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四合院现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最新章节。

中院贾家隔壁来了一家姓毕的,占据了一间厢房和耳房,男人叫毕元春,三十六七岁,是轧钢厂工人,五级工,媳妇叫金冰冰。

两口子一儿一女,儿子叫毕亚弟,女儿叫毕来娣,今年分别是十五岁和十岁。

挨着易中海家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肖立群,女的叫郑秀莉,只有一间厢房,两人刚结婚没多久,还没孩子。

后院老聋子捐的那三间房,街道办和房管科安排两户住了进来,分别是赵家和马家。

其中赵家分到了两间,赵寡妇三十多岁在棉纺厂上班,带俩儿子,男人牺牲在了北方战场。

大儿子叫赵国强,小儿子叫赵国力,分别是十二岁和九岁。

另一家马家也是一对年轻夫妇,带一儿子,当家的叫马瑞,在煤球厂上班,媳妇叫谢红娟,儿子今年四岁叫马直达。

傻柱和原剧中差不多,1951年年底,放假回到家,知道他爹跟寡妇跑了,气得围着院子破口大骂。

骂了半晌,在贾东旭的提醒下,跑到后院找到何大清留下来的信,简单看了看,把信往怀里一掖。

又跑向前院,把放在阎埠贵那里的五十万要了回来,然后带着何雨水就一起去了保定。

在保定待了几天,没见到何大清,被白寡妇骂了一顿,兄妹俩没办法,只能又傻乎乎的买票回了京城。

回来的途中,在火车上,钱还被别人偷走了,兄妹俩一波三折的才回到四合院。

因为有刘大善人的存在,两人没有像原剧中那样出去捡破烂,何雨水还是由刘海中家照顾,傻柱继续回到峨嵋酒家学艺。

到了1953年,傻柱出徒后,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照顾何雨水,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没有留在峨嵋酒家。

而是聋老太太出面找到杨继纲,傻柱进了轧钢厂食堂当了一名学徒工。

这两年轧钢厂招收了一批少数民族的兄弟,这群同胞要吃清真菜,于是厂里安排三个厨师去鸿宾楼“进修”,傻柱在杨继纲的安排下也混到了里面。

鸿宾楼是1955年在二长老应邀下正式迁入京城,最初开在和平门外李铁拐斜街,1963年又迁至西长安大街。

前两年,因为何雨水的事,傻柱比较亲近刘海中,今年年初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和易中海热乎了起来。

--------

刘平安哼着小曲,一路来到自己的医务室,推开门走了进去。

“小刘,茶给你泡好了,嘿!真还别说,你拿来的西湖龙井就是香。”黄友德品了一口茶,称赞道。

“香,就多喝,喝完我家里还有。”刘平安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说道。

茶叶这玩意,到1959年就被划为国家二类物资,1960年中秋、国庆两节,居民凭《京城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户供应1两,单身汉凭《个人购货证》每人供应2钱(10克)。

“得嘞!”黄友德笑呵呵的应道。

“老黄,诊室没活的话,我上午打算出去转转,你等会帮忙给院长说一声。”

“成,知道你是大忙人,你去忙你的,这里有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