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内斗亡国,亡国也要内斗(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最新章节。

朱慈煊刚穿越时,失魂发疯,为了不惊扰皇帝皇后,行在特意在竹城边缘重新修建了一间高脚屋,治愈太子。

东宫草屋,现已为大明伪监国朱慈煊的乾清宫,兼内阁议事堂。

朱慈煊将初步安抚行在臣属的沐天波等人召来开会。

除了王启隆邓凯等四将,还有第一个投诚的潘璜,以及被强压来的任国玺。

其余吏部郎杨生芳,户部郎王祖望等对永历尚忠心,不会轻易变节。

国舅王维恭,内官杨国明等人首鼠两端,反复横跳,不值得信任。

潘璜无依无靠,孤单少年,谁强跟谁。

任国玺刚正孤直,类魏征海瑞人物,虽没投靠朱慈煊,但也不会见风使舵,是以朱慈煊特意将他唤来。

至于早就拉拢的一流外交官陈安德,早前就派去下洪沙瓦底的勃固看看有没有去往欧洲的路,李定国白文选剩下的两万人马打不过东虏,驰骋欧陆还是绰绰有余。

实在不行就学耶律大石搞个西明。

朱慈煊低头沉思,貌似他可以在莽白兵变夺位时,搞一波大的。

刚抽了三发天命,特别是【儿皇帝】加【大丈夫】能发挥大用的组合技。

他本来是打算以两国休战的借口,诱惑莽白上位换取自由。

但好似可冒险一箭双雕。

神色复杂的沐天波率先开口打断朱慈煊的思绪:“太子殿下,何至于此?!”

朱慈煊抬首看向还没将他当监国的黔国公,其身后邓凯几人也是茫然疑惑,就连东宫太监李崇贵亦欲言又止。

马吉翔势力庞大,借助洪沙国兵马,诛杀他们,重新掌握朝堂,是他们本就约定好的。

此后也不过是寻觅时机,突出重围投奔李白两藩。

怎么就突然逼宫夺位了呢?

太子你与我们的承诺呢!

而且还粗糙至极的当场监国。

昔年永历帝在桂西梧州粤东肇庆流离播迁,都还能维系桂藩尊仪,隆武帝殉国,国家危难一时,永历帝监国都还搞了个三让三辞。

就连广府的小唐王绍武仓促监国称帝,都还去戏班搞了上百套君王大臣的戏服披上,走完流程。

哪怕大明已经就只剩小猫两三只,也断不至于如此粗疏着急。

朱慈煊淡然道:“沐国公,你们为何答应与我相约锄奸诛宦,不就是我父皇优柔寡断,不能决事吗?”

“依照协定,清君侧后斩关而出,父皇知晓我们的谋划后,要你们带上他,你们带不带。”

沐天波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永历帝乃是大明眼下唯一的旗帜,为大西军、夔东十三家、东南郑延平所共同认同依顺的。

他们也是实在没法,才想带太子突围,再立旗帜。

但天子下令,做臣子如何不听?

去岁,即使兵部及礼部尚书直文渊阁大学士的扶纲,和晋王李定国,掌控朝政和军队的两人坚决反对他们入洪沙,也不得不听从皇帝诏令。

李定国白文选高文贵攻洪沙勤王救驾,哪怕连战连胜,天子敕令退兵,还不是只能退兵。

“父皇你们要带。”朱慈煊继续冷声道。

“皇后和太后向皇帝施压,你们要不要带?”

沐天波再次沉默以对。

永历帝性子柔软,还有些妇人之仁是众所周知。

昆明撤退时,怕清军劫掠百姓,就把本该烧毁的粮秣留存库房。

以至于东虏三路大军进攻滇省,战线延绵千里,结果却毫不费劲的休整完备,继续向滇西滇南的大明诸军继续追击。

进而迫使永历行在继续从永昌撤离,进入洪沙国。

行进途中,贼兵袭扰劫掠行在,永历帝本来都要逃出来后,马太后大呼天子要弃母否。

邓凯等人又不得不重新回去救出太后等人。

皇帝真要斩关出逃,太后说一声就必然要带。

“太后皇后要带,皇子呢,几位贵妃呢,天子的亲眷要带,忠贞死士的家眷就要放弃吗?”

沐天波轻轻摇头,低着头垂下眼睑。

无奈承认太子说的没错,带着一大批家眷他们不可能斩关突围。

若不让永历帝丧失话语权,有着任国玺等近臣,他们无非又是陷入内斗争权的循环中。

此前马吉祥独揽朝政,也不乏争权争官的,任国玺几度和太常博士邓居诏在御前互殴。

残明十六载,内斗就会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就连一直愤恨怒视朱慈煊的永历近臣任国玺,此时也缄默无言,心中认同太子不忠不孝的言语。

李定国的旧将王启隆排众而出,环视左右:“我们本就打算携太子突出,后面防天子遇难,续大明皇祚而继嗣。”

“如今不过提前了些时日,尚在囚下,何必争议这些细微末节,让陛下殿下脱险安稳才是真正的大事。”

“太子监国与否,自有晋巩二王来为定夺?”

沐天波几人望向王启隆戟指外面,行在中搬着金银的洪沙兵,怔了片刻,无奈苦笑着向朱慈煊拱手,算是承认朱慈煊夺权得到的监国位。

潘璜面容带着稚嫩,开口道:“上皇仁柔,若诸位大臣真想行险做事,非殿下这般果决英主不可。”

朱慈煊的拔擢,让他十六岁就从五品,可比他一天到晚谄媚进言的永历帝慷慨多了。

他是最希望朱慈煊监国位稳定的人。

甚至进一步的登皇帝位。

直接将朱由榔定义为太上皇。

朱慈煊摆手:“如孤说的,大明君王死社稷,我不会再逃了。”

“我与洪沙国交易协定,欲要换取吾弟和皇后脱险。”

沐天波等人皆是一怔。

等听到朱慈煊和莽白的约定,以及欲向洪沙国称臣,求取皇后皇弟自由。

再以身行险,放命一搏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