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舌战群儒(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零年代,从种田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暗管就是在关键路段,用砖石或木材做管道,以防碎石滑塌、雨季冲毁。至于岩层,咱们捶过几处山石,大多是泥岩夹沙层,硬度相对可凿。”

说到此处,林生又将一袋泥土样本和几块石头摆在桌面。

“这些石块就是那山腰收集的,表层虽坚硬,实际更像风化岩,稍有工具即可开凿。过去修成市政还很难,但用人海战术凿一条小渠应不是天方夜谭。”

一旁的技术站老水利员哼了一声:“人海战术?这年景,咱可调不出多少壮劳力。”语气含质疑,“再者,若真凿通了,水量能否稳定?半年后若干涸了咋办?”

林生神色不变,对答如流。

“我在山洼边挖了探井,测量过土层湿度,再加上董猎户多年来在山里打猎的经验,都能看出乌窟洼在干旱季节仍有水。山里人不会拿命开玩笑,他们年年靠那儿取水做补充,此处绝不是季节性浅水。”

说到董猎户,县里干部们面露疑惑:“谁?”

李洪昌赶忙插话:“就是山中一独居猎户,脾气古怪,但熟悉地势,曾帮我们指过那水窝。”

桌上资料看似详实,但一帮干部依旧面面相觑。

毕竟这工程是“硬骨头”,一旦失败,劳民伤财。

齐干部皱眉敲桌:“林生同志,你的图纸虽显用心,可要真开工,牵涉数十人几个月劳力,还要申请到砖材、粮食配额,都得县里批。现在国家整体形势也很紧,若失败,你能负责?”

林生毫不退让:“责任不能全压我一人,但我愿承担技术指导的责任。若失败,我林生自请处分也无妨;可若成功,柳家湾乃至周边几个村都能受益,减少多少饥荒损失啊。”

“年轻人口气不小。”另一个年轻干部冷冷一笑,“就算技术上勉强通过,人力物力如何解决?别忘了还有公社指派的其他任务,粮食征购也压顶。”

林生并不反驳,顺着年轻干部说了下去:“确实困难。但我们柳家湾可以先行自救。”

“村里壮劳力和知青加一起约六七十号人,分批轮流上山,每天保留一定人数继续田间生产,不影响基本口粮;再向邻村借部分人手——他们若能享用这条新水源,也愿意派人;粮食供应方面,我们可请求上头在定量基础上稍作照顾,毕竟这是为农田服务的工程。”

李洪昌在旁频频点头:“是是是,我也跟周边几个村聊过,若真能通水,他们也愿意出人。只是还得县里给个批准。”

众人听罢,仍沉吟不语。

那老水利员眯眼再问:“你说的暗管技术,从哪学的?如今咱们缺水泥、钢筋之类材料,拿啥做管道?”

林生胸有成竹:“木管或竹管也行。选质地坚硬的树木,做成拼装圆筒。虽不如钢筋水泥,但够用。之前我在农大曾看过苏联和北方某些水利资料,他们也有类似木管渠道案例。”

说着,林生列举了几个前世学到的农田水利事例,半苏半中,名字略显生疏,却让在座之人听得半信半疑,但又倍感新鲜。

“苏联那边还有这法子?”老水利员琢磨着,突然脸上稍有放松,“倒不是没听过竹木管道,只是做起来麻烦。不过,也可一试。”

邵平等知青在后排听得惊讶:“林生还懂苏联农业?”

本想冷嘲,却又眼看林生讲得条理分明,不知该如何插口。

沈兰与宋雯雯站在人群边,更是看得目不转睛,暗暗钦佩林生能在这种场合扛住压力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