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指点楼半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60土鳖刨食党的四合院岁月》最新章节。
昨儿晚上,戏匣子里天气预报今天气温达到38度!
顶着一颗大日头,骑自行车是个什么感受?就俩字儿——“酸爽”!
如果不是有顶硕大的斗笠,蒋大杰都怀疑自己会不会被烤死在路上。
周围一片死气沉沉,远处在太阳炙烤下产生的奇异的空气扭曲现象,触目惊心!
土地已经裂开,庄稼基本绝收,只有灌渠旁边还有些绿色。
蒋大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今儿晚上所以钓到这么多鱼,是不是因为河水减少太多,以至于压缩了鱼儿的生存空间呢?
那么河水会不会有一天也会彻底干涸呢?
卧槽!想到这里,蒋大杰不禁吓了一跳。
昨儿还存着的,鱼不好吃的念头,一下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行、不行,空间里必须也储存一定量的鱼,以防万一,不然心里没底。
从安定门进城后,随处都能看见农民打扮的人。
他们或坐或躺,虽然衣着颇为凄惶,但精神头还行,不像史书上形容的那般颓废绝望。
大家都坚信,新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自己不会没人管。
这一切都要从今年夏收说起,仿佛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收获无望的农民选择了背井离乡。
其中就有人进入燕京,毕竟这里特殊的位置,让人们更愿意相信这里会有生机。
街道、居委会还有企事业单位都被组织起来,尽最大努力安置好他们。
提供住宿、解决粮食,争取不让一个人挨饿受冻。
哦,受冻就免了,大夏天的,躺哪儿都得冒汗。
蒋大杰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发现前院正在忙活。
一问才知道,被当做杂物间的三间倒座房,居委会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收拾,准备安排住人。
蒋大杰一看这架势,赶忙回家搬了几个南瓜过去,说是支援居委会工作,给安置的外来人口熬汤喝。
居委会当然欢迎了,把蒋大杰夸了一通。
院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连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王兰芳都被惊动。
对二十多年前逃荒来到燕京的她来说,这一幕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跑到前院好一番唏嘘。
居然都没顾上询问蒋大杰半夜跑哪儿去了。
蒋大杰也觉得今天还是消停点儿好,连野鸭子没敢往出拿。
吃完午饭,又捯饬一番,蒋大杰要去见大客户了。
现在最主要的已经不是钓鱼,而是怎么安全快速的把鱼卖出去。
有人不禁产生疑问,说你怎么不卖给轧钢厂食堂呢?
个人之间买卖叫投机倒把,可是个人卖给集体就属于合法收入。
对此,蒋大杰只能呵呵了。
请问您一下,多少钱卖给轧钢厂呢?
按官方价格2毛5到3毛5,蒋大杰能干吗?
按嘿市价格2块、3块?不说轧钢厂怎么做账。
单说工人知道蒋大杰光卖鱼一次就能挣好几十块钱,看琢磨不琢磨他?
这年头,把人想得坏一点没关系,要是把人想得太好,擎等着倒霉吧!
蒋大杰要去见哪位大客户?大家都猜对了,就是楼家。
昨儿晚上搞到的大家伙,也就他们家能消受了。
蒋大杰搓了搓脸颊,心里感叹:脸啊脸,少不得今天又要卖你一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