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树立天才人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58大国工匠》最新章节。

回到三车间,郑源军带着秦风来到他的工作台。

上面杂乱的堆放着各类工具。

秦风之前跟着于大河干过木工,上面的大部分工具他都认识。

郑源军道:“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是根据图纸和要求,进行零件加工,并保证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所以,一个合格的钳工,首先必须要会看图纸。”

秦风笑道:“师傅,我之前干过木工,虽然木工的图纸没有工业图纸这么精细,但图纸我基本都能看懂。”

郑源军一笑,拿起了一个工具:“我倒是把这茬给忘了,行,那我们直接开始认识工具吧。”

“这是游标卡尺,大部分的测量都靠它,你之前干过木工,应该用过吧?”

秦风点点头:“嗯,用过,我们做木工的时候也是用它来测量。”

郑源军点点头:“那我就不多讲了,这是铰刀,在攻螺纹和铰孔的时候,都会用到他。”

“和他一起配合使用的,是铰杠、丝锥、板牙、板牙架这几个工具......”

“这是异形锉,用于特殊形状的锉削......”

郑源军开始拿起桌上的工具,一一给秦风介绍。

整个介绍的过程杂乱无章,拿到什么介绍什么。

就算秦风有一定的基础,也不可能在这短暂而又散乱的介绍中,记住剩下的工具。

其他毫无基础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估计还没有介绍完,脑袋就已经变成一团浆糊,更不用说记住名字和用途了。

这就是师徒模式的弊端。

能当师傅的,确实是有技术的。

但首先是师傅首先是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并不是很情愿把技术传授给徒弟。

就算传授,往往也会有所保留。

再一个,即便师傅真的愿意教授徒弟。

但他们不一定有系统的进行技术传授的能力,技术传递的过程效率低、周期长。

再有就是这技术手法个性化十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不利于复制和传承。

这也是为什么一名学徒需要2-3年才能出师。

介绍完工具,郑源军道:“工具有些多,一时半会你肯定记不住。没关系,以后多用,你就熟悉了。”

“这样,我先操作,一边操作一边给你进行简单的讲解,你一边看一边听,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

秦风点点头:“好!”

郑源军道:“现在我要攻丝,给这个螺丝切削内螺纹,首先要用到的工具是......”

他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讲解。

讲解得很浅显,很多重点都未抓住。

甚至在操作到关键时候,连讲解都忘记了。

秦风就端端正正的站在一边看着。

钳工的操作手法较多,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想要完全掌握相关技术顺利出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对于思维灵活的后世人,这没有过于复杂的大型仪器、高深的技术壁垒,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比如攻丝,不外乎就是用工具和机械,在螺丝的内部切削螺纹。

想要学会并不难,但要学精,就需要熟练度的积累。

灵活运用各类工具和手法、稳定的产品质量、精度把控,以及长时间保持专注和细致,这些才是真正的难点,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练习和积累。

但对于有挂的秦风来说,也不会太难。

下班回家,秦风一边吃饭,一边简单和没去出晚工,特意在家等他的张海霞聊聊了顺利入职的事情。

晚上八点多,秦风就上床睡觉了。

在床上躺下之后,秦风打开了噎鸣空间。

首先利用空间的模拟功能,在二倍速度下模拟白天郑源军的介绍和操作。

功能打开之后,白天的所见所闻,就成了一部身临其境的3D电影,且秦风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和聆听。

音画同步,且随时可以暂停和后退、快播慢放。

加上空明状态下,学习焦虑提高了无数倍,只是一遍,所有零件的名称和介绍,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