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围观(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而且多是骑马,坐车,身份不菲。
书局门前,不少头戴方巾的人群最多。
简直是奇观。
连薛蟠看了也是摇头道:“这帮穷措大最烦人!”
春闱在即,最后一批举人也纷纷抵京。
这都是来的晚的了。
多半就是河南,山东,北直一带的举子,他们赶路几天就到,所以提前个十天半月来就行。
南方的举子,云贵地方的,真的是必得提前两三个月前来,甚至提前半年都不在话下。
赶路是一方面,早些来寻住处,另外是要防止在路上生病之类。
要是因为一场病,误了科考,那就得再等三年。
这一误可误不起。
这些举子对贾记书局和贾芸更是仰慕,甚至带着敬畏。
薛蟠是因为话本小说。
这些举子就纯粹因为天时人口论。
此论一出,很多人感慨,此后百年不必再谈“学问”二字。
这一篇文章已经写尽了世间学问!
很多举子甚至都自发刻了闲章:贾芸门下走狗。
刻的人还不少。
都是以贾芸门生自居。
这一件事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但一时居然成了风潮。
甚至很多人确定,此后几十年乃至百年,只要贾芸能系统的,更详细的阐述自己的学问,形成一门学派不难。
自儒学圣人先哲之后,能成立学派的不少。
比如张载的关学,二程的程学,还有朱熹等人,统合为理学。
理学之后,真正开宗立派的是王阳明,心学大宗师。
王阳明死前,心学才刚启蒙,其后几十年心学也被打压,但压是压不住的,明朝中后期心学大放异彩,到明末清初时成了显学之一。
心学之后,就没有新的学派诞生了。
现在就是理学为主,心学其次的局面。
很多人认为,贾芸若是能把学问细化,系统化,成为新学派的开山宗师不难。
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后,大家会目睹一位足够进入文庙的新哲的诞生。
……
薛蟠再呆傻夯愣,也不敢惹这些成群的举子。
这帮人要是激愤起来,国公都得避开三舍地去。
春闱前后,应试举子最大,考完后,新科进士最大。
薛家的马车,老老实实的排队向前。
及至近一些,薛蟠下车,步向书局之前。
天气转为和暖,阳光之下,无数举子,士绅,生员,乃至商人,百姓,如朝圣一般从街中转向街西,然后再转回来。
众人都明白,贾芸又不是什么戏子,不可能出现在书局前方等着被众人观看。
对很多人来看,亲眼看一眼贾记书局,看看小说写成和印刷的地方,就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薛蟠至此才知道自己终究是浅薄了。
金陵虽是大府,和京师比,自己还是小地方来的土豹子了。
到书局拜会,以薛家嫡长子身份,请书局东主贾芸一会,喝茶聊天……
还真的是想多了。
他的身份,远不如这些赴京赶考的举子。
这其中没准就有出过好几个大学士,若干尚书和官员的官绅大世家的文官世家子。
论家世和实际的影响力,潜在的权势,薛家和这些大官绅家族的子弟差远了。
更不要说别人自身还有举人功名,薛蟠只是个花花公子。
薛蟠是有呆霸王之名,他又不是真傻。
只是在金陵很少有事需要他动脑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