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18.2章 千古英灵安在 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知否:奋斗在广陵侯府》最新章节。

终于,中军护卫纷纷离开奔赴战场,只剩下两百多人护卫在戎车附近。

趁着似乎没有人注意这边的间隙,

鬃猛然站起,对着戎车上那个身影就是一箭,铁箭准确的射中那个人。

反应过来的护卫嘶吼着过来将鬃砍倒,

身体上的痛苦已经消散,

鬃的思绪飘上天空“耶耶,娘,弟弟,娘子,还有那从没见到的儿子,我报仇了”

那支铁箭从背后斜着射入,

李建业忍住痛苦,浑身痉挛,咬牙说道

“把我绑在桅杆上,大战未结,军心不能乱”,

左右只能哭着照做,一边由郎中止血,一边将李建业捆在桅杆上,

大家左右扶住他,郎中带着哭腔“这箭太毒了,隔着两层甲还射入心肺,小侯爷不成了。”

李建业说“莫哭,扶着我,我要看着元昊兵败才安心”

此刻前线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李贞李锋的骑兵彻底击溃部族军的抵抗,

元昊草草收拢了两三万衙兵就向北撤退,各军开始最后的追亡逐北。

李建业痛苦中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一字一字的最后交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传信灵州,我军大胜,一切拜托韩帅”

庆历三年五月,夏主元昊亲提百万大军,寇掠而南,诏以勤为都部署击之,

六月十七,两军会战灵州,

自旦至暮,奋斗五时辰,

聚而溃散,散而复聚,

烈士不休,斗志俞盛,

杀伤甚重,俘斩二十余万,

虏皆大哭而去,国威大振。

然勤受虏骑冲突,坚不移位,

慨然自若,神色刚烈,

终不免中矢而殉于其位,

将死矣,传其胄于世子建业,

建业戴其胄,复掌大军,

身当百难,终克其功,

功成之时亦为流失所伤,殁于戎伍。

呜呼,贤父子尽忠王事,海内皆知,

当元昊携陕西河东连胜之势,

将百万兵而来,

投鞭断流,马踏山崩,

士大夫震恐忧心者何其众哉?

贤父子尽起府中精兵锐士驰援灵州,

调和番汉,安抚黎庶,

操演兵将务求其真,查验库藏尽求其实,

卒以九万之众当边防之先,

前后两载,转危为安,

功为三边第一矣。

三月后官家追赠李勤谥号忠武,赠吴国公,赠枢密使,赠太尉。追赠李建业谥号武定。

-----------------

注:大概有些知否的粉丝会很不适应本书中的设定。总是不自觉地把宋或者明的模板套在周的头上。然后还会抱怨又不明又不宋。

趁着免费章节,与大家谈一谈世界的设定,和我为知否世界修的历史。

笔者之所以创作这本书,并不是被剧情所吸引(电视剧剧情确实精彩就是了),而是被这个设定矛盾的世界所触动。

其实不妨换个思路,不用争执宋或者明。而是把目光投向宋之前的贵族时代。尤其是晚唐岁月,许多矛盾就豁然开朗了。

晚唐到宋,是贵族世家不断削减,寒门庶族不断崛起的历史。大周完全可以看作晚唐发展出来的另一种可能。

即广陵李氏这样的老世家元气大伤之余,还有一些生命力存在。开国之初的新兴王朝贵族虽然接受了杯酒释兵权,但交出的只是国家兵权。

他们在兼并统一战争中获利丰厚,第一代贵族处于效仿唐朝老贵族的心态,拥有庞大的产业和部曲人口。

其中赵家皇帝相对于任何公侯都有压倒性的实力。

但是公侯伯们拥有的私兵总量在第一代贵族时期却超过皇家拥有的禁军数量,官家只是全国最大的军头和最大的股东,甚至有时候没有控股权。

所以这些公侯伯相对于后来通过科举任命的文官更加高贵强势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时期我称为贵族共和时代。贵族共和政体并不罕见,不说别的国家,像辽国,像西夏,像后来的满清旗主议政,议政王会议都可以看作贵族共和的一种。

可以说在大周这个时期,从大唐分裂出来的辽夏都是贵族共和政体。周带有这种色彩是有合理性的。

也因此历代官家有意让勋贵无害化,广发恩荫,开放勋臣子弟的科举之路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既有爵位世袭,又有勋臣子弟参加科举的不宋不明原因)。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熟知的冗官,为了制衡贵族子弟的权力,干脆叠床架屋,让所有人都没有足够的权力,一个差事既有贵族干又有更多的寒门文官干。除了苦一苦百姓,成功冲淡了贵族在行政权中的份额。

同时逐渐重文轻武,开始有意扶持庶族文臣崛起,逐渐能够与贵族分庭抗礼。

庆历时代的官场就处于这个临界点,文官的势力很可能已经超越了勋臣,但是文官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勋臣们力量已经逐渐落入下风,但勋臣的威风还在,门第还在。所以这是一个重文轻武和武(勋)贵文轻交错的混合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