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最新章节。
只不过,对他的实地考察,恐怕得等到年后了。
毕竟现在距离过年不到十天了,况且刚刚《人民日报》那边的主编,也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
并且就在新华书店附近感受到了文学青年们对这首诗歌的热情。
他特地和我说,想要派个记者实地去采访一下钟跃进同志。
所以,等年后,会有《人民日报》的记者和我们一起去东北吉省的红星公社……”
有了主编说的这一番话,李英心中也大定,知道钟跃进进《诗刊》当编辑的事,几乎算得上是板上钉钉了。
于是,她也欢欣鼓舞地铺开一张信纸,开始给她“仰慕”的诗人钟跃进同志写信。
钟跃进同志:
展信如晤!
当您收到这封信时,或许已能想象到《诗刊》编辑部此刻的沸腾景象。
窗外北风呼啸,但我们的心却因您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如沐春风。
作为这首诗的首位读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提笔,向您传递这份属于所有文学青年的喜悦。
一、诗歌的震撼与回响
自本期《诗刊》发售以来,您的诗歌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千万知青的心。
新华书店的盛况:首印五万册一小时内售罄,加急加印十万册的订单已下达。
售货员同志感慨:“自复刊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
读者的眼泪与朗诵:在京郊知青点,一位女同志读完诗后含泪道:“原来幸福可以这样简单——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
还有同志将诗句抄在炕头的报纸上,说这是“寒冬里的一碗热汤”。
信件如雪片纷飞,今日仅半天,编辑部已收到三百余封读者来信。
一位在内蒙草原插队的同志写道:“我从未见过海,但您的诗让我相信,草原尽头必有春暖花开。”
二、您的道路与《诗刊》的邀请
严辰主编已正式提议,邀请您加入《诗刊》编辑队伍,年后将会开始着手准备手续和流程。
正如您在投稿信中提到的“愿以笔墨为犁,深耕诗歌沃土”,我们相信,您的加入将为中国新诗注入蓬勃生机。
主编特别嘱托:“请转告跃进同志,他的笔触不必拘泥于‘高屋建瓴’,保持这份‘劈柴喂马’的质朴,便是人民需要的诗歌。”
三、一个编辑的私心话
作为发现这首诗的“伯乐”,我常被同事打趣“走了大运”。
但我知道,真正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当阴霾散去,人们太需要一首诗来擦拭蒙尘的心灵。
您用“面朝大海”的意象,不仅勾勒出个体的憧憬,更道出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渴望。
有位老同志读后来信:“这诗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读《雷锋日记》时的热泪。”
四、未来的期许
随信附上本期《诗刊》读者来信摘录,以及编辑部集体讨论的《诗歌创作方向建议》。
望这些“来自远方的回声”,能为您照亮前路。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我们期待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上,与您并肩同行!
此致
革命的敬礼!
《诗刊》编辑部李英
1977年2月9日
附:
1.读者来信精选二十封
2.严辰主编亲笔题字:“从大海出发,向人民走去”。
……
就是这样一封富有时代气息和笔触的编辑部回信,李英可以说是足足写了两天的时间。
期间她不仅看了几百封,来自京城和周边省份已经寄来的读者来信,并且精选出了二十封非常有价值和鼓舞人的信件。
写完这封信以后,编辑李英依旧是心潮澎湃,总觉得心里还有一堆的话要说。
连她的母亲都在一旁取笑她,说她这两天跟丢了魂一样。
随着这一封信寄往东北,编辑李英的心似乎也跟着飞了过去。
……
而在遥远的东北,红星公社,林家沟生产大队。
经过两天的加班加点,二十多名工匠与劳工的全力以赴。
林家破院已经完全修缮好了,一点也看不出原先破败的样子。
梁和柱子都换了新的,屋顶的瓦片进行了二次加固和补上。
墙和窗户,同样进行了翻新与维修。
更重要的是,对屋里的炕和灶,以及房屋空间的分隔,都按照林火旺的要求做了更改。
甚至于……
为了冬天能在屋里方便的拉屎,林火旺还按照后世的卫生间的样式和标准,在屋后连通的位置,让他们砌了一个厕所。
虽然只是一个通往外面化粪池的蹲坑,没有现代化的马桶和上下水。
但经过林火旺先进方案的改进,却比传统的土茅房要干净卫生得太多了。
柳茹梦最惊喜的就是这一点,要知道,她在沪上住的可是部队军官楼,小别墅那种,里面是有卫生间和马桶的。
到农村插队当知青,她最受不了的,便是上厕所。
却没想到,她根本连提都没有提,林火旺却如此心有灵犀地,帮她改造出了一间这样相对干净卫生又方便的厕所来。
而里屋则在修缮后,分隔为了三个房间。
林火旺和柳茹梦一个房间,林母和林小雪母女俩一个房间,赵大牛和赵菊花兄妹俩一个房间。
不过三个房间的炕是连在一起烧的,只要外面生起火来,三个屋的炕都是一起暖烘烘的。
“太好了!哥哥,嫂嫂!
