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最新章节。

李牛瘪了瘪嘴,却未多言。

前前后后跑了两趟,谈了大生意,又打了大仗,如今已经没人敢质疑这位程公子。

但是服归服,连船队名号都要挂在他名下,就让人心里有点别扭了。

但是换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还能怎样?

没理会李牛那别扭神情,程曦继续道:“海货最好选腌鱼、虾干这种易于储存的干货。若是碰上欠收没钱的,也可以考虑赊欠。”

这话登时让李牛睁大了眼睛:“赊账?这不妥吧!万一欠债不还呢?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可不能扔到海里!”

程曦挑了挑眉:“都是海边人家,闹起匪患日子如何,你们不知吗?而且赊账又不是赊给个人,而要按照村落来谈。直接找上村长、族老,有货的直接换米换粮,没有的就预定他们明年的海货。咱们需要收购,他们需要卖出,与其让商贾两头获利,何不咱们自己来呢?一旦赊了账,以后的收货渠道也就有保障了,说不定还能交些朋友。”

李牛“嘶”了一声,他可没料到还有这样的手段。

不是卖粮赚钱嘛,怎么一晃神就变成了真正的商队了?可是偏偏他又找不到反驳的话。如果有人能送粮上门,还管收货,赊账也是预定海货,而非收取高额利息,对于那些揭不开锅的村子可是救命之恩了。

这是明晃晃的收买人心,然而钱一厘也没少赚,实在是妙啊!

孙二郎却多想了会儿才道:“那些糟了劫掠,赊不起粮的村落呢?”

这话可就问到了点上,程曦看了他一眼,笑道:“有人也行啊。男人可以搬卸货物,女人可以洗衣做饭。将来摊子大了,需要人手的地方也多,用人力换粮也无不可。”

这是要收纳人口吗?李牛有些震惊的看向程曦:“养人也是要钱粮的,现在海盗猖獗,破家者不知多少,谁养的起……”

“我来养。”程曦打断了他的话,“我账上有钱,米粮也有我的份,养些人也不碍事。”

李牛只觉目瞪口呆。

这小子有钱吗?当然,稻米他占四分之一,还有一船的樟脑、虫胶,卖出去也能分上四成,加加减减,恐怕得有近千两了,养几十口人又算得了什么?!可若是手下有了人,这小子就不是单打独斗了。

虽说未必有同姓的乡人可靠,却也是一股势力啊!到那时,他们三家还不得俯首帖耳了?

可是让李牛反对,他又真说不出口。

遭了难的村子,不是为奴就是为贼,跟着程小哥还能有条出路呢。而且船队壮大,对他也是好事啊!

孙二郎则深深看了程曦一眼。

这是要收买人心了?给快饿死的人一口饭吃,该是多大的恩情?说不好这些新人会比林家人更加忠诚,更肯买命。

长此以往,聚在他身边的,说不好就是一个崭新的村落了,比他们三家还要大的村子。

这是他提议运粮时就想好的吗?

孙二郎没有反对,思索了片刻突然道:“此法可行,只是卖不了太多米粮。海边的村落人本来就少,也未必舍得买米吃。”

因为海禁,还能留在海边打鱼的村落已经不多了,人丁并不兴旺。

而那些没船跑海的,估计也没钱买米,更多是用芋头、野菜充饥,大不了多吃点鱼呗。

这样算下来,能卖出个七八百石已经不错了,想要全部售空,并不容易。

“其他的粮食最好进行加工,舂成糙米。糙米可以拿到县城贩售,米糠也能再卖一波。”程曦也是想好了对策,光是运粮、卖粮哪里够?

既然打算建立粮道,深加工也是少不了的。

这年头,米糠不但能喂牲畜,还可以拿来吃,糙米的价格更是比带壳的稻谷高上不少。乡下地方可能还不讲究,城中住的却是要吃糙米乃至精米的。

如果能把剩下的米加工后出售,不但销路能有保障,利润也能提升不少,可谓一举两得。

这话听得孙二郎直皱眉:“糙米价钱是高,但是咱们并没有人力啊。要练兵,要卖米,还要下海捕鱼,就算从外面换来奴仆,也是不够的。”

舂米是个体力活,一千石的粮食全都舂出来,怕是几十个人都不够。

而现在他们三个村子别说是男人了,女人也都要下海捕鱼,处理海货,哪来的人手?哪怕算上程曦招来的人,也未必够用。

程曦却摇了摇头:“舂米何须人力?你们三个村子都有船,想来也有老练的木匠,何不请他们出马,做出一个大水轮,利用水利带动踏碓来舂米?”

水利舂米古来有之,程曦曾在纪录片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也能画出个大概。

这几个村的木匠连船都能造出来,造个水车、连动杆,应该也是能行的。

“这是……水碓?”孙二郎怎么说也是常年跑海的,见识比一般的渔民要强多了,一听程曦的形容,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然而明白归明白,下决心却不容易,见他不吭声,李牛先嘟囔上了:“且不说这水碓做起来麻烦,咱们这儿容易遭风灾,万一给吹坏了怎么办?”

“三个村子,总能选出合适的地方。而且三家共同营建这个舂米坊,也比单打独斗要省力。

咱们运粮不是一锤子买卖,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功,现在花些力气,将来的收益也更大。”程曦说的笃定。

这能成吗?

别说是孙二郎和李牛了,连林猛都迟疑起来,小声道:“此事太大,我得问过村老才行。”

的确,若真要建舂米坊,还不知要多少动用多少人,怎么可能不经过村长、族老首肯?

李牛在村中的发言权大些,关注的也是更要紧的问题:“让木匠来造,兴许能行,只是作坊不比旁的,要多久才能修好啊?”

造船需要的技巧可是所有木工里数一数二,能造船,其它也能触类旁通。

那水碓只是个大轮子,应当没有太大难度。难的是建造作坊,要盖屋,要选择水流充沛的河道修建沟渠,还要考虑到避风的问题。

这可是舂几百上千石稻米的作坊,耗费的人力物力绝不会少。

“三家合力,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完工,秋收是肯定赶不上了。”孙二郎若有所思的顿了顿,“但是下次运粮回来,却是直接能用上。”

他们只运这一次粮吗?交趾稻可是三熟的,而且跟本地稻米收割时间正好错开,这可是成千上万石的买卖。

只是把稻谷舂成糙米,价钱就能飙升,若再仔细碾磨,制成精米,还能提一提价。这可就是能传子孙的家业了,只凭粮食一样,就能让村人们富足起来。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舂米坊并不属于孙家,而是属于整个船队,他们三村人的。

孙二郎抬头,看向那身姿挺拔的少年人。只是运粮,他们三家就被绑在了一起;利润平分,更是要共同进退,不能只顾自家;而到了舂米坊建成时,这支船队就成了一体,再难分离。

这便是他的打算吗?只用这么几招,就把三家捏在一处,掌控起来。这样的心思手段,简直让人心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