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竞争激烈的奖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最新章节。

首映式结束后,王宏伟就开始忙碌起来。

他要和各地的片商进行非正式洽谈。

陈锋对卖片子的事情一窍不通,也没有过多的干涉。

只是最终的合同价格,必须他点头才行。

经过几天的谈判,结果不是很理想。

或许是因为新人新作的关系,即便是影片质量上乘,也依旧被片商们集体压价。

比如日本市场的发行商,只愿意给5万美元的价格。

韩国发行商出价3万美元。

对面的发行商,也给了一个3万美元的出价。

东南亚发行商出价高一点,最多也只给到了7万美元左右。

但这是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打包价,囊括了多个国家。

欧洲发行商最高出价10万欧元,北美发行商8万美元。

粗略地这么一算,全球各地的版权费加在一起,拢共不到40万美元。

按照现在的汇率,已经覆盖了影片的拍摄成本。

光凭海外发行权,《心迷宫》事实上取得了盈利。

这是发行商亲眼看到了影片质量,四大场刊集体打出高分的情况下,才给到的价格。

海外发行商愿意出高价的主要是功夫片。

像这种新人拍摄的文艺片,压根卖不上价格。

陈锋和王宏伟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停止兜售,等电影节的开奖结果。

40万美元的全球版权价,还是感觉有些偏低。

如果能获得一个奖项,价格翻一番没问题。

既然这样,还不如安心等待。

来柏林之前,陈锋获奖的心思没有那么重。

就连田老师也语重心长地嘱咐他,第一部片子能入围就是一种成功,重在参与。

他自己也颇以为然。

陈锋虽然狂,但不是无知。

华语影片想要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本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这届的评委没有自己人。

北影想要托关系,都要绕好几个圈。

可随着首映的成功,外界影评人的看好,陈锋也不免对那座小金熊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虽说三大电影节中,柏林最注重意识形态。

但同时,这个电影节也有着“艺术与商业并重”的特点。

评奖的喜好偏向于写实的社会意义。

其实各大电影节评奖的时候,主要是从六个维度来进行打分。

首先是故事创意,包括故事情节、角色设计、剧本和创新元素。

第二是视觉效果,包括画面质量、摄影技巧、特效和美术设计

第三是演员的演绎能力,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是否完成了情绪传达。

第四是剪辑技术,包括剪辑流畅度、场景过渡。

第五是配乐和音效,包括音效的清晰度、音乐的配合度和对影片氛围的贡献。

最后是整体印象,评估影片的风格、观看体验和对观众的吸引力。

这六大维度,是评委们主要的参考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比如说影片的主题思想,是否符合评委们的观念。

导演的自我意识表达,能否触动评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