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集体解散(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鼎锅底人》最新章节。

这些耕地依地势开垦的,高低不平,谷中的梯地像海浪一样一排排一层层推出。两边的挂壁耕地像一块块铺在山坡上的随季节变化的彩布。

田土大小不一,有的小到一个斗笠能盖住,有的大到能在里头玩龙灯。

形状很不规则,圆的方的三角的鞋底形的树叶形的茅叶形的百种百样。

此前,公家的土地大家耕作,没人关心田土的好坏和大小,现在这两点成了分田到户的根据。

在丈量土地时他们使用两种计量法,对于规则的田地用步量法,用升、箩、斗、斛为计量单位。

五步为一升,五步面积上的收成刚好盛满一升,十升盛满一箩,十箩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对于不规则的田地采用数茬和桩的计数法,二十个茬或桩为一升,这二十个茬或桩的收成跟五步面积上的收成一样。

锅底共二百六十五人,有田地一千三百八十九斛七斗八箩,人平五斛,还剩六十四斛七斗八箩。

田地没有按人口数分,而是按户头分,一个户头二十五斛,五个人口的。

各个户头人口不一有多有少,老人的田地搭配在人口少的儿孙家里。

超过五人的另外补。

上等田地分成五十三份做好界限,每份土地上插一个写着序号的木牌,再做五十三个写了序号的阄,每家来一人抓,然后对号得地。

差等田也这样分的,差田包括牛在里面打不了转身的,大的农具不便耕作的,边缘地带的,灌溉不便的。

锅底洞内还有几片用来种菜的田土,一垅一垅的。一家分几垅,垅长垅短也不计较。

说好了,田地五年一调整,老人走了田地拿出来按次序给新加的人。

各家弄清自家田边地界后耕种就自行操作了。

能分的就只有这些,还有一些不能分的:六顺堂、孝敬院、大食堂、学堂、榨屋。

长短六辆水车、五台风车、两台石磨,三个推子,二十台织布机。

还有煮酒的杀猪的打豆腐的抬棺材的棺杠。

这些作为公共财物原封不动放着,人人有份,要用的随时随地用,只是用的时候要爱惜。

洞外的山林共有,茫茫林海无边无际分不了也没有分的必要。

除了出山那条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锅底人的活动范围方圆不过十里。

山高林密、遮天蔽日。断崖、绝壁、沟壑没有绳索、刀斧开路人类无法通过,不时有毒虫、猛兽出没。

就算这片山林属于某户,山上的物产不是一两人能取得出来的,可以说一两人进得了山林出不出得来还是两个字。

自老祖宗一伙定居锅底洞,规定没有六人不准出洞。

因而山林共享,进山取货每家每户都出一个或多个人,收获一般按参加的人头分配。

自田地到户后,大家劳动态度截然不同,懒惰的变勤快,勤快的更勤快。

男人不等天亮就出工了,丢下锄头把拿起刀把,犁上换到耙上。中午的吃饭由孩子送到地头吃,坐下来抽袋烟的功夫都没有。

女人包揽家务,放下锅碗瓢盆,又牵纱织布。

所谓勤快勤快好饭好菜,家家户户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