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高洋:快刀斩乱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最新章节。
这时东柏堂外面已经挤满了闻讯过来的人,高洋把事情处理完之后,平静地走出大门,对外宣告说是家里一个奴才造反,现在问题已经解决,大将军受了一点轻伤,静养几天就好,让大家别围观了赶紧回家。
陈元康的伤势非常非常重,几经抢救才勉强恢复了神智。得知高澄已死,陈元康自己也没什么求生的欲望了,他让人拿来纸笔,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强撑着给母亲写了一封绝笔信,又请朋友祖珽代为处理一下其他后事,交代完之后便坦然离世,殁年四十三岁。
高欢曾经说过:“元康用心诚实,必与我儿相抱死”,他本意是称赞陈元康的人品,可惜最后却一语成谶,陈元康也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
陈元康的母亲看到儿子的遗书之后肝肠寸断,很快也去世了。
只有那个所谓的朋友祖珽不太厚道,不仅趁机私吞了陈元康的财物,后来又趁着帮忙料理丧事的机会,偷偷搬走了陈元康收藏的数千卷藏书。这个祖珽是个很复杂也很重要的人,他后面还有很多故事。
由于当时陈元康被害的消息暂时也不能外漏,他被临时安葬在东柏堂内,对外号称奉命出使南梁。
所有这一切安排都是高洋自己做的,把边上的杨愔给看傻了。他没想到平日看起来智商不及格的高洋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面对这么重大的突发事件居然没有任何慌乱,整个处理过程条理分明,滴水不漏。
但问题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想尽办法封锁消息,也不可能封锁太长时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确定下一任领导人,填补高澄身后留下的权力真空。
高洋过来之前,杨愔本来还在努力思考选谁合适,因为高洋原来的形象实在太不堪,而后面的高浚、高淹、高浟都不是嫡子,再往后的高演虽然是嫡子,但今年还不到十五岁,恐怕担不起这个责任。杨愔越想越愁,甚至一度觉得高氏集团快完蛋了。
等见到高洋的表现之后,杨愔终于长出一口,看来天佑高氏啊,这个高洋咋就这么神,居然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
第二天(初九),邺城内的高氏幕僚们齐集高洋的府中,大家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了一致意见,支持高洋当下一任领导人。
但只有邺城这帮幕僚的支持远远不够。高氏的基本盘在晋阳,要想成功接班,必须争取晋阳那帮军头的支持。于是杨愔领头,大家一起劝高洋趁着事情还没有发酵,赶紧去晋阳完成权力交接,避免夜长梦多。
高洋表面上淡然,心里其实也有点儿打鼓。晋阳那边都是老资格,个个辈分高脾气大,想让他们低头听命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高澄当年在有高欢铺路的情况下,又封官又讨好,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搞定这帮人,他现在可什么都没有,就这样直接过去说我要当你们老大,难度可想而知。
但高洋没有犹豫太久,既然去晋阳这个事儿没法回避,那就用最快的办法解决掉吧。
为了安抚人心,避免离开后邺城这边出现乱子,初十的时候,高洋上表请皇帝元善见大赦天下,理由是刚立了太子,需要庆祝一下。
元善见已经听说了高澄遇刺的消息,而且有传闻说高澄已死。他本来还半信半疑,此时看到从不显山露水的高洋突然一反常态出来上表,知道传闻八成是真的了。他难掩心中的狂喜,对左右亲信道:“高澄的死应该是天意吧?十六年了啊,也该我亲自掌权了。”
元善见兴奋了一个晚上没睡着,畅想着自己如何重振元氏的皇威,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突然有人报告说太原公高洋要见他,现在正在昭阳殿等着。
元善见开始还没当回事儿,心说见就见呗,高澄都没了,高洋那个笨蛋能掀起多大风浪?结果等他穿好衣服来到昭阳殿,发现不对劲儿。
昭阳殿位于太极殿的后面,是内朝所在地,也就是皇帝与亲近的官员亲信办公的地方,是一座非常大的建筑。由于元善见现在是个傀儡身份,基本没什么内朝,所以昭阳殿日常都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
而此刻的昭阳殿周边却站满了杀气腾腾的士兵,一个个手按刀剑,冰冷的盔甲在早晨阳光的照耀闪闪发亮。这帮士兵神情冷峻,看见皇帝过来了理都不理。
按照正常礼仪,大臣入宫要低头前趋,不能带武器,上台阶要脱鞋,只有高澄那样被授予殊礼的人才有权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但现在这些规矩对高洋根本没用,他不光自己大摇大摆地进来了,居然还带来了八千名全副武藏的甲士。
元善见吓得浑身冒汗,他战战兢兢地坐到自己的龙椅上,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高洋拾阶而上,来到昭阳殿的大殿外面,隔着台阶看着元善见,神情冷峻。跟着他一起上来的,还有两百名带刀侍卫。
负责主持上朝仪式的官员赶紧过来问高洋有什么要跟皇上说的。
高洋坦然道:“我有一些家事要处理,近期要回一趟晋阳。”说完,他象征性地拜了两拜,也不等元善见的答复,转身就离开了昭阳殿。
八千甲士在高洋身后鱼贯而出。
顷刻之间,昭阳殿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
元善见已经被吓傻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看着高洋的背影,喃喃自语道:“这哥们好像也不是善茬儿哎。算了吧,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