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转载和补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78从长影厂开始》最新章节。

他们立刻去信上海文艺,求得了那边邮寄过来的刊物,这才了解了完全情况。

这一看不要紧,许多人都被那老辣的文风、精彩的故事和动人心魄的精神内核所震动。

要不是有胡苏和张天民力证,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这种文章居然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写出来的。

可不管怎么说,好文章就是好文章。文联和作协立刻决定,要求本省的刊物转载这篇小说。

“李子成同志你好,我是吉林文艺的编辑耿双龙。这次过来,是想要征求你的同意,转载《伐木人》的,希望这么好的小说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要转载自己的作品?

这种事李子成当然高兴了。

这年头资讯传播太慢,即使是好东西也很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文章、电影甚至要等到许多年后才会引起反响,太耽误事了。

“这篇小说可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

听到他的强调,耿双龙重重点头。

“没错,我们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我们吉林文艺是本省最大的文学刊物,经过我们的转载,一定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这孩子就是不上道。

逼的李子成不得不主动点。

“我是问……转载的稿费多少?”

“额……”

耿双龙有点傻眼。

文学!

多么高尚的字眼啊!

谈钱?

“你们不会是想白嫖吧?”

李子成眼角立起来了。

“没有,没有,我们会给稿费的。”

见他似乎要生气了,耿双龙连忙清醒过来。

“你看……千字一元如何?”

《伐木人》在上海文艺首发,那边特意给了千字四元的超额稿费。吉林文艺是转载,千字一元也算过得去。

李子成算了算,发现才三十多块钱,咂吧咂吧嘴,只能表示可惜。

奈何这个时代就这标准,蚊子肉也是肉,他也没有办法。

“好吧,我同意了。”

耿双龙得到了许可,欢天喜地地走了。留下胡苏、张天民对他一顿批判。

“臭小子,年纪轻轻的,钻钱眼了?”

“本来挺神圣的事,咋就那么市侩呢?”

李子成脸皮厚。

“我都还没结婚呢,攒点老婆本怎么了?”

胡苏和张天民哈哈大笑,拿他没有办法。

“加入文联和作协的事,你答不答应?”

见李子成沉吟不语,张天民若有所感。

“加入文联和作协有补贴的,每个月三十多元钱呢。”

“十分感谢文联和作协的看重,身为年轻后辈,能够为中国文学尽一份力,是我的光荣。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可去你的吧,你就是贪图那点补贴。”

胡苏和张天民笑骂不已,但李子成加入吉林文联和作协的事也定了下来。

“别忘了过后去补办手续。”

两人吩咐了一嘴,这才离去。

李子成本以为小说的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他忽略了这个时代一篇好文章意味着什么。

长春火车站,朱石茂拎着大包小包下来,眼神好奇而紧张。

他从未来过东北,对这里完全不熟悉。但是一想到电影,又浑身充满了力气。

他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来到了路边,看到不远处有个警察,便走了过去。

无独有偶,他刚刚走到近前,另一侧有个女人也过来了。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

“警察同志,请问长影厂怎么走?”

问完,两人同时愣住,互相打量起对方来。

警察给他俩说了路线,还热情地护送到了公交车站。

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反而是人家女同志比较外向。

“同志,你去长影厂……也是找李子成同志的?”

朱时茂一愣,惊讶地道:“你也是去找李子成同志的?”

孰料他这么一问,那女的登时警惕起来。

“不知同志是哪个刊物来的?不过这次得绅士风度一下,要让让我才是。”

朱石茂观察对方的样子。

个子不高,脸圆圆的。一头披肩短发,带着自来卷。神情有些活泼,但眼神略有点锐利。

这是一个事事争先的人。

有了基本判断,朱石茂不想起争执,忙道:“你误会了,我不是搞文学的。我是从福州来的演员,这次过来是拍电影的。”

得知他不是什么刊物的人,女人登时友善了许多。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张德宁。”

得知是个编辑,还是首都文学刊物的编辑,朱石茂小心了许多。

“你好,你好。”

张德宁不愧是四九城的人,话唠的很。

“同志,你说你也是来找李子成的,还演电影,是什么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