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主本是佛,佛本是道(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最新章节。
“明国君臣就是来我洪沙瓦底,兴盛佛教,再复中土。”
李定国白文选焚烧寺院,劫掠百姓,搞得怨声载道。
朱慈煊拉拢佛教寺院僧侣时,自然要释放善意。
这也不是胡说。
朱慈煊叔父朱由楥病故前最后的遗言。
就是以伽蓝罗汉之言让瞿式耜辅佐永历。
有一个僧侣迟疑道:“明国太子不是信奉的西方天主吗?他也是佛陀转世?”
其他人纷纷注目怒视。
这是在说大明统治洪沙瓦底是有名与义。
扯有的没的干嘛。
他们不知道明国太子重用欧洲人和天主教奴隶吗。
老僧侣伸手一按,并不在意:
“无妨。”
“拉乃法师,你可知道中土的道教,和圣人老子李耳。”
拉乃法师微微躬身:“可是诸葛孔明的教派?”
诸葛武侯在西南的影响力是不用多说的。
中土十几次天下大乱,巴蜀汉人南迁,把武侯崇拜带入云滇。
杨慎,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国朝养士百五十年的那个。
被朱慈煊天祖父嘉靖帝大礼议逮捕,充军滇南永昌。
寄情山水,浏览地理。
记录永昌城外有村曰旧汉,言语衣服类蜀人。
而等到大明征服西南,设立三宣六慰,有不少汉人将士留守滇西滇南土司。
又跟武侯攀亲戚。
盖因麓川有不少孟卯勐养孟定之类的土司,孟为大姓。
汉人为了抬身份,鄙夷蛮人。
就说孟姓土司是孟获的后人,自己身为诸葛武侯的后裔要高一筹。
不少掸族人书读的少,也跟着起哄崇拜诸葛武侯。
东吁郡同古城虽在下洪沙,但靠着麓川高原西麓,还是听过些许武侯故事。
前几代东吁王想征服麓川,也曾传入佛教僧侣。
彼处也不少以武侯道教排斥。
老僧侣点了点头:“既知武侯道教,却不知,道教有本经书,言道教圣人曾东出中土,去天竺教化蛮夷,点化佛陀成佛。”
众僧皆是一愣。
有这说法?
中土真是世界文明的起点?
他们也不在意。
他们吃三净肉,连荤腥都不禁。
洪沙瓦底的佛教也有派别之争,但不在于佛经理论,而是寺院戒律。
譬如要不要打伞,出行用不用棕榈叶遮头,袈裟是左袒还是右袒。
所以佛陀是自悟还是被道教圣人点化,不干他们事。
老僧侣双手合十:“尔等又不知,我曾在马都八听闻西方传教士有言。”
“西方圣人曾游历天竺,从学佛陀座下,习得死而复生的秘术。”
“如此而言,主本是佛,佛本是道。”
“三教普度众生,教人向善,皆为一体,明国太子信天主,亦然是我佛座下转世。”
“不然何以佛教洪沙,红月赐其甲,刀枪不入,失魂得神力,觉醒擒象。”
众僧被老僧侣这一套一套的,弄的目瞪口呆,脑子混成一团。
拉乃法师反倒率先清醒:“明国君臣既都是佛陀转世,我们这些供奉神佛的僧侣理应归顺大明。”
其他人也迅速醒悟。
圣人们都是两千年前的人,关他们何事。
老僧侣的话就算全是荒悖虚假的,也无所谓。
反正是找借口,造反莽白,投奔明国。
“同古城守军副将,联系我,愿与我等里应外合,拿下同古城献于明国太子。”
老僧侣解释道。
莽白放弃驻守同古,副将也不愿意坐着等死。
主将手握五百可战之兵,方才联系僧侣召集人手协助。
“我们都是王室子弟,持戒出家,也有奴隶和阿赫木旦,联系山中的掸族人克钦人,也有两千人手。”
莽白不仅在勃固大光勃生三郡大开杀戒,连自己封邑的小土司也没放过。
靠近同古城的头人首领都早已心生反意。
拉乃法师及时出声:“我这就起身连夜进同古城王宫,联系我姨母彬牙公主。”
彬牙公主乃是他隆王妾室,生下卑谬侯莽温。
两月前莽白投莽温入大金沙江,便将其囚禁在同古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