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奇货可居(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最新章节。
莫大成很犹豫。他又怕自己惹不起这种大款,又怕女儿跳的是个火坑出不来,害了自己孩子一生。水淋淋的大白菜怕猪拱。
不赶媒人给外面人的信号就是答应,这事女儿怎么说?莫大成心情复杂,和妻子商量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主意。还是问问当事人自己吧。
莫二姐哪里有主意呢!她还在自己弟弟寻死的阴影里没出来。整个人就是社恐症晚期。指望她拿自己主意和问大石头没区别。除了嗯就是哦。
赵永也配不上莫二姐的美貌。赵永看到过这家邻居女儿。弱柳扶风的气质,这种小娘子得有个强大的靠山,不然谁都没法把她从深渊里救出来。背景不强大,人也护不住。
赵永可没有肖想过这样的年轻貌美小娘子。他是个稳妥的。每天店铺里莺莺燕燕,花枝招展来往小娘子,这家粮店外面看挺正经,有心看还是比较奇怪的。赵永也知道基本都来看看凑热闹,谁也不当真。这事情,找专业的人去办吧。
*媒婆这个职业很吃香。现代的媒婆已经失去传承。虽然表面上做事、拿钱都一样,实际和从前相比已经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当然失去传承的职业多了,也不缺这么一个。媒婆保媒成功能得一大笔银子(婚嫁总支出的约两成)。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特别是赵永这样的金领打工仔,人才样貌事业都好,再有些家产,“挑一个秀丽温良贤淑的主妇”这种要求岂能不答应!又不是想攀高枝的人物,媒婆的小眼睛笑的都看不见。这波媒人钱稳拿!
赵永奔向新生活,就像冬日的暖阳搞的本来应该下雪的天气都移驾消失了。
赵永:不下雨不下雪赖我?!
农人们期盼下雪。冬小麦没有雪层保温,来年收成不知什么情况。西北风刮起来地里干的硬邦邦,肥沃富饶的水田都变成泥土板结的旱地。四、五月夏收很不乐观。
粮食永远是帝国的命脉。隋唐至于宋明修大运河主要就是调配京师漕粮用的。北方连年灾荒不断,江南歉收影响到清廷统治。前朝历代都因为天时不利造成人祸而垮台。柿子挑软的捏。
望镇、盛镇的粮价已经悄悄上涨不少。粮商喊的就是天不下雨,来年歉收。粮商开始惜售屯粮,粮价立马打挺起跳。
对于焦丙来说,他这是有生意要来。商人嘛,无利不起早。眼见粮价上行,大多数人都忍不住要掺和一把。
不是张三就是李四,都有一颗要钱不要脸的心。贩卖私粮?不存在的。市价这么贵,还不允许我们从远房亲戚那里借来粮食?再说来我们也属实就是小打小闹,你们粮店不卖米总不能饿死打工人嘛!都饿死了谁来买你们粮食。做人不要太贪心。
五十步笑百步。
焦丙一条船忙跑货运,日程排的挺满。他们在徽省淘宝来需要操帆的船,停运在望镇的湖里。因为河道少水变窄,行船只能用毛学旺他们逃难用那只小的。在水面上吃水浅,灵活。只不过要摇橹撑篙费力气。
焦丙:有的活干就不错了,好过船帮当家的陈金四条帆船,全趴窝动不了。他们也在找小船拉生意做。
以前的那些枪船重新又占据了河面。没想到枪船也有因为枯水得用的一天。没有小船做不得生意,果然是料想之外。
船帮之间的冲突明显也少了。王恩寿的想法旁人琢磨不到。陈金的骨气还是挺硬的,扛住了云记打的组合拳。糖衣炮弹和大棒火枪爱谁谁,保自己饭碗,有不怕死的兄弟们撑,陈金也是有些底气。当然,最好你们别来了!
绸市一进冬天,产出下降。忙完了秋收冬种之后男人们闲下来在家折腾家里人,所以织布产量也下降了。哦这是玩笑,晚秋蚕结茧上山,女人们也日夜操劳,累的不轻。这一季的蚕茧不出意外的品质不佳。即使杨青火从七里村弄来的蚕种表现也一般。也是没法子的事体。
就这样,一八六六年的年关终于到了。
-
*周代就已经设置了\"媒氏\"官职,掌万民婚配。《周礼》确立\"媒妁之言\"的法律地位。《大明律》明确媒证责任,明代徽商联姻中74%通过媒婆促成资本整合。媒婆负责完整操办\"六礼\"(纳采问名等)。清代婚仪完整度达91%。媒婆还承担婚前教育传授房事技巧。
明代判例显示,媒证证言采信度达89%,《金瓶梅》中王婆操控4桩命案折射出这个职业中介权力膨胀。清代契约中媒钱占比婚嫁总支出的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