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明风云之扭转乾坤(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吏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如今天下吏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选拔人才也多有不公。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官员,清除庸官、贪官。”
朱常洛微微点头:“正合朕意。祖宗也教导朕要用人得当,贤能者居其位。从今往后,吏部要严格把关,选拔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若有营私舞弊者,严惩不贷!”
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近年来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失去土地,赋税却日益沉重,民生艰难。”
朱常洛眉头紧锁:“朕已得知此事。朕打算重新丈量土地,核实田亩数量,按实际情况征收赋税,绝不能让百姓负担过重。同时,大力推广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增加粮食产量。” 大臣们听闻,纷纷称好。
边防新政 强军之策
兵部尚书站出队列,神情凝重地向皇帝朱常洛奏报:“陛下,萨尔浒之战虽然凭借祖宗的神威成功击退了后金,但目前边境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加强边防建设,提升军队的实力。”
朱常洛目光如炬,凝视着兵部尚书,他深知边境问题的重要性,坚定地回应道:“朕明白。白杆兵在萨尔浒之战中表现出色,他们的忠勇令人钦佩,是我大明的精锐力量。朕决定给予白杆兵更多的支持,不仅要扩充他们的军备,还要让他们更好地戍守边疆。同时,我们不能只依赖白杆兵,还需在其他边境地区加强防御,训练新军,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挺身而出,勇敢地进言道:“陛下,如今西方的火器发展迅猛,威力巨大。臣认为,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以此来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呢?”
朱常洛听后,略作思索,然后说道:“此提议甚好。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若能掌握先进的火器技术,必将对我军的实力提升大有裨益。你可负责此事,与西洋传教士等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火器制造技术,并加以改良,使其适用于我军。”
朝堂疑虑 坚定决心
然而,并非所有大臣都对新政充满信心。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如今推行这些新政,恐怕会引起诸多动荡,还望陛下三思啊!”
朱常洛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时移世易,如今大明面临诸多困境,若不革新,如何生存?祖宗今日亲自前来教导朕,便是希望朕能有所作为,带领大明走出困境。朕意已决,望诸位爱卿全力支持,莫要再提反对之言!”
大臣们见朱常洛态度坚决,纷纷跪地:“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命!”
朱常洛看着大臣们,目光中满是期待:“朕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定能让大明重现往日的辉煌。从今日起,大家齐心协力,为我大明的未来努力!”
随着新政逐步推行,大明的朝堂上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百姓们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朱常洛时刻铭记祖宗的教诲,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在中兴大明的道路上……
后宫谏言 贤后辅政
退朝之后,朱常洛来到坤宁宫,与皇后商议新政事宜。皇后温婉贤淑,向来对朱常洛的治国理政十分关注。
朱常洛坐在皇后身边,微微叹气:“皇后,今日朝堂之上推行新政,虽大多臣子表示支持,但仍有部分老臣心存疑虑,朕心中难免担忧。”
皇后微笑着安慰道:“陛下切莫忧虑,万事开头难,只要新政于民有利,假以时日,必能见到成效。陛下既已得祖宗指引,有如此决心,臣妾相信陛下定能成功。”
朱常洛点头:“皇后所言极是。朕今日在朝堂宣布了诸多新政举措,其中推广高产作物一事,关乎百姓温饱,责任重大。”
皇后思索片刻后说:“陛下,此事可让后宫协助。臣妾可带领后宫嫔妃,在宫中开辟田地,亲自种植示范,让百姓知晓这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好处,如此推广起来或许更为顺利。”
朱常洛面露惊喜之色:“皇后此计甚妙!有后宫表率,百姓们定会更加信服。”
君臣齐心 细化新政
次日,朱常洛再次召集内阁大臣,深入商讨新政的具体实施细节。
礼部尚书奏道:“陛下,推广高产作物一事,需派遣专员到各地指导百姓种植。臣建议从各地选拔一些熟悉农事的官员,进行集中培训,再派往各地。”
朱常洛点头称是:“此建议可行。户部要拨出专项银两,用于购买种子、农具等,确保百姓有足够的物资进行种植。”
工部尚书上前:“陛下,为了方便运输粮食和物资,臣认为当务之急是修缮各地的道路和水利设施。”
朱常洛果断下令:“即刻着手安排,优先修缮那些关乎民生的重要道路和水利工程。所需人力、物力,各部门要全力配合。”
民间巡视 洞察实况
过了些日子,朱常洛决定微服出宫,亲自了解民间对新政的反应。他带着几个亲信侍从,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只见街边有百姓在谈论新政,一位老者感慨道:“听说陛下要推行新政策了,要给咱百姓分地,还推广什么高产的作物,要是真能这样,咱老百姓可就有盼头了。”
旁边一位年轻人附和:“是啊,希望朝廷这次能说到做到,让咱日子好过点。”
朱常洛听后,心中欣慰。但走着走着,他们又听到另一位百姓抱怨:“说是要丈量土地,可这公差来来回回折腾,也没个准头,不会又是糊弄人的吧?”