我们再也不会挨冻了,我们家现在比老张家还好还暖和。
还有那么多的肉和粮食可以吃,我真的是太太太幸福了……”
林小雪兴奋的在床上蹦了起来。
林母在一旁乐得合不拢嘴,现在这日子真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赵大牛和赵菊花则是小心翼翼地爬上,属于他们兄妹二人的床,眼眶湿湿的,心里有说不完的激动与感谢。
“走!梦梦。
我们再去检查一下外面的地窖和防护带。”
林火旺带着柳茹梦,看那院子里重新整修过的地窖。
里面存放着大量换来的白菜和萝卜土豆,还有各种粮食和剩下的野猪肉与狼肉。
不得不说,打了一次野猪,又打了一次群狼,林火旺立马成为了全村最富裕的一家。
从前吹出去的牛皮,让柳茹梦顿顿都能吃上肉,不再是天方夜谭。
现在林家沟生产大队,哪家的媳妇不羡慕柳茹梦啊!
地窖四面的墙都按照林火旺的吩咐,用浸了糯米的硬土整过,这是防止老鼠打洞进来。
而上到院子上来,不仅是院墙加高,并且做了尖锐的刺头当防护。
在更外一圈林火旺还让他们挖了一圈的壕沟,必要的时候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
可以说,林火旺是下了大功夫和本钱,把原先的林家破院,打造成了防护力超强的林家碉堡。
把这些都弄好之后,林火旺想起和323团王彪团长的约定,今天该到公社去一趟了。
“梦梦!你问下娘,赶制的那几件狼皮袄好了么?
我再去装些野猪肉和狼肉,然后去生产队找水生叔借驴车,我们到公社去一趟。”
一通忙活后,林火旺背上56式半自动步枪防身,带着媳妇柳茹梦。
又拎了两百斤的野猪肉和五百斤的狼肉,由生产队副队长林水生赶着驴车,前往红星公社。
临近年关,天上的雪是越下越大了。
驴车刚从生产队部赶出来,一道身影便迅速从这里跑回村卫生所。
“爹!爹!驴车动了。
那林水生赶出来的,带着林火旺和他媳妇,好像到公社去了。”
这道身影不是别人,正是生产队长林建国的大儿子林爱国。
而林建国本人却是半死不活地瘫在了床上,当时送了卫生所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了。
为了保命,两条腿都给锯了,现在完全成了残废一个。
他心里那个恨啊!
都怪林火旺,没有他作妖,自己能出这种事?
所以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强撑着一口气,也要让大儿子天天早上守在生产队部外,观察林火旺什么时候去红星公社。
“很……很好!那你看到他……他背枪了么?”
林建国咬牙切齿地问道。
“背着呢!这去公社可是要经过好几处山林,林火旺还带着好多肉呢!
要是不带把枪防身,可不安全。”
林爱国如实答道。
“好!太好了!
带着那把56式半自动步枪就好。
爱国,你……咳咳……你马上到队部去打电话。
给公社主任赵铁锤打,跟他说,林火旺带着枪出发了。”
眼神里充满着仇恨,林建国恶狠狠地说道,“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