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篇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暮离寻》最新章节。
少年跟在男子身后,没有说话。凤凰已不再往日光彩,凤羽也已越发黯淡,不知哪天外面便烽烟四起,看来得早些去,才得见还未调零的繁华,虚浮的盛世。
少年和男子在那棵千年梧桐周围绕了几圈都没看见凤凰,却找到了一枝被雷劈下来的梧桐枝干。
男子看着梧桐枝干沉默了一会说:“正好,现在可以为子砚制琴了。”
少年看着男子问:“你……”
男子笑道:“我知道的,听到子砚的琴音后我就会离开,不用担心。”
抱歉,我不属于这里,却也要把你困在这里,男子心想。
少年笑着说:“好呀,到时候我就背着这琴去走一趟人间。”
回到小院,男子便开始制琴,少年好奇的问:“琴是凤凰?”
男子道:“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在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段琴释义来源于百度)
少年看着天色已晚,对男子道:“不如休息一晚,明日再制琴?”
男子答:“子砚可先安寝,明日便可看见这琴了。”
少年转身进了房间,男子在月下一点点的雕刻着梧桐。
翌日
少年推开门,并未看见男子的身影,只看见了那个没有琴弦的琴和一只竹简,上面写着让少年等着他去买琴弦回来。
少年坐在院门口等呀等,日升月落,冬去秋来,也没有等到男子的身影。
直到有一天,一个女子出现在少年面前,说了句:“我来了。”
少年眼里蓄满了泪水,哑着嗓子道:“寻姐姐,他是不是不会回来了啊!”
女子看着少年道:“那不如出世去找他吧。”
少年摇摇头,低落的说:“他不希望我离开这里。”
女子蹲下来,轻轻抱了抱少年说:“以后我每十年都来看你,为你带来途中的风景,你可自行辨认是否有你熟悉之人,朱厌。”
少年对女子道:“寻姐姐,我叫子砚。”
女子看着少年,丹唇轻启道:“好,子砚。”
少年笑了,没有说话,眼里多了些忧伤。
少年自此被自困在这蜀道之中,而男子也再没有出现,某天夜里观星的少年看着天上属于男子的命星陨落,关上院门落下锁,锁住少年余下的漫长岁月。至此,男子来到蜀山的使命完美谢幕。
然而,少年未出世,而乱世却也并未停止降临世间的步伐。
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朱厌,见则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