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咦,道爷我成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诸天:从在神雕修仙开始》最新章节。

终南山,全真教。

这天正是腊月望日,年关已然将至。

朔风吹雪,卷起一片茫茫。

全真教七子门下的诸多弟子,便在这风雪之中各自抱团,于旷地之上比武较艺。

长春真人丘处机作为七子之中武功最高者,门下弟子数量不少。

只见众道士立在高台上,或演拳脚,或使刀枪,或发暗器,或显内功,然后由甄志丙李志常等三代弟子讲评一番,以定甲乙。

天气虽冷,但众人呼来喝去间,倒也十分热闹。

许清穿素袍,抱木剑,躲在人群之后,看着众多师兄们在台上施展功夫,不时呼喝加油。

全真教自开派祖师王重阳仙去之后,虽然依旧号称天下武学正宗,但声威却已然大不如前。

一方面,当今武林中各门各派好手辈出,后起新秀犹如过江之鲫,东西南北中五绝销声匿迹,江湖上已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之象。

另一方面,则是全真教内部高手青黄不接问题愈发明显。

全真七子虽然是江湖上声誉斐然的高手,个个身手不凡。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七子当中除了丘处机,其余人等实力比起江湖顶级高手,仍然力有不逮。

至于全真七子往下嘛.....

只能说是麻袋换草袋——一袋不如一袋!

因此,在七子督促之下,全真教内人人勤练苦修,比往日更刻苦了几分。

像这等岁末小考,更是年年都有。

“清华师弟,怎么不去登台露上一手,让师父师叔们指点指点?”

许清正在下面兴致勃勃的观战,忽然身旁一道声音传来。

他扭头看去,原来说话之人为一青年道士,年纪约二十四五,正是自己同门师兄沈清平。

而对方口中的清华师弟,便是自己......

全真教自创派祖师王重阳为始,七子为第二代,志字辈为第三代,清字辈为第四代。

许清两年半之前,拜师全真教时,被长春真人丘处机座下的三代弟子李志常收入门中。

因他本名中就带个‘清’字,李志常干脆不多费脑筋,就又给他后面填了一个‘华’字,是谓许清华......

清华二字之深意期许,暂且不多提。

但这名字,在许清这个后世人听来倒还不错。

至少......听起来就很有学问!是个文化人!

“清平师兄,我不善拳脚功夫,内功又练得不到家,上去不是自取其辱?”许清笑道。

说完,他又展示出怀抱中的木剑:“况且,师兄你见过拿木剑上台比试的吗?”

沈清平拍拍他肩膀,安慰道:“你跟随志平师伯学道,不通武艺之事,重阳宫上下有几个不知道的?但这次只是门下小评,纵是上台输了,也没人笑话你什么。”

全真弟子比武可以分为大评和小评。

大评,主要是三代志字辈弟子在重阳宫前互相比武,由全真七子进行观战点评。

而小评则是四代清字辈弟子较艺。

各弟子分为七处,由三代弟子们分别进行初步考察。

其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在重阳宫前参加大评,和其他六子门下的四代弟子交手。

就比如眼下的这场比斗,参赛选手皆是长春真人丘处机门下的四代弟子,并无其余六子门下的道士。

许清还想推辞,但他二人之间的谈话动静,早已惊动了高台上观战的‘评委’李志常。

李志常望了眼自家的小徒弟许清。

只见他虽然只有十六七岁,却生得丰神俊朗,姿容不凡,抱着木剑立于众多小道士之间,风姿着实显目。

李志常轻抚胡须,略有自得。

看来自己当年这清华二字,是起的对了。

“清华,你且上来。”

李志常在台上主动招呼道:“练武可强身健体,你虽然平日多喜读书诵经,钻研道学,但这护道之术也不可太过荒废了。”

他所谓的护道之术,便是武功了。

全真教虽然是道家门派。

但开派祖师王重阳却自号:学并三教,兼通文武。

这三教指的便是:儒教、释教、道教。

而兼通文武,便说的是王重阳个人发家史:即先读书科举,后练武抗金。

而且王重阳天资过人。

别人读书就只是读书,但他却分别能从三教经书典籍中,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门武功。

由此可见,全真教虽然号称天下武学正宗。

但说到底,其实也是从儒释道三教学问的土壤中,结出了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是故门下弟子,不喜武艺,醉心于道家学问者自然也不少。

例如七子之首的马钰,又例如三代之中的弟子尹志平,都常年埋首道藏中间,不问外事。

听到师父招呼,许清只好抱着自己的木剑跳上高台。

“师父,弟子学艺不精,只怕会.......”

他还没来得及说完,李志常便挥挥手,笑道:“清华,我知道你拳脚功夫不好,入门两年半也只修了全真大道歌和两三式剑法,你便只用自己熟悉的招式较艺便是。”

全真大道歌,乃是全真内功的入门心诀。

而每句歌诀,又分别有拳法、掌法、腿法、剑招与之对应。

合在一处,便是全真派的入门拳掌功夫和全真剑法。

许清入门不到三年,虽然拜师李志常,但实际上他与其他弟子不同。

正常弟子都是早课诵经,然后上午练拳脚,下午练剑术,晚上修内功。

而许清则是全天都跟在大师伯尹志平身后,请教学习道经道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