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这吴地老儿也敢自比商汤?(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萧衍龙颜大悦:“败军之将也要哗众取宠?我看侯景他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于是,萧衍如常在仪贤堂谈佛论道。

当四路大军围攻,兵力多达二十万的消息传到寿阳。

侯景大惊失色,急忙找来王伟商量对策。

王伟指着地图分析道:“当初小关之战,高欢亲率十四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关中,其势汹汹。

当时那宇文泰兵少将寡,选择集中力量主动打击中路军的窦泰,最终以少胜多。

我们也该集中力量主动出击。

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若我们在寿阳等梁军来攻,无疑是坐以待毙,势必会被困孤城。

明公倒不如弃守寿阳,引军迅速东下,直捣建康,到时萧正德反其内,我军攻其外,天下何愁不定!?

兵贵拙速,明公应该尽快出发!”

侯景深以为然,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出其不备直捣黄龙,定能出奇制胜。

八月二十五,侯景留表弟王显贵把守寿阳。

九月初三,侯景向外宣称自己要出门游猎。

其实侯景率领了七千主力出了寿阳城,直扑东南。

当时建康城内流传一首童谣:“青袍白马寿阳儿!”

为了顺承这一谶言,侯景让麾下士卒悉数身穿青袍铁甲。

侯景本人更是身骑白马,用青丝作为坐骑的缰绳。

侯景对外声称要南下攻打萧范所在的合州(安徽合肥)。

合州刺史萧范不敢大意,修城缮甲,严阵以待。

然而这只是侯景声东击西之策,其实侯景火速东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来到谯州(安徽滁州)城下。

接替赵伯超的谯州刺史的萧态是萧范的弟弟,性情暴虐,及其不得人心。

萧泰,之前为中书舍人,耗费家财以巴结朱异等当权人物,得以破格被提拔为谯州刺史。

萧泰到任之后,到处征发民夫,不管是士人还是庶人,一律让他们给自己抬轿、摇扇、打伞。

对于耻于为之的,萧泰就重加杖责;对于多送钱财贿赂他的,就可以免除。

由此,谯州城内人心思乱。

是日,侯景突袭谯州。

侯景军一到,人无战心,有甚者更是将侯景当成解放自己的义军。

一户农家里,一名叫作黄河的农民抡起锄头便要往城外走,其老母挽住其袖子。

黄母:“幺儿呀,你这是要出去造反吗?从以前到现在,造反是没有好下场的,你难道要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黄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萧泰只会鱼肉百姓,此时义军即将进城,儿子我要去跟随他们干一番事业。”

谯州助防董绍率先开城投降。

侯景一路披靡,抓获了谯州刺史、丰城侯萧泰。

于是,侯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谯州。

侯景面色大喜:“就这?那吴地老儿也敢和商汤相提并举?

我看这萧梁果真是外强中干,烂到了骨子里头了!”

侯景为了赢取民心,当即下令,免去全城百姓赋税。

【萧衍曾自我评价:“世上的议论者常把我和商汤、周武王相比,但我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商汤和周武王,商汤和周武王也不能与我相提并论。

商汤、周武王是圣人,而我不过是个凡人,这一点就决定了我不能与商汤、周武王相比。

然而,尽管商汤和夏桀的君臣大义尚未断绝,却仍然发生了夏桀被商汤放逐南巢的不臣之举;

而周武王和商纣王的君臣大义尚未断绝,却发生自焚殉国的商纣王被周武王枭首挂在白旗上的不臣之举;

反观我和萧宝卷,是在君臣大义早已断绝之后,我才出手平定那个独夫暴君,为天下人除去祸患。”】

侯景没有进行任何休整,留任约和董绍接管谯州,自己率领主力南下,马不停蹄,直扑历阳(安徽和县)。

而在高魏方面。

七月底,邺都得知侯景占据寿阳,起兵反梁,满朝大喜。

八月初二,高澄从晋阳入邺参加朝会。

高澄派遣自寒山之战便留守在徐州的韩轨和尚书辛术统率徐州诸将,伺机而动,谋图夺取长江、淮河以北的地区。

九月,历经数月有余的吏部伪造官书案,由吏部自行纠查和他人检举出的人以及自首的人多达五万余众。

由于人数实在太多,高澄除却严肃处置死几个名义上的“主谋”,其余涉案人员任官文书作废,罚钱若干,从宽处理。

至于颍川战局,依旧是高岳围困王思政中。

至于高殷,在高洋的特地“呵护下”,一直安身于太原郡公府,除却崔季舒偶有拜访,身无别事。

高殷发现,哪怕自己屡次想要通过向高澄进言“长社城适宜水攻破之”来推动颍川战局的顺利推进,都会被高洋给即时制止。

高殷本想着推进颍川战事,以此尽早收复河南之地,从而让高魏大军腾出手来,趁着南方侯景之乱去平定江南。

但算盘是好的,事实却是差强人意的。

高殷发现自己还是太小了,年仅四岁,手无寸铁之力,身无长物傍身,由是人微言轻。

更为致命的是,高殷的父亲高洋用自己无形的方式阻止着高澄功业的顺利推进。

高殷蓦然发现初中生重生的自己确实是太过热血,以至于不过一介小儿,却锋芒毕露,屡次在高澄面前妄论朝政。

高殷仔细思索,这个世界上,最不想高澄功业大顺的,可能就是侯景和宇文泰;

而最不想让高澄功绩大成从而荣登九五的,除却元善见,可能就只剩下一个高洋了。

高殷最终选择笃定站在了与自己切身利益最为一致的高洋身边。

于是,两世为人、一腔热血、乃甚口不择言的高殷开始学习关上嘴,看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