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拍短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1999开启我的电影时代》最新章节。

现在大家平时的消遣渠道无非就是电视、报纸、杂志、小说。

又因为电视的普及还不够多,报纸、杂志、小说这种便宜的消遣方式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也是现下最主要的宣传方式之一。

所以在这个年代想出名最快的方式就是上这些刊物。

要论这年头谁最有钱,除了那些大老板,就是那些成名的作家了。

别看作家属于文艺圈的,但在90年代作家才是内地影视圈的主角。

作家的地位在圈内可是非常高的,现在大部分的电影还是以文艺片为主,这些剧本全都出自这些作家之手,而且都还集中在那几位大作家身上。

就连电影局的审核部门都有这些作家的身影。(这个时间应该叫广电,但为了方便还是叫这个名字吧)

说他们2000年之前垄断了影视圈90%以上的剧本也不为过。

冯晓钢牛吧,97年一部《甲方乙方》开启了内地电影贺岁档,98年又是一部《不见不散》连续两年拿到国产电影票房的前三名,一样被这些作家喷得死死的,把他压得头都抬不起。

一直到几年后老谋子的一部《英雄》横空出世,开启了内地商业片时代才将这种格局打破。

咳咳~

扯远了。

所以吕杨和《驴得水》想快点出圈,那就得登上这些刊物才行。

打不过就加入。

赚钱嘛~不寒碜。

不过上哪一家刊物好吕杨对这方面一窍不通。

苏予见他挠头,便笑呵呵地说道:“我前两天和《人民文学》的编辑主任谢名清吃饭,聊到你的《驴得水》,他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

吕杨闻言激动道:“我也能上《人民文学》?”

“你回去好好把《驴得水》修改一下,弄成个短篇,送到我这来,剩下的你就不用管了。”

“我马上去改!”

话还没说完,吕杨就立马站起来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办公室。

到底是年轻人啊,苏予轻笑着摇摇头,然后看向留下的那份剧本。

中戏导演专业好不容易出个人才,不帮帮忙怎么行。

苏予收拾好东西,然后把剧本小心地放进公文包,然后挂在身上急匆匆地出门。

···

吕杨回到宿舍后,花了几天的时间就把《驴得水》修改成短篇小说,然后交给苏予就没管了。

他现在思考的是短片该拍什么。

摄影机和胶卷学校的器材室会提供,场地费和一些服装道具什么的费用到时候拿发票回来学校会报销的,但操作人员和演员这些就得自己找了。

拍《万万没想到》?

不可能的,别说时代不同,这种恶搞的表现方式就不是学院派能接受的。

拍《老男孩》或者《父亲》?

行到是行,但是这两个短片都在30分钟以上,光是胶卷的钱就得花个十几二十万,器材室那边根本不可能批得下来。

一个作业而已,哪里值得花这么多钱。

吕杨思考良久,突然想到一首歌,眼睛顿时一亮。

这个可以啊,这首歌的背景故事稍微添加一下,就能做成一个完整的短片,而且故事立意也不差,大不了就当拍了个加长版的MV。

就这个了!

吕杨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在草稿上写下剧本的名字:《赤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