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人才的困境与培育(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三国大业》最新章节。
经济困境渐解之际,人才的短缺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刘毅政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朝堂之上,政务繁杂,急需精通律法、财政、水利等专业知识的能臣干吏,然而现有的官员大多是凭借军功或家族门第上位,在处理这些专业性事务时往往捉襟见肘。地方治理同样面临人才荒,郡县官员良莠不齐,许多偏远地区因缺乏贤能之士,政令不通,民生疾苦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在军事领域,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对将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精通兵法、善于指挥作战,还需了解新式武器的运用、后勤保障的协调。但军中老将虽作战经验丰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却较弱;年轻将领则缺乏实战磨炼,难当大任。
为了广纳人才,刘毅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张贴求贤榜,不论出身、门第,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前来应征。同时,恢复察举制,并加以改良,要求举荐人对被举荐者的才能、品德负责,若发现不实,一并惩处。还设立了科举考场,定期举行考试,以经史、策论、时务等为考核内容,选拔优秀人才。
在洛阳学府,林宇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除了科技知识,增设了政治、经济、军事等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他亲自编写教材,结合三国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并邀请朝中重臣、军中名将前来授课,分享实战经验与治国理政心得。
一时间,各地学子、贤士纷纷响应号召,奔赴洛阳。有寒门子弟,凭借自身苦学,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入朝为官,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有江湖隐士,身怀绝技,或精通医术,或擅长谋略,被刘毅招揽至麾下,各尽其能。
然而,人才的涌入也引发了新的矛盾。旧有的世家大族不满寒门子弟与之竞争官职,在朝堂上、私底下诸多刁难,试图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他们以门第、出身为由,贬低寒门人才的能力,甚至联合起来排挤那些得到刘毅赏识的新人。
军中同样存在问题,老将们对年轻将领的提拔心生嫉妒,在训练、作战中故意打压,不愿传授经验,导致年轻将领成长受阻。而不同地域、背景的人才汇聚一堂,彼此之间也因文化、观念差异,时常发生摩擦,团队协作困难重重。
刘毅深知,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些人才内部的矛盾,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于是,他再次出面,一方面在朝堂上强调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严厉斥责那些搞门第之见的官员;另一方面,建立公平的考核晋升机制,让官员、将领凭才能与功绩说话,不论出身。同时,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
经过一系列努力,人才困境逐渐得到缓解,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出众的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为汉室复兴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