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铁桦树代替铁的用处(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鼎锅底人》最新章节。

回去不是一脚路,山路崎岖不平,还要爬山越岭,运回这些材料难度大。

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锅底人,下岭时他们将三节树筒捆一起推下去,上岭时四人抬着树筒四人在上用绳子拉。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将三节树筒运到崖边,直接将树筒从崖上推了下去。

树筒真够硬的,摔下去居然只磨去了一些皮。

铁桦树受到锅底人的青睐,铁反而不受重用。锄头、犁耙、刀具及锅盆多半都变质了,变成木质的。

就像打铁一样锅底人兴起了一门“做木”的新手艺,结合了打铁和木工的工艺。

加工房里挖了大大小小的火坑,上方都挂着可升降的梭筒钩,木材加工前先放在火上预热。

预热后的木头不再坚硬,硬度大大减小,跟柏树硬度差不多。

锅底人把握好火候,立马从炭火上取下木头趁热进行砍、割、刨、凿等系列加工。

待冷却后木头又恢复到原来的硬度。

经过打磨的木刀、木斧子切玉如泥,不逞多让铁刀、铁斧子。

而且木具比铁具耐用,不生锈。不过木具没有铁具耐火烧。

煮饭的锅烧水的壶是把一节节树筒子中间凿空打磨而成的,直接架在火上长久地烧外表容易炭化。

因而他们的锅具使用寿命不长,十天半个月就得换新的。

后来女人出了新招,每次用锅之前用黄土石灰掺和成糊糊抹在锅底上,用完后将外面烧成锅巴的那一层敲掉。

这样一来大大加长的锅具的使用寿命,一口锅能用年把。只是导热性差多了,但保温性强。

盐的自制铁桦树的利用让锅底人与外界完全脱钩了,他们没有需要向外界购买的物品了。

整个锅底是一个大家庭,老人共同赡养,孩子共同抚育。老虎来了一起打,困难来了一起克服。

男人负责耕种、采猎,女人负责纺织、家务,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他们团结一致,相亲相爱,不存私心。

他们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只有长幼之别,不存在嫌贫爱富盛行尊老爱幼。

锅底男人崇尚武术,六岁开始练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终身不懈。

女孩子到了八岁就学纺纱,十二岁学织布、做针线,同时兼学做家务。

只可惜自解招喜出去后读书写字几乎荒废了。

锅底第二代人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纪,手握着笔颤抖不已就不谈读书写字。

锅底第三代人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抽不出时间也静不下心来读书写字,锅底第四代人正是读书的年纪可是得不到指教。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沉醉于舞刀弄枪、酣歌恒舞也有少数儿孙辈爱好舞文弄墨,勤勉好学,文字是不会失传的。

经过锅底三代人的努力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自此后锅底人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