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壮志凌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秦朝历险记》最新章节。

整整一天的会议结束后,商鞅才抽空用餐。他的随从忍不住劝道:"大人,您刚升任大良造,就如此辛劳,身体怎能吃得消?"

商鞅摇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既身居高位,更应勤勉尽职。何况,变法事业尚未完成,哪有时间休息?"

随从感慨:"大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令人敬佩。"

商鞅笑了笑:"不必如此说。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罢了。"

就在这时,一名密卫悄然进入,低声禀报:"大人,有紧急情报。"

商鞅示意随从退下,单独接见密卫:"何事如此紧急?"

密卫递上一封密信:"这是从楚国传来的密报。楚王得知大人升任大良造后,十分忌惮,已秘密与魏、韩两国商议,意图联合对付我秦。"

商鞅仔细阅读密报,眉头微蹙:"果然如此。我秦国日益强大,六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传我令,密切关注楚、魏、韩三国动向,一有异常,立即报告。"

"遵命!"密卫领命而去。

商鞅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咸阳城,陷入沉思。变法之路,注定荆棘丛生。外有六国虎视眈眈,内有旧势力蠢蠢欲动。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

次日清晨,商鞅早早来到宫中,向嬴渠梁汇报昨日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陛下,"商鞅恭敬地说,"臣已整理了下一阶段变法的具体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强化军功爵制,完善县制,推动土地私有化。"

嬴渠梁仔细阅读了商鞅呈上的方案,不住点头:"商君此策甚妙。朕完全赞同。不过,变法推行十年,已有一定基础,下一步可以更大胆一些。"

商鞅眼前一亮:"陛下有何指示?"

嬴渠梁沉思道:"朕以为,除了制度改革外,也应该注重文化教育,培养更多治国之才。强国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也需要强大的精神。"

商鞅拱手道:"陛下明见。臣昨日与太子也讨论了这个问题。臣建议设立专门学府,培养治国之才。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使用。"

嬴渠梁大为赞许:"商君与太子想到一块去了。这正合朕意。朕准许商君的改革方案,并特许你全权负责实施。太子会协助你,共同推动变法。"

"臣遵旨。"商鞅躬身领命。

离开宫廷后,商鞅立即召集心腹幕僚,开始部署下一阶段的变法工作。

"诸位,"商鞅神色庄重,"陛下已准许我们的改革方案。从今日起,我们要全力推动第二阶段变法。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众幕僚齐声应道:"大人放心,我们定当尽心竭力!"

商鞅接着分配任务:"杜阳,你负责协调各郡县,推进县制改革;王林,你负责研究和实施军功爵制的完善;赵统,你负责推动土地私有化;其他人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

一个月后,改革方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郡县纷纷响应,新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尤其是土地私有化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商鞅根据嬴渠梁的指示,在咸阳设立了专门的学府,招收全国各地有才之士,培养治国之才。太子赢驷亲自担任学府的总监,负责教学内容的制定和人才的选拔。

"商君,"赢驷在一次视察学府时对商鞅说,"这个学府的成立,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培养出大批人才,还能传播我们的治国理念,使变法思想深入人心。"

商鞅赞同地点头:"太子见解深刻。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培养出大批认同变法理念的人才,变法才能持续下去,不会因个人的离去而中断。"

赢驷感慨道:"商君高瞻远瞩,不仅着眼于当下,更考虑长远。这正是治国者应有的胸襟。"

商鞅微微一笑:"太子过奖了。我不过是尽己所能,为秦国的未来铺路罢了。"

学府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他们在这里学习新的治国理念,接受系统的培训,然后被派往各地,成为推动变法的骨干力量。

变法的第二阶段进行得如火如荼,秦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农业产量继续增长,商业更加繁荣,军队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秦国在诸侯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他国家不敢轻视。

然而,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六国的警惕和敌意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楚、魏两国,多次在边境挑衅,试图遏制秦国的发展。

"大人,"密卫头领李森匆匆来报,"楚国已在边境集结大军,似有进攻之势。"

商鞅早有预料:"通知边境守将,做好防御准备。同时,派人密切关注楚军动向,随时向我汇报。"

"遵命!"

面对外部压力,商鞅并不慌张。他知道,只要内部团结,制度健全,外部威胁就不足为惧。他继续专注于内政改革,推动变法深入。

三个月后,第二阶段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商鞅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会议,总结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上,各郡县代表纷纷汇报了改革成果。陇西县代表激动地说:"自大良造推行新政以来,我县面貌焕然一新。水利工程已顺利完成,解决了干旱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百姓们都说,这是秦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其他代表也纷纷报告了各自地区的喜人变化。商鞅听后,既欣慰又感到任重道远。

"诸位,"商鞅在会议结束时总结道,"变法十年,初见成效。但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富强、公平、有序的国家,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将变法进行到底!"

众人齐声应和:"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大良造重托!"

会议结束后,商鞅与太子赢驷一同前往军营,检阅新训练的军队。

秦军列阵操演,军容整齐,气势如虹。赢驷不禁赞叹:"商君变法,不仅富国,更强兵。看这些将士,个个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悍。六国若敢来犯,必定铩羽而归!"

商鞅点头:"军队是国家的脊梁。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变法成果。"

赢驷又问:"商君,你觉得我军现在能否与六国抗衡?"

商鞅沉思片刻:"单对单,我军已能与任何一国相抗。若六国联手,我们尚需谨慎。不过,只要我们继续强化军队建设,再过几年,就算六国联手,也奈何不了我秦。"

赢驷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那一天不会太远。到时候,我秦必定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商鞅欣慰地看着意气风发的太子,心中充满了期待。秦国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位年轻君主的手中。

回到官邸后,商鞅独自一人在书房中梳理思绪,规划未来。变法已走过十个春秋,取得了显着成就。但他知道,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

"大人,"一名随从轻声禀报,"太子派人送来一封信。"

商鞅接过信,仔细阅读。这是赢驷写给他的私人信件,表达了对变法的坚定支持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信中最后写道:"商君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令人敬佩。无论将来如何,我都会坚定不移地继续商君的事业,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

读完信,商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的变法理念已经在太子心中生根发芽,这是对变法最大的保障。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变法的火种都将继续燃烧,照亮秦国的未来。

夕阳西下,商鞅站在官邸的高台上,眺望远方。十年前,他初来秦国,满怀抱负。十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大良造,主导着这个国家的变革。未来的日子,他将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秦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商君高位任大良,变法十载蜚声扬。栉风沐雨图强国,不惧艰险志更昂。制度革新开太平,招贤纳士聚英良。壮志凌云存高远,秦国未来定辉煌。"——后人评价商鞅升任大良造后的功绩时所作。

商鞅升任大良造,标志着变法进入了新阶段。在他的带领下,秦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国力,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坚实基础。而他的理念,也将通过太子赢驷和培养的众多人才,代代相传,影响秦国乃至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