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朕不同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天启1620》最新章节。

“朕不同意!”

朱由校一拳打出,身旁的乘舆也跟着晃了两晃。

这会儿只见他满脸怒气,身上虽然穿着大朝时的章服,但头上的冠冕却没有戴正,前后对称的滚板歪在一侧,缀吊着的珍珠宝玉一片乱摇。

一大群乾清宫的近侍跪在他周围,一个个战战兢兢,显得异常紧张。

“陛下!”

只见一佝偻身影,疾声喊了一句,便跪在地上磕头。

朱由校看着骨瘦嶙峋的方从哲跪在坚硬的石板上心有不忍,弯腰扯住方从哲的衣襟,大声嚷道:“起来。”

“谢陛下。”

方从哲谢恩站起,他不知道皇上为何会怒气冲冲。

朱由校沉默不语,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方从哲。

突然他抬起颤抖的手,指着皇极殿方向:“熊廷弼问朕辽东还要不要,你是朕的首辅,朕问你辽东还要不要?”

“这....”方从哲一时语塞。

朱由校敲打着乘舆,声音又一次提高:“这什么?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大明的肱股之臣。

个个冠冕堂皇,振振有词,有理有据。

熊廷弼三番五次上疏辩解,你们是真的看不见吗?

熊廷弼不行,还有谁行,杨镐吗?还要给朕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吗?

开源没了,铁岭没了,难道朕眼睁睁的看着辽阳、沈阳也跟着一块沦陷吗?

大明要是没了辽东,他努尔哈赤就能直抵山海关,那个时候是不是让朕洗干净脖子等着他来砍!”

提到杨镐,方从哲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神态很不自然。

作为大臣,又不敢反驳。

只好安慰道:“陛下切莫如此激动,既然陛下不同意撤换熊廷弼,就让九卿重新商议便是。”

“商议?能商议什么好结果?”

方从哲独相多年,虽接触朱由校时间不长,但听出皇上话中讥讽的意思。

他还是忍着耐心:“依陛下的意思是?”

“朕?”

朱由校抬头望天,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大厦将倾,帝国将亡,乱世来临。朕心甚痛。”

言罢,朱由校便拉着方从哲的衣袖,越过建极殿,走到乾清宫门。

“走。”

“臣不敢。”

乾清宫属于皇帝生活休憩之所,称作后宫,也叫大内。

后妃宫娥都住在里面,除了内侍,朝廷命官一概不得入内。

不过皇上执意要拉他入内,谁也不敢拦着。

“上茶。”

小火者听到吩咐赶忙沏茶。

呷了一口茶后,朱由校神情略有缓和。

方从哲嵌在椅子上略显局促。

“自熊廷弼接收辽东后,辽东局势趋于稳定,守备大为牢固。

造战车、办火器、挖战壕,修城墙,严法令,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劳心劳德。

如果没有熊廷弼,哪有辽地如今的安定,哪有朝廷的太平。”

这事不能怪朱由校埋怨。

大明帝国朝堂之上党争剧烈,山东人为首的齐党,浙江人为首的浙党,湖南人为首的楚党,还有一个东林党,今天联手,明天反目,党同伐异,纵横捭阖。

如今朝中大权基本掌握在东林党人手中,史称众正盈朝。

意思是朝堂之上都是正人君子。

他们特别讨厌熊廷弼,因为熊廷弼不是他们一党,

与前线战事比起来,他们更看重权利斗争中的利益格局,是否对国家有利变得不再重要。

是非对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排除在决策者们的考虑之外。

怎么样做对自己更有利,是否是自己人,日益成为他们进行重大国事判断和决策时最为优先考量的指标。

这种情形,势必使战争最前线的艰辛变得更加苦不堪言。

使这个民族中最优秀分子的数年心血常常会在一念之间毁于一旦,付诸东流,成为泡影。

见方从哲不说话,朱由校火气又窜了上来,他将案几拍的乒乓作响。

“臣亦有所查。但诸臣激慨,恐有不歹。”

朱由校心想,什么诸臣激慨,恐有不歹。你就是顶不住压力,想当个好人罢了。

要说这大明的言官还是挺有意思。

对言官来说,言论过于自由,他们什么都敢说,皇上的私生活要管,娶媳妇也要管,选太子还管,你有什么不好的爱好也管。

皇上尚且如此,高官他们也骂,所以宁可得罪九卿,都不能得罪他们。

他们不怕罢官,不怕廷杖,他们悍不畏死,你要是这么做了,他反而千古留名。

打不死就继续骂,打死了十几年又是一条好汉。

就骂人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头骂街的悍妇唯一的区别就是:悍妇是业余的,言官大臣是专业的。

关于罢免熊廷弼的源头就是来自几个言官。

第一个是站出来的奉命巡视辽东的太常寺少卿姚宗文,指责熊廷弼在五、六月间应对后金骚扰的过程中前后说法不一,掩过邀功;

实际上姚宗文给熊廷弼写信,让他帮忙推荐官职,后者没同意,才心怀怨恨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