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同游(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伏波录》最新章节。
小纤伸出手指刮刮脸颊,道:“鲜花是卖给才子…的,旺财厚脸皮,插根芦花假装大公鸡,把自己当成了大才子,羞羞…。”
陈家旺道:“这些小孩察言观色,专门找结伴同行的年轻男女兜售鲜花和其它一些小玩意。他们人小鬼大、童言无忌,专挑喜庆吉利的话说。年轻男女脸嫩,小孩的话往往又说在心坎上,买起东西来自然毫不犹豫、出手大方。”
说到这里,蓦然想起自己刚才出手也是毫不犹豫,莫非那些话也正说在自己的心坎上?
陈家旺顿时心里有些发虚,脸上发烫,偷眼瞧向莺梦和小纤,见她们虽然粉面带羞,却没有着恼,这才放下心来。
他清咳一声,将鲜花递给莺梦和小纤,道:“拿着花,下面就不会再有其他小孩来打扰了。”
果然又有一队顽童呼啸而来,见她们手持鲜花,当真不再来打扰,闪到了一边。
小纤笑道:“看不出来你对这个挺在行的。”
陈家旺笑道:“被你说中了,我上能识文断字,下能捕鱼捉虾,这也是我的老本行之一。”
“金陵有夫子庙,我们乡下也有庙会。每到此时,十里八乡的老老少少便来赶集,卖出自家的东西,换来油盐和农具。最热闹的便是元宵庙会,除了有卖吃的、卖穿的,还有许多的玩场,斗鸡、说书、唱戏、下棋等等。那时候年龄小,经常一疯就是一天,哪里喝彩声响就往哪里挤,夜深了也不想回家。”
想起往事,陈家旺情不自禁笑了起来,道:“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发财的好日子。”
莺梦道:“小孩子能发什么财?”
“元宵庙会规模大,便有外地的客商来做生意。做大生意的要挑选地方、搭棚支锅,但不必商人自己动手,都由本地的大人们代劳,庙会结束付一点租金就行了。”
“更多的是小本生意、摆个小摊子。这个就是孩子们负责了。提前一两天,我们把家里的小木板、桌椅搬到集市上占住一块地盘,到庙会结束这地方就归你了。”
莺梦抿嘴笑道:“原来师弟是小地主呢,失敬失敬。”
“为了抢到一块好地盘,往往还要争夺一番。比摔跤、比弹弓、比单脚跳‘斗鸡’…。不过不打不成交,往往斗的越厉害,过后双方越容易成为好朋友。”
莺梦笑侃道:“师弟当年战绩如何,在武林中排行第几啊?”
“哈哈,当年名声一般。后来一盘算,这样下去可不行,便投奔霹雳堂了。学成文武艺,回去抢地盘。”
三人一起笑出声来,十分舒畅。
“庙会当天便有小商小贩赶来,看中了哪块地方便和占地的孩子打交道。他们知道孩子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个呢,都不亏待孩子,先付了钱再做生意。”
“地盘租出去了,我们就再去贩些鲜花,专门兜售给庙会上那些同行的少年男女。”
小纤伸手指指跑过去的那帮孩子,笑着对陈家旺道:“怪不得这么照顾生意,原来你们是同行,算起来应该是一伙的。论年龄叙起辈分来,你可是大师兄,他们应该都要听你的呢。”
“大师姐在此,辈分更高,应当一切以师姐马首是瞻。我这就去将他们招安,咱们一起在师姐率领之下,开宗立派,树雄心壮志,誓要一统秦淮两岸。行人从此过,留下买花钱。”
二姝笑的打跌,莺梦道:“果真如此,伍捕头就要请我们吃饭了。朝廷宴请,非同一般,衙役一字排开,专门侍候着,可威风的紧。连吃还带送,免费赠送枷锁一付,餐后还有专门的处所免费下榻呢。”
平时在霹雳堂内还有些拘束,此处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三人边漫游边说笑,放开了那份拘谨。
莺梦道:“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爹爹要忙帮里帮外的事,没空陪我,老太太虽然慈爱,但没有玩伴,总感觉冷冷清清的。这样说起来很是羡慕师弟呢。”
陈家旺摇摇头道:“小孩子没心没肺的,只知道穷闹腾,再大一点懂事了,知道日子艰难了,只会羡慕师姐还来不及。”
“别看庙会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嘻嘻哈哈的,也就是图个热闹,懂事的孩子还会把庙会赚的钱交给父母。”
莺梦道:“父母还会要孩子的这点钱?”
