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用作品说话(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最新章节。

心迷宫电影的色彩基调,陈锋早已经确定。

后期的配乐,也比较简单。

在要求明确的前提下,完成的进度很快。

配音,配乐,调色,最终合成。

一部完整的影片,新鲜出炉。

10月23号,心迷宫电影正式送审。

为了提高审批的通过率,陈锋又特意剪辑了个审批版本。

想要在十一月初拿到公映证,电影就不能出现问题。

否则审核不通过,退回来还要再做剪辑修改。

一来一回,时间全给耽误了。

更重要的是,北影学生这层身份在审核上并不能带来特别的好处。

反而因为一些前辈的作死行为,成了被重点照顾的对象。

所以,北影校领导帮忙打招呼,也只是加快审核速度。

但在尺度把控方面,反而会更加的严格。

这方面,陈锋倒是没什么担心的。

他的电影只是在探讨人性,没有掺杂那些乱七八糟的私货。

从拍摄风格来说,心迷宫比较适合柏林电影节。

在主题基调上,却不是很讨喜。

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当中,柏林电影节是意识色彩最浓的一个。

威尼斯电影节,更主要拍摄技法上的推陈出新,喜欢实验性质的先锋电影。

戛纳电影节比较偏爱人性探讨,更倾向于电影艺术本身,是公认的三大电影节之首。

由于这个缘故,陈诗人当年在拿了金棕榈以后,才会那么的牛气冲天。

包括两岸三地,那可是第一尊,也是唯一的金棕榈。

很多影评人都说,单凭一部霸王,就够陈诗人吃两辈子。

由此可见,这部经典影片的地位之高。

如果有选择的话,陈锋也想去戛纳浪一圈。

可时间上来不及了,只能去柏林。

六十年代之前,三大电影节的规定没有那么严格。

一部电影可以在同时参与多个A类电影节的报名和评选。

后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规范越来越清晰。

比如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基本参选条件,影片必须是全球首映。

不是首映的电影,自动失去资格。

相对来说,奥斯卡就没有这个规定。

因此,有些影片在欧洲拿了奖,还能去奥斯卡参与评选。

这套操作,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行不通。

不过,参选柏林电影节也不是没有好处。

从八十年代开始,这里就是中国电影人的福地。

从老谋子的《高粱》到谢非的《香魂女》,再到王小率的《单车》,内地电影屡次摘金夺银。

单从夺奖的概率来看,柏林电影节的概率最高,对华语电影有着一定的偏好。

当然,只是相比于其他两大欧洲电影节来说概率高一点。

可想要获奖的话,难度一点都不低。

电影的质量不够突出,连主竞赛单元也混不进去。

实际上,能进入评奖环节的影片都算是正儿八经的好片子。

对于心迷宫电影的真实质量,校领导们心里还没底。

在后期制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引起北影的重视,剪辑师周英的评价功不可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