一带的防线看似坚固,但侧翼较为薄弱,且清军和日军之间的配合存在间隙。”李猛指着地图分析道,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防线缓缓移动,指出了敌人的弱点所在。
韩靖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我们可以采取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战术。以少量兵力佯装败退,吸引联军主力进入我们的包围圈,再用强大火力围歼。这样既能避免正面强攻造成的巨大损失,又能充分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希望的灯塔。随后,韩靖向通讯员口述详细的作战计划,通讯员熟练地敲击发报机,将计划传达给各个作战单位。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作战部署。王浩带领着枪骑兵营,负责在正面战场佯装败退,吸引联军主力。王浩身材魁梧,骑术精湛,在士兵中威望极高。他站在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一个骑兵的脸庞,这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此刻都充满了使命感。“兄弟们,此次任务艰巨,但至关重要。我们的佯败,将决定整个战局的走向,一定要让敌人相信我们不堪一击,把他们引入陷阱!”他的声音激昂而有力,如同战鼓,激励着每一个人。骑兵们眼神坚定,齐声高呼,士气高涨,马蹄声在空旷的雪地上回荡,仿佛在宣告着他们的决心。
然而,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枪骑兵部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马匹在深雪中举步维艰,马蹄时常陷入积雪深处,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不少战马的腿部被冻伤,行动变得迟缓,甚至有马匹因体力不支和严寒倒毙。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军配备的八一式自动步枪,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这款步枪耐磨耐操,即便是在这样极端严寒的环境中,战士们只需在战前、战中稍加保养擦拭,就能确保其正常使用,丝毫没有出现像其他普通枪支那样因低温导致的故障问题 ,极大地保障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火力输出。面对马匹的困境,行军途中一旦有马匹体力不支,战士们就会轮流下马步行,减轻马匹负担,同时也能通过运动保持自身的体温。对于冻伤的战马,他们会用随身携带的草药和热水为其治疗,尽可能让它们恢复体力。
刘强经过深思熟虑,从两个特战营中挑选了精锐骨干,组成行动小组,提前潜入包围圈。爆破小队队长张力带领队员们携带了精心准备的炸药,这些炸药被巧妙地包装和隐藏,便于运输与使用。通讯小队队长周宇则负责把控唯一的通讯希望——发报机。队员们背着装备,在夜色与冰雪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前行。他们负责破坏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补给线路,防止敌人增援和逃窜。队伍中仅有的发报机成了与指挥部保持实时沟通的关键,随时汇报进展,确保任务的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行军过程中,一名队员不小心陷入雪坑,等被救上来时,已经被冻得失去了意识,最终抢救无效牺牲。
轻步兵营和炮兵营在包围圈两侧埋伏,轻步兵营的战士们隐藏在茂密的树林和厚厚的积雪中,手中紧握着八一式自动步枪,眼神坚定;炮兵营则将火炮隐蔽在山坳和沟壑之间,乌黑的炮口对准了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随时准备用强大的火力覆盖敌人。各部队之间通过电报紧密协作,等待着总攻的信号。在等待的过程中,战士们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轻步兵营的战士们忍受着严寒的侵袭,紧紧盯着前方的动静,有的战士因长时间趴在雪地里,身体被冻僵,失去了知觉;炮兵营的炮手们反复检查着火炮的参数,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命中目标,他们的双手被冻得麻木,却依然坚守岗位。为了应对冻伤问题,部队后勤紧急调配了大量的防寒物资,包括厚厚的棉衣、棉帽、手套和防冻药膏。战士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涂抹药膏,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静止导致冻伤加剧。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清日联军上钩。此时,在清日联军的营地内,清军将领李昭武和日军将领山本一郎也在商讨着作战计划。帐篷内,几支蜡烛燃烧着,烛泪缓缓滴落在桌面上。李昭武虽然手握重兵,但在多次与大明共和国的交锋中,深知对方的厉害,所以忧心忡忡地说:“我总觉得对方部队不会轻易进攻,他们肯定有什么阴谋。这几日周围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慌。”山本一郎却自负地笑道:“怕什么,我们兵力强大,装备精良,就算他们有阴谋,也翻不出什么浪花。只要他们敢来,就把他们一网打尽!”他的笑声在帐篷内回荡,充满了傲慢与轻敌。他们丝毫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方的情报掌控之中,而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致命打击。
战斗的前一夜,月色如水,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冷冽的光,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韩靖站在指挥部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战斗能够取得胜利,为国家的战略崛起铺就道路。而在清日联军的营地,士兵们有的在喝酒聊天,有的在呼呼大睡,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王浩带领着枪骑兵营率先出动,向着清日联军的阵地冲去。他们故意制造出混乱的假象,喊杀声震天,马蹄扬起的雪花弥漫在空气中。清日联军见状,以为大明共和国的军队发起了总攻,立刻派出主力部队迎战。王浩见敌军上钩,便带领着骑兵们佯装败退,一步步将联军主力引入了包围圈。
当联军主力进入包围圈后,韩靖立刻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一时间,炮声轰鸣,火光冲天,轻步兵营从两侧的树林中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就在这时,司号员小李站在一处高地上,挺起胸膛,鼓足腮帮子,吹响了冲锋号。激昂的号声划破长空,那熟悉的旋律瞬间传遍整个战场。
刹那间,战士们像是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斗志,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冲啊!”“杀啊!”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盖过了枪炮的轰鸣。战士们端着八一式自动步枪,动作娴熟而迅猛,凭借着平日刻苦训练练就的精湛枪法,精准地射击着敌人,每一颗子弹都像是长了眼睛,直中敌军要害;挥舞大刀的战士,身姿矫健,他们的刀法刚劲有力,寒光闪烁间,敌人纷纷倒地。他们仿佛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打赢这场战争,为国家的崛起而战。尽管严寒依旧,不断有战士因寒冷体力不支倒下,但活着的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踏过战友的身躯,继续奋勇向前。
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战士们前赴后继,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畏惧。这号声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每一个战士内心深处的热血,让他们忘却了恐惧,忘却了疲惫。它承载着我军多年的战斗精神传承,从过去的无数战役中走来,每一声号响都见证着前辈们的英勇无畏,激励着新一代的战士们勇往直前。尽管如今大规模使用电台,但军号那独特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是任何通讯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是战士们心灵的纽带,将所有人紧紧相连,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特战营行动小组的爆破小队迅速利用炸药破坏了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补给线路。清日联军顿时陷入了混乱,清军和日军之间互相指责,配合完全失灵。我军的炮兵营发挥出了强大的火力优势,炮弹如雨点般精准地落在敌人的阵营中,炸得敌军阵地一片狼藉。轻步兵营趁着敌人混乱之际,迅速突破敌人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与战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面前,敌人的进攻一次次被瓦解,防线全面崩溃。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清日联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逃。韩靖下令乘胜追击,司号员又吹响了追击的号声,战士们奋勇向前,喊杀声回荡在山谷之间。这场战斗,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考验。大明共和国的勇士们凭借着卓越的战略布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顽强的战斗精神,克服了严寒带来的重重困难,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后统计,此次战役我军因战斗减员38人,因冻伤减员200人。而清日联军共计13万人,死伤超7万,余下皆缴械投降。在缴获物资方面,共收缴各类枪械5000余支,其中包括日军先进的三八式步枪2000支,清军的老旧火绳枪3000余支;弹药30万发,涵盖了各种口径的子弹和炮弹。此外,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被服、药品等物资,粮食多达500吨,被服3万余套,药品足够满足一支上万人部队数月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