陈家旺微微叹了口气,道:“庙会赚的钱父母不会要,归孩子自己所有。起早贪黑,勤快一点的话,三天庙会下来,能得七、八分银子。乡下的孩子懂事早,多少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很多父亲平常不苟言笑,这时接过带着孩子体温的铜钱,常常会落下眼泪。”
提到这些,他有些辛酸又有些骄傲,道:“可别小看这点钱,有了它,可以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过年可以包二顿饺子,看不起病的人也可以抓一剂药了。”
“在我之上,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就是因为没钱治病,不满周岁就夭折了。”
“等到母亲生下我,父亲按照渔民的风俗给我起了个小名叫‘拦网子’,意思就是用网拦住我,把我留在人间不让阎王爷带走。小时候,母亲也喊我‘旺财’,乡下风俗,孩子名字越贱越好养活。所以小纤姐喊‘旺财’的时候,我…反倒有八份感到亲切。”
小纤神情有些羞涩又有些难为情,道:“我喊你‘旺财’,是开玩笑的,你可别见怪。其实小姐养的‘旺财’,又驯服又听话,可讨人喜欢啦。”
莺梦道:“没想到师弟吃了那么多的苦…”。她的境遇和陈家旺是天壤之别,有心安慰安慰他,一时也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陈家旺恬然道:“其实吃苦也未必不是好事,能早早学会许多道理。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二次,一次是挨过打之后,一次是受过骂之后,一下子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
“从小到大的印象中,父亲只打过一次、骂过一次。挨打的那次,是因为父亲病重没钱买药,我不听嘱咐,没有在家读书练字,偷偷出去打渔换钱,结果被打了一顿。挨骂的这一次,是有一年在庙会上收了钱,后来在处置时不合父亲心意,被狠狠骂了一顿。”
二姝都了解陈家旺,知道他从小受苦懂事,赚了钱必定是交给父母的,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那一年庙会规模很大,着实赚了不少钱。可无意中听到父亲和母亲商量,准备借些钱,加上家中积余的和我庙会赚的钱,一起凑起来给徐师爷做为盘缠。”
莺梦问道:“徐师爷…,是‘多笔即败笔’的徐师爷吗?”
“正是。父亲说徐师爷为人狂傲,一辈子不想麻烦别人,虽然现在生活没有着落,但不想叨扰我们,早就想走了。后来父亲还是借教我读书画画的名义,方才留下徐师爷住了一阵子。但徐师爷最忧心的是自己学识后继无人,空有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所以去意坚决。”
小纤撇撇嘴道:“这徐师爷也是眼高于顶,你这么聪明,收你做徒弟就行了。”
“我曾听父亲讲过,徐师爷胸有安邦济民之策、鬼神莫测之计,文章绘画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都是雕虫小技。”
莺梦道:“能有‘多笔即败笔’的见解,徐师爷就不是一般人,师弟当时如果苦求拜入他的门下,说不定日后成就更高。”
陈家旺挠挠头道:“父亲和徐师爷交情不浅,可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做这样的考虑。”
有名师又不安排陈家旺拜师,让陈家旺读书又不想他考取功名,当真好生奇怪。莺梦歪着头想了想,也是疑惑不解,问道:“那后来呢?”
“我偷听了谈话,想到家里本来就贫穷,父亲有病都不敢治,还要出去借钱,就悄悄藏起了一半的钱,只把剩下的一半交给父亲。父亲好似看出了什么,沉声要我把钱一起给他,我就装佯。父亲当时就怒了,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子。以前他都是讲道理的,从来没骂过我,这是第一次骂,而且特别严厉。”
小纤有些抱不平,道:“你已经很懂事了,再说做事也要量入为出,不能全考虑了外人不照顾妻儿。这一通无名火好没有道理。”
陈家旺道:“时间过去很久,其他的话已经记不清了,依稀只记得父亲义正言辞,说徐师爷为了对付倭寇殚精竭虑,全然不顾及自身安危进退,如今落到这种地步,怎能忍心薄待他?当时母亲责备父亲,说孩子还小,你讲这些大道理谁懂?其实母亲不知道,我虽然那时还不能全听明白,但心中能够感觉到父亲说的是对的。”
“这是我仅挨的一次骂”,说到此处,陈家旺心中惆怅,道:“现在就是想再挨父亲一次骂,也是不可能了。”
莺梦从小没了母亲,最能体会他此刻的心情,情不自禁伸手握住陈家旺的手,柔声道:“令尊虽然不在了,你在这里还有师父、还有师兄弟,还有我们,不会孤单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肌肤相触,她的一双小手暖腻滑嫩,隔着肌肤传过来的体温一瞬间将陈家旺包容其中,这是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感觉。
陈家旺又是喜悦又是兴奋、又是激动又是惶恐,竭力想保持平静,却不由自主的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
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指的金陵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永乐十年,明成祖敕建大报恩寺,发工匠十万人,前后历时二十年乃成,规模宏大、世罕其匹。其中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报恩寺塔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当时的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2008年,从大报恩寺的地宫中出土了“感应舍利”、“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其中还有世间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顶舍利,震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