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登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78从长影厂开始》最新章节。

谢缙成名已久。

《女篮五号》和《红色娘子军》让他扬名全国。

不过谢缙在上影厂的日子不算太好过。

许多人都觉得他离经叛道,总是想要拍些出格的东西,弄的人心惊胆战。可以说,在上影厂里,谢缙就像是一个孤行者。

对于这种环境,谢缙是完全不在乎的。

相反在他看来,那些人就如同燕雀一样,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完全没有看到时代已经变了。

新世界已经敞开了大门,清新的春风即将拂过中华大地。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代,怎么能墨守成规呢?

必须要追赶上新时代的潮头,也要对旧时代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盖棺定论。

这才是他致力于发掘新题材、关注新思潮的原因。

奈何上影厂给不了他这种支持。

谢缙敏锐地注意到,相比起死气沉沉的电影界,文学界已经走在了前头。

刘欣武于去年11月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班主任》和今年5月份王余玖在安徽文学发表的《窗口》,全都赤裸裸地将过去的历史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字里行间的批判态度,仿佛向旧时期开火的号角。

普通读者只能从中品味到感同身受,追思过往的艰苦岁月。但他是导演,他从中看到了革新中国电影新气象的希望和方向。

既然厂里的剧本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他干脆将目光盯上了文学作品。

这天早上,谢缙溜溜达达地来到了巨鹿路675号。

看着门房外墙上挂着的上海文艺的招牌,他就觉得十分亲切。

而他并不知道,未来这面墙还会挂上收获、萌芽、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新概念作文大赛等更多的招牌。

而无论哪一个招牌,在中国文学界那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谢缙超喜欢这里,每次来都跟回家一样。

“哟,谢导,你又来了?”

“唐主编,不打扰您工作吧?”

看到打招呼的副主编唐韬手里捧着大摞的稿件,谢缙就跟看到了百万美元一样,连忙冲上前帮忙。

“唐主编,这些都是新稿件?”

他来的次数太多,唐韬早就对他了如指掌。

“让你失望了,这些都是文件而已。不过你要看新稿件,去找小琳吧,她现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谢缙得了指引,忙道了谢,各个屋子蹿了一圈,终于找到了目标。

那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女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浑身都散发着书香气。此时坐在明亮的窗前,一手捧卷,窗外则是鸟儿欢快的鸣叫。

看到这一幕,谢缙心底甚至萌生出一个想法。

要不……不做这破导演了?

改行当编辑?

幸好他还记得此行的目的,信步走过去。

“小琳啊,看到什么好稿子了?”

李小琳,中国文学巨匠巴金的女儿,受到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同样投身于文学领域。

她毕业后去了浙江文艺当编辑,而就在今年,上海文艺复刊,巴老依旧担任主编。但巴老的身体不好,难以胜任繁重的劳动。

虽然还有唐韬、黄元两位副主编辅佐,但这两位也是兼职,忙的不可开交。

无奈之下,巴老只好将李小琳调了回来,协助自己处理审稿等工作。

对于这个调动,李小琳当然是十分开心的。不但能够回到家、回到父亲的身边,上海文艺又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亲切。

来到这里上班之后,李小琳迸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除了照顾父亲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

而她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编辑部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

“投稿的热情很高,只可惜……可堪一观的寥寥无几。”

李小琳捏了捏眉心,看了一早上的稿子,她也有些疲惫了。

谢缙的手本来都伸向稿子了,听她这么一说,便不打算看了。

虽然李小琳很年轻,但出身于文学世家,因此谢缙对于她的鉴赏眼光还是很认可的。她既然说没有好的作品,那就一定是没有了。

难道又是无功而返的一天?

就在谢缙唉声叹气时,有人走了进来。

“小琳姐,我来报道啦。”

李小琳闻言抬头,登时大喜。

“哎呀,我的大才子,你可算是回来了。知不知道这段时间累死我了?”

来回奔波千里,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贝念书也很高兴。

“有什么工作,小琳姐吩咐就是了。”

他和李小琳很早之前就认识了,他来上海文艺做编辑,还是李小琳推荐给巴老的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