朱常洛眉头一皱,深知新政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回宫后,他立刻召见负责土地丈量的官员,严厉斥责:“你们是如何办事的?丈量土地本是为了百姓公平,如今却让百姓怨声载道!若再如此懈怠,朕绝不轻饶!”
官员吓得跪地求饶:“陛下息怒,臣等定当整改,确保丈量工作公正、高效。”
国际交流 开阔视野
不久后,负责与西洋交流火器技术的大臣前来汇报:“陛下,臣已与西洋传教士进行了多次交流,他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火器图纸和制造方法。”
朱常洛大喜:“甚好!立即安排工匠进行研究仿制,务必尽快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军之中。”
大臣又道:“陛下,这些西洋人还带来了一些关于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书籍,内容新奇独特,或许对我大明也有所帮助。”
朱常洛思索片刻:“既然如此,挑选一些有学识的学子,与这些西洋人学习交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在朱常洛的努力下,大明在新政的推动下逐渐有了起色,朝堂上下一心,百姓生活也慢慢得到改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朱棣、徐妙云以及朱载坖那次穿越带来的改变,大明的命运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悄然扭转……
新政遇阻 内部纷争
随着新政的深入推进,一些隐藏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朝堂上,以几位老牌勋贵为首的势力开始暗中抵制新政。他们联合起来,在各种事务上故意拖延、推诿,给新政的实施制造了诸多障碍。
一日早朝,朱常洛刚提及土地丈量新政的推进情况,一位勋贵便站出来,言辞激烈地说:“陛下,这土地丈量之事,实在扰民!各地公差频繁下乡,搞得百姓人心惶惶,怨声四起。依臣看,此事应暂且搁置。”
朱常洛心中不悦,严肃回应道:“土地丈量是为了确保赋税公平,让百姓免受土地兼并之苦,怎能搁置?至于百姓怨言,朕已责令相关官员整改,定能给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然而,这位勋贵并不罢休:“陛下,祖宗以来,我大明土地制度沿用已久,如今贸然更改,恐怕会动摇国本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支持新政的大臣也站出来反驳:“如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若不革新,才是真正动摇国本!”
朱常洛看着朝堂上的纷争,心中明白这是新政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他强压怒火,大声说道:“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任何人若敢阻碍新政推行,朕绝不姑息!”
后宫助力 成效初显
与此同时,后宫在皇后的带领下,高产作物的种植示范取得了显着成效。宫中开辟的田地里,红薯、土豆和玉米长势喜人。
皇后邀请京城的一些官员眷属前来参观,亲自讲解这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优点。一位官员夫人惊叹道:“没想到这些作物如此容易种植,产量还这么高。若能在民间推广开来,那真是百姓之福啊!”
消息传开后,民间对高产作物的兴趣大增。各地百姓纷纷主动向官府请教种植技术,一些地方的官员也积极响应,组织人力物力帮助百姓种植。
不久后,第一批收获的高产作物被送到京城。朱常洛看到堆积如山的红薯、土豆和玉米,心中十分欣慰。他下令将这些作物分发给京城的贫苦百姓,并让史官记录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边关告捷 军心振奋
在新政推行国内逐渐稳定的同时,边关也传来了好消息。白杆兵在秦良玉的带领下,多次击退了后金的小规模侵扰,并且在一次战斗中,成功收复了部分失地。
战报传到京城,朱常洛龙颜大悦。他立刻下旨嘉奖白杆兵全体将士,对秦良玉更是破格提拔,封其为一品诰命夫人,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朱常洛在朝堂上兴奋地对大臣们说:“秦良玉将军率领白杆兵英勇奋战,保我大明边疆安宁。这是我大明的骄傲!众爱卿当以他们为榜样,为国家效力!”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受到边关胜利的鼓舞,国内军心民心大振。新政的推行也更加顺利,越来越多的百姓看到了新政带来的好处,开始积极支持朝廷的各项举措。
远交近谋 外交新局
随着大明国力的逐渐恢复,朱常洛开始关注起外交事务。他召集礼部和兵部的大臣,商讨对外策略。
朱常洛说:“如今我大明在新政的推动下日益强盛,周边各国也都在观望。朕认为,我们应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树立大国威严。”
礼部尚书建议道:“陛下,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宣扬我大明新政成果,加强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朱常洛点头赞同:“此计可行。同时,对于一些心怀不轨的势力,也要保持警惕。兵部要加强边防巡逻,确保我大明边境安全。”
不久后,大明的使者踏上了出访各国的征程。在与各国的交流中,大明展示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和友好态度,赢得了许多国家的尊重和信任。一些国家主动提出与大明建立贸易关系,大明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朱常洛的努力下,大明在新政、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深知这一切离不开祖宗的教诲和众人的支持,在这条中兴之路上,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大明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