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弥补幼时的甘棠(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家婢》最新章节。

念儿听了,有些失落地点点头,小声说:“我不识字。”她心里明白,这些方子关乎病人的安危,自己绝不能擅自乱动,只能在一旁看着守着。

除了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搬运和打扫,她空的时候,也会轻轻拿起一小把药材,把小脑袋凑近,鼻尖微微颤动,仔细地闻嗅着。

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手中的药材。

“这个味道,我们刚才发的丸药里有。”她小声的嘟囔着。

一旁正在整理药材的伙计看到了,忍不住打趣道:“念儿,你这鼻子比那狗鼻子还灵呢!”

念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她又拿起另一味药材,闻了闻后,认真地说:“这个味道和刚才那个不一样,这个有点苦香味。”

伙计惊讶地挑了挑眉,说道:“嘿,还真让你说对了,这是柴胡,就是有股特别的苦香味。”

此时,云珊恰好走进药房,看到念儿专注闻药材的这一幕。她的目光瞬间变得柔和,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

那时,她刚到颜玉身边,年纪和念儿一般大。三姨娘总是带着她们这些小姑娘,在药房里教导识别药材。

“玉姐儿,这是人参,味道微苦回甘,你们仔细闻闻。”三姨娘温柔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那时的自己,刚刚有了稳定的住所,也摆脱了死亡的追逐,对一切都充满了感激,好奇与敬畏。

云珊看着眼前努力又可爱的念儿,心中满是怜惜与感慨。

她缓缓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念儿的头,说道:“念儿,别着急,以后我教你识字,教你认药材。”

念儿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用力地点点头:“真的吗?掌柜的,太好啦!”

人这一生中,总有一些奇妙的羁绊,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童年的自己,云珊之于念儿,便是如此。看着念儿天真懵懂的模样,云珊内心涌起的不仅是怜惜,更多的是想要弥补幼时自己的渴望。

曾经的云珊,因饥寒交迫,无可奈何入了奴籍。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每当夜深人静,那些记忆总会如潮水般涌来,将她淹没。

做甘棠的日子虽然还不错,但在抄家的九天囚禁中,狭小昏暗的牢房里,潮湿的地面散发着腐臭气息,她蜷缩在角落,周围是绝望的哭泣和恐惧的抽噎。

每一天,她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不知道明天迎接自己的是生的曙光还是死亡的阴影,命如飘萍,全然不在自己手中。

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命运的恐惧,即便时过境迁,依旧如芒在背。

如今,看着念儿,云珊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念儿重蹈自己的覆辙,不能让她入奴籍。

云珊深知,一旦入了奴籍,便如同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一生都要被束缚、被奴役,失去自由和尊严,想要换得一个良籍,难上加难。

既然决定要留下念儿,云珊便在心底盘算着,一定要好好让她做一个良籍的孩子。

她仿佛看到了未来念儿自由生活的模样,念儿可以在阳光下肆意奔跑,去学堂识字读书,不必像自己小时候那般,被身份所累,被命运摆弄。

云珊要给念儿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的人生。她在心中默默规划着,等忙过这阵,便去打听办理户籍的事宜,为念儿寻一个安稳的身份,让她在这纷繁世间,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堂堂正正、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京都城被阴霾笼罩了漫长的一段时日之后,时光悄然迈过了一个月的节点。

这一个月里,每一个京都百姓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时刻防备着瘟疫的再次肆虐。

好在,在败热丸和避瘟丸的双重守护下,那如恶魔般张狂的瘟疫,终于像是被驯服的猛兽,渐渐收敛了它的爪牙,势头得到了有效的压制。

清晨,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洒落在京都的大街小巷。

云珊医馆门口,早起的念儿正费力地将写有“今日坐诊”的牌子挂出。

云珊站在门口,望着街道,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臭与药味的混合气息似乎淡了许多。

“师父,您看,街上好像热闹些了。”身旁的小徒弟念儿,眼睛亮晶晶地说道。

云珊微笑着点头:“是啊,瘟疫总算过去了,这京都,也该活过来了。”

然而,街道的景象却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京都街道,如今一片萧条。

铺子的门大多紧闭着,两三个月的关停,使得许多店铺的门板上布满了灰尘与蛛网,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

有些铺子的招牌甚至已经摇摇欲坠,在微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时间的艰难与沧桑。

“这可怎么好哟,我这店关了这么久,这些刚入秋的成衣已然卖不动了。这买药把积蓄都快花光了,重新采买这么些料,开张也不知道生意会咋样。”

不远处,一家成衣铺子掌柜唉声叹气地说道,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无奈。

旁边米铺的老板也跟着附和:“谁说不是呢,我这囤的米都快放坏了,真要重新开张,还得进新货,可哪还有钱呐。”

这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忍不住说道:“大家都难,可总不能一直这么关着吧。我看呐,得赶紧想办法重新开张,不然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

“说得轻巧,开张的钱从哪儿来?”布庄老板没好气地回道,“而且这瘟疫虽说现在控制住了,但百姓们手里都不肯出钱买这些身外之物,没人愿意花钱,我们重新做成衣又能怎么样!”

众人叹息着,一场瘟疫让小家小户的百姓们握紧钱袋子,没有心思上街采买,只想着好好的守着各自的银钱,图个安稳,别再遇到什么病痛时,拿不出闲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