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创造历史的场刊高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最新章节。

首映式的第二天,陈锋头一回感觉到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欧美的电影杂志,将他的新作品都夸出花了。

戛纳官方场刊《银幕》评分:3.5。

这绝对是高分。

千禧年以来所有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影片中,场刊评分排名第一。

《首映》杂志称赞陈锋的新作,是近年来的最佳影片。

《好莱坞报道》:影片通过长镜头、隐喻等手法,生动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和上流社会的冷漠,气味符号的使用增强了影片的象征意义,难得一遇的佳作。

《电影笔记》:犀利的社会批判、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性挖掘,创造了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电影。

卫报评论:精妙的剧本与层层递进的冲突,复杂的角色与多层次的情感,符号隐喻与现实的交织,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

甚至有电影杂志主编亲自撰写专栏:《寄生虫》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港岛电影,而且从今往后都将是港岛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

这么高的评价,让陈锋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虽然他一直都很自信,但还没有狂妄地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导演。

每天看这些欧美影评分析,他都忍不住要飘飘然起来。

有些影评人在撰写专栏的时候,毫不掩饰地宣称,金棕榈必然属于这部电影。

看着一篇篇夸奖自己的影评,陈锋要说一点都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欧洲三大奖一直都有大热必死的习惯。

很多评分高的电影,最终并没有获得足够分量的奖项。

场刊打分者是专业影评人,看待电影的角度与奖项的评委并不一样。

而且这一次的评委主席是王佳卫。

从艺术风格来说,他显然不太喜欢这类影片。

虽然他和陈锋是同胞,可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有可能产生避嫌的心理。

如果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倒了大霉。

陈锋现在对获奖有着很强烈的信心,但拿什么奖项就不好说了。

金棕榈,肯定是第一目标。

不过,拿到其他的大奖也可以接受。

相比于在戛纳的暴火,《寄生虫》在港岛的票房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首日票房46万港币,完全低于陈锋的预料。

他以为自己这部电影,第一天的票房怎么着也能破百万。

可现实,却让他心里一片冰凉。

这么低的票房,完全用不着指望收回成本。

港岛电影一般放映一个月就下线,但第一周的排片是最高的。

而在第一周当中,首日票房往往是最关键的指标。

就目前的票房来看,估计到了第二周还会悬崖下跌。

陈锋自己估算了一下,《寄生虫》在港岛的票房能突破千万就谢天谢地了。

一千万的话,片方只能拿走400万,这里面还包括了英皇的发行费。

扣掉所有费用后,天河影视最多能到账300万。

这点钱够干什么的?

三千万的投资,票房分成三百万,简直是耻辱。

幸亏,池晓拧带来了好消息。

电影首映之后,全球各地片商的购买意愿明显上涨。

日本片商出价50万美元,东南亚片商给的打包价是80万美元。

令人惊喜的是,向来小气抠门的韩国片商居然也出价到了50万美元。

他们对这部电影相当看好,认为其中的内容也反映了韩国的现状,拥有一定的观影基础。

欧洲片商给出的价格是100万美元,还有南美片商出价15万美元。

只有北美的片商,没什么动静。

前两天哈维韦恩斯坦的500万美元报价,让其他北美片商都望而却步。

从各地片商的报价来看,《寄生虫》收回成本问题不大。

除去北美地区之外,版权总价已经将近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万。

再加上港台两地的票房分成,大致能打平3000万人民币的制片成本。

而且,海外版权价格应该还能继续谈。

乐观估计,已经可以看到盈利的前景了。

这也让陈锋的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浑身轻松了许多。

最近两天,脸上恢复了笑容。

好消息不止这一个,《寄生虫》在港岛的票房第二天也呈现出逆势而上的迹象。

第一天的票房46万,第二天这个数字就涨到了83万。

上座率明显提升,让发行方英皇娱乐都有些意外。

他们立刻派人进行了随机调查,那些看过《寄生虫》的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都很高,也愿意将这部片子介绍给周围的朋友。

这说明,英皇娱乐低估了这部片子的市场潜力。

于是,他们决定加大宣传力度。

到了26日,也就是电影上映的第四天,日票房已经正式突破百万大关。

黄金时间的部分场次入座率,开始爆满。

种种迹象表明,《寄生虫》的票房潜力相当可观。

于是从27日开始,这部电影同时在31家影院上映。

当日票房成绩,首次触碰200万港币。

过山车一样的票房,让陈锋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明天晚上就是颁奖典礼,他已经接到了主办方的邀请。

凡是能够获奖的影片,剧组主创人员都会接到类似的通知。

陈锋心情大好,脸上的笑容一天都没有消失。

直到傍晚,他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到了国内娱乐媒体刊登的采访。

新浪娱乐的记者对冯裤子进行人物专访的时候,询问了他对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奖项预测。

其中,提问的重点就是如何看待这次入围的两部华语电影。

“我看了娄导的新电影,只能用大为震撼来形容我的心情,他用镜头再现了一段历史,给我带来了很强烈的情感冲击,主题非常深刻。”

“从技法上来看,娄导在六代导演中还是比较突出的,这部作品也是他倾力打造,所以我很看好能够在戛纳电影节有所斩获。”

“至于《寄生虫》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但我觉得一个内地人跑到港岛呆了几天,突然就要拍一部反映港岛社会关系的电影,这有点太可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