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先南后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穿越孙权,我在江东砍鼠辈》最新章节。
1254年初,忽必烈的中军也抵达大理城下,对大理城形成合围之势。
眼见大势已去,高氏和段氏纷纷弃城而逃,蒙古军队顺利攻占大理城。
忽必烈听取汉人谋士姚枢的建议,下令禁止滥杀无辜,稳定城内秩序,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定支持。
随后,忽必烈与兀良哈台合兵一处,继续攻城略地,大理周边城池纷纷投降。
然而,仍有部分地区负隅顽抗,尤其是善阐城尚未归附。
忽必烈在完成既定目标后,留下兀良哈台继续征服未归降的部落,自己则带兵北返。
兀良哈台不负重托,在云南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先是攻陷昆明,进兵昆泽(滇池),并成功俘虏大理国王段兴智。
1255年,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率军攻入贵州和四川凉山一带。
当地的水西、罗罗斯,阿伯国、阿鲁城等土司蛮国,面对蒙古铁骑的强大攻势,纷纷选择投降。
在短短三年内,兀良哈台成功平定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周边的乌、白等蛮三十七部,特磨溪洞三十六,金齿、白衣、罗鬼、缅中诸蛮,也先后归顺蒙古。
1256年,兀良哈台带着俘虏北上,觐见蒙哥大汗。
大理国王段兴智向蒙哥献上大理地图,蒙哥大喜,决定继续封其为大理王。
随后,兀良哈台带着段兴智返回大理。
途中,兀良哈台与铁哥会师,对乌蒙山一带发动进攻。在这里,他们击败了南宋军队,夺取了南宋在宜宾一带的战船 200艘,成功打通了从大理到成都的反攻通道。
1257年,兀良哈台再次从大理出发,攻入越南。
越南陈朝军队难以抵挡蒙古铁骑的进攻,国王被迫逃到海岛避难。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蒙古军队难以适应,最终选择撤退。
1258年,越南陈朝向蒙古称臣纳贡。至此,蒙古成功实现了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同年,蒙哥大汗发动灭宋战争。
忽必烈率领东路大军进攻江汉一带,兀良哈台则率领西路大军从越南攻入广西,蒙哥亲自率领主力从四川东进。
原计划三路大军在鄂州会师,然后直捣南宋首都临安。
然而,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不幸身死城下,导致会师鄂州的计划落空,灭宋战争不得不推迟。
尽管如此,蒙古攻取大理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在此次战争中得以充分体现。
兀良哈台率领的军队从广西一路打到湖南,在即将攻取长沙时,传来蒙哥去世的消息。
于是,兀良哈台奉命带领军队北上,与忽必烈在鄂州会师,随后返回北方。
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由于驻扎在云南的大军主要由忽必烈和兀良哈台统领,云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忽必烈的势力范围。
1271年,元朝建立后,在云南设立“云南行省”,治所位于中庆路,统辖三十七路、五府。
首任平章政事为色目人赛典赤,他在云南积极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时隔千年,中原王朝再次在云南设置了一级行政区划,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蒙古攻取大理的战略行动,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古皆是先取贵州,再攻云南,或是先取四川,再攻云南,蒙古打开了由云南攻四川,和云南攻贵州、广西的先例。
自此,元朝开启以云南制川蜀的路线,导致云南的地位直线提升,朱元璋灭元后亦遣其养子沐英永镇云南。
这也是为何后世说起西南三省,皆是云贵川,不是川贵云,因为元、明、清三朝云南皆是老大,四川和贵州仅是被制衡的。
对于此策,孙权持怀疑态度,不是策略不行,是这时期,云南的路真不行。
想大军通行,简直痴心妄想,山林中是真的猛兽横行,瘴气丛生,更别说后勤补给。
以云南,丽江一线,绕成都,攻汉中,就更不行了,补给线如此之长,根本搞不定。
但,这也启发了孙权,南中可是有孟获、突兀骨、祝融夫人等蛮族猛人,只要能收起心,自然就有了攻益州的兵。
诸葛丞相都能派大军七擒孟获,就说明有路,孙权自然可以收孟获以攻巴蜀,定有奇效。
再说,此乃凤雏第一策,孙权也不能打击其积极性。
当老大的,只有你什么都听得进去,大家才会什么都说,大伙什么都说了,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即使有的人一张嘴你就知其不靠谱,你也得心平气和的跟他说,你说的不错,我觉得非常好。
再者,庞统的计策本就有可行性,肯定胜过白衣渡江毁联盟。
想这些都太早,庞统的计策是有前提的,交州,得到交州再言即可。
孙权于是赞道:“士元大才也,巴蜀依天险,易守难攻,依此计攻之,必可事而半功倍!”
“此计可列入战略计划,等拿下交州再行实施!”
庞统也知为时过早,只不过聊到四方战略,一时心痒罢了!
此时,二人还不知,就是这一晚的天马行空,将在未来成为突破刘备严密防守的绝佳妙计。
先南后益,也将为后世无数野心的争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