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战败之罪在姬信(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商周奋战录》最新章节。

战胜祭祀结束后,商国高层便在朝歌召开了审定《商礼》的会议。

在鹿台的宫殿内,商国高层全都是正坐(跪坐)。子秀心中叹气,却神色平静地走到王位旁的首位上,以优雅的姿势跪坐起来。

中国的跪坐姿势并非全身重量都压在腿上,跪坐之时都会配合“支踵”。支踵是一种夹在两条小腿之间、隐藏在臀部之下的小凳子,以解决跪坐所带来的不适。

除了支踵,还有脚垫、膝枕等,这些工具都在配合人体腿部的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膝盖和腿部的压力,提高跪坐的舒适度。

即便能坐出极为庄重优雅的正坐姿势,子秀依旧不喜欢跪坐。在生活方面她尽可能向陈媛媛靠近,平日在家用椅子和凳子,外出行军打仗则使用马扎。

但审核《商礼》太过于重要,以至于子秀很快就忘记了这些不适。

礼,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制定“礼”,需要脚踏实地,决不能脱离现实。

《商礼》的开篇就讲述了大商是什么样的国家,为了实现大商的长治久安,要建立何种制度,再根据制度需求,设置官制。

此时大商的社会是分封制度,商王该获得多少直属领地,各个诸侯的等级,以及不同等级可以获得多少封地。封地的划分规则,继承规范,领地属性。

在封地的现实基础上,诸侯与商王之间的相互关系,诸侯与朝廷的相互关系,以及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制度模式而产生的进贡,赏赐,出兵,救灾,都是《商礼》中的一部分。

每一条都不是空对空的想象,而是基于现实思考得出的规范。

子秀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想让《商礼》在高层通过,至少需要半个月。在商国上层通过,大概得半年。至于执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子秀甚至不愿意花心思考虑。

事情比子秀想得还糟糕,《商礼》讨论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在高层达成共识。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诸侯排序的先后顺序上。

在子秀没看到的地方,商国国内反对商王子受的势力依旧在活动,他们并没有因为此次周国伐商失败而放弃借助外力的打算。在《商礼》正式提出后,周国开始接连得到了商国高层的最新消息。

在牧野之战结束两个月后,周国春耕完全结束,周王姬发召集全体大臣参加会议。

周国高层同样是跪坐议事。大臣们看完消息内容,太宰姬旦当即进谏,“大王,《商礼》暴虐,征战必起。”

在周国谈论起《礼》,太宰姬旦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姬旦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周礼》的编制,只是还没拿出来公开讨论。

姬旦这么讲,就堵死了讨论《商礼》具体内容的可能性,将讨论方向引导了战争上。

周国大臣们也不反对姬旦的思路,纣王是天下诸侯给商王子受起的外号。“纣”,指的是战马索具中勒在马屁股上的皮革,用以驱使战马向前。纣王即位后,就不停地驱赶着商军对外征伐。诸侯们说纣王暴虐,真的不是污蔑。

纣王已经征服了东夷,痛打了南方的徐夷与淮夷。周国大臣完全不相信纣王接下来会北上,西方的周国肯定是纣王接下来的讨伐目标。

牧野之战已经证明了商军骑兵的强悍,周国大臣中不负责战争的几位都看向姜子牙,想听听太师姜子牙的看法。

在众人的瞩目下,姜子牙开口了,“大王,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整兵精武,寻求贤才。”

话题又被撂回给周王姬发。

姬发对于周国现状很清楚,有实力的人才早就被发掘一空。如果还要寻求人才,人才就是那位。但使用此人,顾虑太多。姬发只是点点头,却没有接话。

周国大臣们之后就讨论起商国何时会出兵,若是出兵,首要目标会是谁。

讨论的结果非常不令人安心。纣王即位30年,光针对东夷就讨伐了15次。加上对徐夷和淮夷的讨伐,纣王每年都会发动一次对外征伐。

对东夷的15次讨伐,每次短则90余日,长则120余日。还有过一次高达240余日。

按照最短的90余日来算,商国每次讨伐后,会修整8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也就是说,半年内,周国一定会遭到商国的讨伐。

周国下达命令到各诸侯领地,诸侯们选拔出兵人员,准备兵器甲胄,粮草补给,集结部队抵达指定地点。再由周王对周国军队进行编组,整训。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整编完备后,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用来进行兵力调动与布置。

留给周王姬发自由控制的时间已经不到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周国王廷必须解决的问题可就太多了。首要问题就是要召集周国诸侯,让他们接受与商国交战的决定。

诸侯们分居各地,从封地抵达周国国都镐京,少则数日,多则半月。商量完事情,从镐京返回封地,也得同样时间。

把这些都计算进入,周王姬发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召集诸侯的准备。

姬奭负责民政,他说道:“牧野退兵已两月,当召集诸侯议事。”

姬发这些日子不停赐给周国诸侯赏赐,根据前去的官员讲,周国诸侯们刚回到封地之时情绪非常差,随着时间过去,怨气已经开始消散。姬发又看向群臣,大家都不反对此事。姬发便下令召集诸侯。

朝会结束后,姬旦被姬发留了下来。果然如姬旦所料,姬发问道:“旦,诸侯中可有需在意之人?”

姬旦这些天已经对此次诸侯大会思考良多,早将各种可能考虑清楚。此次牧野退兵,周国诸侯就对周军殿后的决定极为不满。退兵伤亡很大,诸侯的怨气不可能因为两个月的时间就消散。一旦他们在镐京聚集,定然会要个说法。

“大王。牧野之时,乃臣力主周军殿后。若诸侯震怒,臣愿请罪。”姬旦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