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炖与麻辣烫《人少了,坟多了》(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炖与麻辣烫》最新章节。

再回故乡的时候,我有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村子里的人少了,地里的坟多了。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谁的家里都有几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八九个甚至十多个孩子。这批人现在都已经六七十岁了,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后来就有了计划生育,人口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农村是人少了,地里的坟多了。

那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是人。几十户人家就有一两百口人。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学校操场,哪里都有人。再回去的时候,只能偶尔看见几个人,即使见到了人,也是陌生的很。

村子里,许多房屋空闲着,像撤了编制的兵营和空了壳的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少量的老人,像兵营里的看守,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揭了蒙皮的鼓,空空荡荡的。

许多房子都成了空房,房顶上杂草丛生,像流浪汉多年未曾梳洗的蓬松乱发。门窗上落满了尘土,门上的锁头也是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上的漆已经脱落的所剩无几了,白一块灰一块的,仿佛得了白癜风一般。

院子里连只喘气的鸡都没有,连空气都是死气沉沉的。稀稀拉拉的几个烟囱,有气无力地冒着几缕白烟,尽显苟延残喘气若游丝之状,像哮喘老人临死前嘴里吐出的最后几口污气。

原来的学校也下岗了。由于没了学生,许多学校都合并了。因为年久失修,整个学校看上去也是破破烂烂的,像座古代的遗迹。

想当初,这里有上百名学生在这里上学,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两到三个班。现在,几个村子的孩子也凑不齐一个班。人口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的少了,二是有些孩子跟着父母去了外地打工,还有少数的进了城里上学。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学校,甚至是几所学校,现在整个乡就一所学校,外加一所幼儿园。

那个时候,只要不是周末,整个学校不是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如今这里,再也听不到这种声音了,给人一种死一般的寂静。

一行的几个人,站在学校门前,久久不能释怀,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回忆当初的自己,更像是在对自己的过去和逝去的青春默哀。

以前村里养牛,不时地就会听到“哞哞”的叫声。现在大家都不养牛了,“哞哞”的叫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历史。偶尔地,会有一辆三轮车经过,“噗噗”地喘着粗气。

本以为开三轮车的是个年轻人,没想到竟然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三轮车从身边经过的时候,老人看了看我们,我们也看了看他,双方都很陌生,谁都不认识谁。也许认识,只是时间给每个人化完妆后,彼此才陌生起来。否则,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是互相认识的。

村子的第一家,是四间老式瓦房,给人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瓦是青灰色的瓦,整个房子,看上去就像一座年久的失修的道观。

院子里,一个老奶奶抱着孙子,在给几只鸡喂饲料。一只小公鸡可能是看错了时间,大白天的竟然扯着嗓子在那里打鸣。

一只老母鸡可能是刚下完蛋,不知它是在提醒主人自己下了蛋,还是在那里向主人邀功,在那里“咯哒咯哒”叫个不停。主人可能是被他叫烦了,骂道:“下个蛋就叫,不下蛋我养你干啥。”

又往村子里走了一段时间,本以为能碰上几个熟人,可一直走到村子的尽头,也没看见几个人,更别说是熟人。路边的几棵柳树,倒是很熟悉的样子,挥舞着枝条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就在我们谈论为什么村里看不到几个人的时候,两个大爷从山上走了下来。我们双方看了对方很久,才认出谁是谁。

我们问村里的人怎么这么少,大爷说,小的都出去打工了,老的都在那里躺着呢。

大爷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山坡下的坟场。

农村没有公共墓地,村里的人死后,都埋在了前面的山坡上。虽然没有人具体划分,但基本上是李家一片,王家一片的。坟与坟之间,隔着几堵墙的距离。

小的时候,孩子们最怕这片地,因为大人说这里边晚上经常闹鬼。

那个时候,这里的坟包并不多,(据说以前的坟地都被平了)而现在,这里突然冒出好多坟来。也难怪,我都几十年没有到这里来了,哪年不得死几个老人。

(因为不过审,此处删除200字,具体是什么,只能靠各位看官自己脑补了)

老人说完,竟在我们几个人身上找答案。我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上来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